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第七讲:现代企业经营理念(5,6)
(精品)第七讲:现代企业经营理念(5,6)
扁平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2、传统的多层化组织结构实际弊端:
传统企业——多层化
决策层
中间设了好多层
中间设了好 多管理层
(传统 企业的 多层化 管理示 意图)
操作层
传统的多层化组织结构弊端:1
传统的企业从决策层到操作层有许多管 理层,结果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官僚主义, 同时还会产生下列现象:
1、指令失真。A.互动测试B. 大别山伐木C.原因 2、肌体失康。其检验的方法,就是看坏消息(真实
企业CEO及经理人业务培训班: 第七讲: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五、六)
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前言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说:
“当前的革命不是一场技术 的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速 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 革命。”
(新理念五):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
导
语1(任何企业都需要管理和最高的管理)
无为而治——源至那里 其意何如
总结语:
只说四句话:1、中国古老的文化虽然是 人类的共同财富,外国人已经做成企业文 化,作为中国人心里是如何感觉。2、中国 人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是否理解了、是否 继承了、如何挖掘、如何发扬光大,这是 中国人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3、我们如何 把中国文化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4、我相 信我们一定能做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企业文化。
部下反映
最好
知之
较好
誉之
较差
畏之
最差
侮之
彼得·圣吉的诠释:
● 部下对最差领导的反应,老子称之为“侮之”即员工对 他的管理极为不满,都在抱怨和漫骂;
● 部下对较差领导的反应,老子称之为“畏之”,即员工 对于领导心存畏惧,虽然不敢当面表现不满,但在私下偷偷 地用各种形式表示自己的不满;
● 部下对较好领导的反应,老子称之为“誉之”。一个优 秀的领导必须在员工中有很高的威信,以威取信则虚,而以 信取威则实。对与在员工中有很高的信誉,很好的声誉的领 导,老子认为是较好的,不是最好的;
决策层
上下互动 操作层
中间管理 层越少越 好
(学习型企业扁平化管理示意图)
扁平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扁平化结构的优点: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最 少的层次,从而使组织能力变的柔性化, 反映更加灵敏。
形势的要求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 发展,使社会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 知识流加速,时间的压力要求组织作出快 速反应和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最好的领导是部下反应为“知之”的领导。所谓“知 之”,就是“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1“无为而治”作为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的最高境
界,这一文化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含义:我的诠释
所谓“领导”指管理者、管理能力、管理方式方法、管理行为、 管理思想。
管理的最高境界的含义,从管理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过渡过程 可以看出,企业低级管理:野蛮管理、暴力管理。如若干年前 南方有些外资企业,对民工扣留身份证、下班后不准出厂、搜 身、殴打等残暴手段和剥夺人权的行为。这样的管理人们只能 “侮之”。再进一步的管理方式:严格的制度管理,甚至苛刻 的制度管理,动不动就罚款,拼命工作仍然达不到标准,拿不 到工资,老板和员工之间形成明显的人格差异。这样的管理人 们只能“畏之”。再高一步的管理方式:亲和的管理方式即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这样的管理人们只能“誉之”。 彼得·圣吉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者用“德”感化员工, 管理员工,即是无为而治,也可以称为“知之”,即“我自 然”。自主管理。
2“无为而治”作为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的最高 境界,这一文化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含义:我的诠释
没有管理的管理的深刻含义。当管理达到最高境界 时,员工不需要老板督促而进行工作,也是进入了 自主管理阶段。如果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我自 然”了,这时企业的管理就达到人类管理的最高境 界——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表现特征、现象及效果:到达这个阶段, 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员工和老 板成为企业的共同创造者;通过自我超越的修炼, 使的员工成为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工作者,不仅被赋 予权利,而且直接获得工作的内在热情,实现无为 而治。
扁平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强调: ①系统。 ②减少中间环节。 ③灵活指挥。 ④分权。 ⑤影响力 ⑥加大控制力度。
案例:5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总裁韦尔奇从1981年进行改革, 改革的支持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改革前:
改革前公 司严重陷 入困境
总裁
130名副总裁 12个管 理 层次
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本地案例4:
淮北市中芬机械。
(三)扁平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1、该理论的形成过程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分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开始至20世纪 80年代,这一阶段强调高度分工,组织结构 越来越庞大,组织形式从直线制开始,一直 到事业部制,我们称为传统的多层化组织结 构理论。第二阶段强调简化组织结构,创建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有矩形制、内 部共同企业、学习型组织,我们称为现代扁 平化组织结构理论。
关于人员的精简
精简的方法 方法一:先乘后减
既是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掌握多 种技能,可胜任多个岗位,成为“多 面手”,然后从中选优,进行组织的 精简。
案例:2
宝钢电厂与一般电厂一样是由机、电、炉三部分组成, 该厂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分别对员工进行另外两种技能的 培训,然后考核上岗。宝钢电厂原有机、电、炉三组共 30名员工,经过“先乘后减”只剩13人,比处于世界先 进水平的日本君津电厂的班组还少一个人。宝钢电厂的 检修系统每个电工都要培训三个月,学习钳工、起重、 电焊、气割等知识,能力提高五倍,人员可精简70%。 同时在管理模式上摈弃了“岗位责任制”,而采取“区 域责任制”的做法。这说明了外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当宝钢集团总结出试点经验后,在全系统推广。其精简 的结果:宝钢原来年产量670万吨钢,定员4万人,后来 年产量1100万吨钢,定员1.7万人,产量翻一番人员减 少1/2。在2003年以前钢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宝钢却 产量翻番、效益翻番、工资翻番。
是与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冲突。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的 跨越
政府效能的 最佳体现
如有 谬误, 敬请 多多 指正。 谢谢 大家!
