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刻剪纸(三)》
年级:三年级(下)
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立体感了?
(提示:能否直接沿所画弧线刻开?是刻一条线吗?强调
小结:加上细部的刻画表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呈现基本纹样。
板书基本纹样。
边板书边启发:基本纹样适合表现什么?如:锯齿纹可以用来表现小动物的羽毛、绒毛,可以用来做花边,还可以组合成花草图案。
你做
简介设计思路:我想让影子剪纸变得更形象,就加上了细部
(3)[出示套色剪纸]魔术揭秘。
方法①:在按照自己的设计,在相应的镂空下衬上小块的彩纸,再把单色剪纸固定在上面。
3.课后实践完成单色剪纸并制
作成套色剪纸。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课是以现有的教材、配套材料等资源为载体,对三年级教材中所有涉及到刻剪纸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扩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学习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切实将“设计”这一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
本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
以影子剪纸为基础,以怎样使影子更像、更美观两个问题引导探究,在改进影子剪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用细部刻画和添加纹样的方法设计剪纸的基本方法,同时使影子剪纸“升级”成单色剪纸。
再用魔术揭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将单色剪纸“变身”成套色剪纸,从而知道了套色剪纸的制作方法。
从影子剪纸到单色剪纸,再到套色剪纸,剪纸经过改进两次“变身”是本课引导学生探究的主线。
(三)信息技术运用
PPT课件动态的呈现了剪纸设计的思路、方法、过程,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速了学生图式、同化的过程,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博客展示了以前学生和其他班学生的套色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了解剪纸和设计、制作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
二、本节课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1.在指导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应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体现设计、制作源于生活的需要、为需要服务的功能。
2.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
充分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和促进认知的顺应、平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