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1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机构1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本身的缺陷。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简介
1966年,各国在牙买加首都达成协议,称为 “牙买加协议”,于1978年4月1日生效。牙 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浮动汇率合法化。 2、 黄金非货币化。 3、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4、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储备地位。
2、 第二次美元危机及补救措施 1968年3月,黄金市场爆发了空前规模 的抛美元、抢黄金的美元危机,主要国 家采取了紧急措施: (1)暂时关闭伦敦黄金市场。 (2)解散“黄金总库”,实行“黄金双 价制”。
3、第三次美元危机及采取的补救措施 1971年5月爆发了第三次美元危机,
“十国集团”经过磋商,达成“史密森协 议”。主要内容包括: (1)美元贬值。 (2)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 (3)扩大汇率波动幅度。 (4)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7月,44各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布雷 顿森林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 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 2、规定了以美元位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 资金融通。 4、取消对经常帐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 国际金融组织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 第五节 国际金融组织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 解和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演变 过程及改革现状,以及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 建立背景、宗旨和业务活动.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是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 而来的。欧洲六国为加强政治、经济方面 的联合,于1957年3月在罗马签订了《罗 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 于1958年1月1日正式成立。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1、 实行联合浮动 2、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3、 创建欧洲货币单位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集团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简介
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 基础。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 比例决定。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二、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
1、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并不 像理论上说的那样完善,其作用的发挥 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
2、在国际金本位时期,价格并不是长 期稳定的,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本位时期的价格波动,与世界黄金产 量的波动直接相关,这是金本位制的缺 陷。
第四阶段:2002年7月1日以后,欧元区内 各国原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内 唯一的货币。
2、 欧元对美元汇率回顾 3、 欧元的国际地位
欧元拥有强大的欧盟经济作为后盾,未 来很有可能成为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 币。
4、 欧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欧元会推动国际汇率体制的合作与稳 定,促进国际汇率体制朝着美元—欧元- 日元三极体制演变。
四、对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 评价
1、 欧元对欧元区的积极作用
(1)欧元区各成员国消除了货币兑换成本, 推动了欧盟的经济发展。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加国均
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国际金本位 制暂停实行。在战争结束后,各国先后恢复 金本位制,到1928年底,战前实行金本位制 的国家基本上都恢复了金本位。但黄金的地 位已大不如以前,国际金本位自动调节机制 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受到限制。国际金本位制 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1931年代国际金 融危机中全部瓦解。
牙买加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黄金非货币化。 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 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
二、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 运行
(一)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1、 美元仍是主导货币。 2、 黄金的储备地位下降。
(二) 浮动汇率制 (三) 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1、 汇率机制调节 2、 利率机制调节 3、 国际金融市场的调节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节
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 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货币秩序, 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币环境。
2、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 资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着一些缺陷:
1、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2、“特里芬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先天不足”。
三、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1、 欧元的转换进程
第一阶段:1991年12月至1998年12月31日, 为欧元实施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 日,此阶段为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向欧元转 换的过渡期。
第三阶段: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 日,此阶段欧元纸币和硬币将投入流通。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难以按实 际情况经常调整,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后天失调”。
4、各国为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 不能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
1、 第一次美元危机及补救措施 1960年10月,爆发了规模较大的美元
危机,美国联合其他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立黄金总库保持黄金官价。 (2) 借款总安排。 (3) 签订《互惠信贷协议》。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1、 储备货币多样化,缓解清偿能力的不足。 2、 灵活的汇率体系有助于世界经济发展。 3、 促进了国际收支的调整。 4、 有利于国际金融创新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弊端: 1、 多元化的储备体系不稳定。 2、 汇率波动频繁,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3、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