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第二期项目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第二期项目报告

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第二期项目报告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基地负责人温铁军摘要:北京市海淀区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的试验项目——小毛驴市民农园第二年运营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员数量较第一年猛增8倍,海内外媒体报道和机构访问累积突破百家且百分之百正面;示范效应明显,全国各地先后涌现超过50家以社区支持农业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为模式运营的有机农场。

同时,因其广泛的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农场建设,降低了运营成本,第二年运作即实现了收支平衡。

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因大规模集中人口而不可避免地面临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挑战,也由此普遍形成了以市民参与生态型都市农业为内涵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本项目构建了北京市打造宜居国际化大都市的郊区生态化进程中借鉴国际和本土化试验经验、支持市民参与的、利于环保和食品安全的,社会效应好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经济都市农业市民参与一、背景与问题2010年2月由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明确指出,农业源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排放和居民生活,成为我国主要水污染物的最大来源。

在农业成为高污染领域的同时,与之高度相关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将毫无疑问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日益高发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即是农业污染在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层面负作用的1本报告的研究和写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三期项目“中国农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课题“北京农业创新与功能拓展研究——发展北京都市型生态农业的重点、难点与政策建议”(BJXNCJD2009-01-01)和教育部应急项目“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编号2009JYJR023)的资助。

显现。

图 1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在废水和COD 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2010年,北京的人均GDP 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社会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等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

经国内外研究机构测算,中国的中产阶级比例在20%-30%之间,北京的中产阶级比例更可能高达40%。

按照传统的追求数量的产业化农业思路不适合中产阶级的多元化需求。

为此,在北京郊区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可持续建设中,参照国际成功经验,切实推动生态农业、健康环保的食品消费与垃圾分类收集等生态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在国际上更好地打造北京健康环保宜居城市的形象,还能引导中产阶级人群内涵积极意义的对生态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客观需求,充分调动市民广泛参与生态事业建设,为全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积累经验,树立榜样。

二、 小毛驴市民农园2010年项目进展小毛驴市民农园2010年共招募份额成员552户,其中包括劳动份额123户,常季配送份额281户,冬季配送份额150户。

2010年除了劳动和配送份额外,小毛驴还新增加了附加份额,将农场自产的猪肉、鸡、鸡蛋以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经过严格考察、并且拥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全国各地合作社的生态农产品如大米、蜂蜜、亚麻油等组合成附加份额,从而带动了各地生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

2010年小毛驴市民农园在去年媒体大量报道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意大利宣言报、法新社等国内外重要媒体的报道,报道媒体超过一百家,同时,小毛驴市民农园2010年共接待了8000余人次的参观、考察、访问、交流活动。

其中国际方面主要包括华美协进社、美国圣卡瑟林学院、废水 排放 COD 排放日本秀明自然农法协会、韩国自然农业研究院,尤其是与美国华美协进社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每年组织50名高中生到中国交流,小毛驴作为其中的考察项目已经执行两年;国内方面主要包括:山东潍坊、江苏常州、江苏淮安等地方政府部门领导来访,还有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在内的35所国内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社团参与农场各项活动。

这些免费宣传和自发参与,不仅提升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国内外的影响力,也有力地扩大了北京市海淀区生态文明的国内外影响。

与此同时,小毛驴市民农园还推动了北京市的消费者合作、社区农耕、校园农耕、有机市集等工作的进展。

支持以小毛驴市民农园份额成员为主要成员及组织者的消费者团体,定期组织团购活动,发展城市健康消费网络,促进形成“共同购买型”消费合作社,凭着集体的力量减少交易成本,让有机食品的昂贵价格降低些门槛,惠及更多的家庭,并更有效地与生产者合作社对接,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

如以城市全职妈妈群体为主体的回龙观“主妇有机团购”小组和以市民有机考察小组成员为主体的“时安健康消费者合作社”等。

发育北京林业大学翱翔社“校园农耕”项目,进一步在全国推动高校社团开展校园农耕实践活动,创建可持续校园。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小毛驴模式的带动下全国以CSA模式运作的农场已达50家,其中包括:北京耕年华农庄、北京圣林生态农庄、河南南马庄农民生产合作联社有机农场、青岛老黄牛农庄、上海青蓝耕读合作社、西安城乡互助中心——白鹿原城乡互助基地、重庆合初农场等,初步搭建全国CSA与市民农业交流网络。

2010年12月2日,“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与城乡互动实践”项目以其创新性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荣获201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节能减排环保奖二等奖。