手机: E-Mail 博客:中国总裁培训网 网站:
关于人员的精简
精简的方法 方法二:先事后人
先事后人进行精简时,首先把与企业 发展无关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的工作(含 职位和部门)找到并去除,然后再精简 相关人员。
关于人员的精简
企业中的工作的三种类型:
好:工作做的越多,企业发展越快; 平:工作做的多与少,与企业发展无关; 差:工作做的越多,对企业发展阻碍越大。
情况) 的传递速度。
例如: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改革前一共有 93个管理层。
传统的多层化组织结构弊端:2
传统企业的多层化管理等级制严重地阻 碍了这种快速反应和决策。随着计算 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大量的中 间层的删除更有必要。
扁平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3、现代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学习型企业——扁平化
(一)、关于人员的精简
1、人员的精简:
对企业而言,不是简单的裁员,是 一种学习型的精简结构,它摈弃了 限制性的职位要求。
关于人员的精简
案例:1
某学者对中国宝钢作出分析,发达国家 大钢厂工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而宝 钢只占8%,为什么?就是因为员工相对减 少,一种合理精简的结果。
日本许多企业有一个控制成本的投资规 则,写进投资战略。
(一)、关于人员的精简
1、人员的精简: 现象: 1、农业:为什么美国一个人种几千亩地,而中国是
几千人种几千亩地? 2、工业:一样是同等规模的工业企业,我们所用的
员工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3、为什么发达国家工资是我国人均工资的若干倍?
❖ 究其原因,人员的精简是原因之一。(政府
与企业的关系)
传承民族文化——是你我的责任
我们的共同追求休息10分钟
(新理念六):扁平化管理
为什么别人的企业高速增长?我们安 徽的企业不是倒闭就是破产,好一点的 企业也是低速增长或简单维持。精简的 扁平化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将从另一个角度找到它的答案。
扁平化管理
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2、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哑铃型结构 它的特点是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
场开拓能力而中间加工制造能力反而要小、 要灵活,充分利用设备利用律。眼睛向内 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眼睛向外找市 场、推产品、求发展相结合。
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案例3:
中国施宝公司是很早创建学习型组织的 企业,他的员工队伍的结构是:生产线 200人,中间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00人, 销售人员400人。实行先事后人的精简结 果:900人的队伍,年营业额10亿元,非 常成功。
治民,能无为乎?”
管理学界的观点:
无为而治被称为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
的最高境界。 “没有管理的管理”是在1997年世界管理
大会上专家提出的未来管理的十大趋势之 一。 没有管理的管理就是无为而治的管理。这 被世界管理专家评价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老子》的无为而治
彼得·圣吉的引用:“功成、事遂、百姓皆 曰:我自然。”
总结: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对传统的领导观念是一个极大 的冲击。原因: 首先变革从高层领导开始,组织很难发生实质性的变 革; 其次没有员工参与的领导行为,只是造成服从、而没 有参与; 第三高层的判断经常失败。而组织最终目的是形成平 等交流的网络。 扁平化是指在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越少 越好。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代表着组织结构的方向。但
500名高层经理
GE恐龙
40万职工 2.5万经理 工资29级
改革后:
提示:
大家不要 向你的领 导提这个 建议(3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