三、小毛驴2010年项目经验1.参与主体多元化与社会资源动员政府、高校、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NGO)和媒体构成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多元参与主体。

小毛驴市民农园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产学研基地,有利于各方面资源的整合。

政府和高校专家对小毛驴进行监督和指导,环保NGO的各类特色项目丰富了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活动,社区居民因为参与主体的公信力而打破了对生态农产品的质疑,媒体也因各方积极参与而聚焦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纷纷给予正面报道。

正是由于小毛驴市民农园构建了多方参与的模式,实现多种资源的融合,才能在更广泛的空间中调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

2009年6月1日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条,分别规定了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科研单位和公民个人等不同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这种强调多元社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思路与小毛驴市民农园参与主体多元化不谋而合。

2.构建市民参与式认证体系面对极度分散的生产者,产品质量信息搜寻成本太高而导致产品市场发育缓慢,甚至萎缩的现象被称为市场失灵。

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农产品市场都普遍存在市场失灵。

为了克服弊端,市场衍生出了高成本的认证体系,仍然无法解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认证体系本身的质疑。

小毛驴市民农园运作过程中,劳动份额市民因其可以不定期到农场劳动,无形中起到了“最低成本监督农场有机生产”的作用。

同时,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不定期到农场参与劳动和媒体的不定期采访都起到监督作用。

小毛驴运作经验表明,社区支持农业构建的市民参与式认证体系是有效化解市场失灵的低成本认证体系,适合供给链条相对较短的生态型都市农业的特征和发展需求。

3、第二年运营即实现收支紧平衡项目启动时预计3年达到收支平衡,实际运作第二年即已达到:截止到2010年11月,农场累积收入92.2万,其中配送份额收入56.1万,劳动份额收入14.7万,养殖收入8.2万,干货及零售收入7.4万,服务及接待收入4.5万,其它收入1.3万。

累积支出121.6万,其中管理人员工及农地雇工费用40.5万,电、肥、种苗等农资投入21.8万,后勤及设施维护开支12.4万,行政开支6.6万,配送费用7.2万,各种活动、会议、培训等开支4.8万,固定资产(大棚、鸡舍、肥料棚等固定设施)28.3万。

亦即,若扣除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则基本达到运营上的收支平衡。

(另,农场实习生开支17.9万和社区堆肥研究项目6万由相关基金会承担。

不计入农场运营核算。

)由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力量的动员,2010年媒体关于小毛驴的报道已经超过120家,这极大的降低了宣传成本,同时市民监督也极大的减少了农场的监督成本。

下一年,成员的数量会继续增加,业务类型更为丰富,便可实现盈利。

四、小毛驴2011年三期项目展望及政策建议基于小毛驴市民农园二期项目运作经验,我们提出三期项目展望及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挖掘一产与三产结合的潜力,发挥生态农业多功能性。

小毛驴市民农园所处北京市海淀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坚持农业三产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挖掘生态农业潜力,增加CSA成员数量,实现生态农业资源承载力与份额成员数量的科学配比,预计可达到全年500户配送份额和350户劳动份额。

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场的自然教育课程以及大学生实习课程。

第二、加强生态农业人才培养和适用技术研发。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农业技术并不符合生态农业的自然规律和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国情,迫切需要将高校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实习)相结合,培养掌握生态农场经营管理、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生态农产品流通和生态农业技术等适应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的人才,同时研发各种符合生态农业要求的适用技术。

第三,完善符合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的认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以温铁军教授为首的项目团队对世界范围内生态农业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和研究,结合北京实际情况,设计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市民参与式认证体系。

两年项目运作,市民参与式认证体系面临不断的挑战和调整,随着形式的发展,小毛驴市民农园将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建设。

附件:发达国家经验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普遍遭遇因过量施用农业化学品导致农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部分发达国家至今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农业源污染难题,而成功治理的经验都表明,唯有采取生态化的生产方式逐步替代过渡依赖化学品投入的生产方式,缓慢改良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倡导和执行,最终建立起能源和物质自然循环的良性生态农业耕作体系和农业食品体系,才能有效防治农业源污染,进而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有效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日本农业政策在1992-2005的十四年间经过了两次重要转折,1992年政策目标就已不再局限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层面,发展路线也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转变为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自然循环机能的维持和促进,2005年3月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由内阁会议讨论决定,该计划提出了使日本农业“全面向重视环境保全型转变”的方针,截止至1997年3月,日本有机农业注册农户达到全部农户的70%,注册农地约占全部农地的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