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领导全解析

中国式领导全解析

中国式领导全解析中国式领导全解析当提到中国式领导,大家脑海里会闪出一个印象:一种老朽的领导方式,过去20多年,大家都这么认为。

不过这两年,倡导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知名专家巩胜利指出,凡在美国运作很好的方法,拿回中国用注定是失败的。

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能说明完全照搬西方式管理,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应时而生!过去20多年,大家都这么认为。

不过这两年,倡导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知名专家巩胜利指出,凡在美国运作很好的方法,拿回中国用注定是失败的。

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能说明完全照搬西方式管理,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式领导、中国式管理应时而生! 对比中西方领导文化的差别,我们发现——西方是:一头狼带出的是一群狼;一头狼带一群羊会很有战斗力,但一只羊带不了一群狼去打仗,否则狼先把羊吃掉。

中国是:一头狼带出的是一群羊;一只羊带一群狼会很有战斗力,但一头狼带一群羊去打仗,只有狼在前面冲。

中国企业家的领导模式,是喜欢事必躬亲、随处指挥,过程、结果都刻意追求他自己认为的样子,要求下属以他希望的方式做事,随意性大,甚至脾气很大,即便不是因利益关系而特意作的人事安排,喜欢用的人就是对他惟命是从、歌功颂德的人,让他感觉能信任但惯用办公室政治之人,很看重态度,讲求形式,然后才看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企业,本质上是人治的,是以权力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科学领导方式而形成的中国式领导,注定不能抹掉这个印记。

中国式领导需要站在自己文化基础上,博采众长,借鉴西方先进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螺旋式创新成长。

在当今的企业界,香港、台湾、大陆都有不少先行者,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从领导的维度去看,在香港最适合我们学习的是李嘉诚,他的领导方式是中西合璧的楷模;在台湾,郭台铭、王永庆不但对产业本质理解很深,在领导上也非常有一套;在大陆是王石和任正非,一个是以制度化来保证,另一个是把“毛式领导”运用得得心应手。

中国企业家的领导模式都很个人化,但是个人化的领导,是一种无效率、无效果的领导模式,时间一久,注定会产生很大的失误,尤其是它难以传承,不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

通过一套制度来保证,在整个公司上下建立领导能力,即提高公司领导商数,将是新时代企业家的重要挑战,公司之间的竞争决胜于各公司领导商数之间的对决!中国式领导批判 中国式领导的5大问题大问题■中国式领导批判■狭义的中国式领导,对当前处于草创、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起着重要的维持作用,但其中很多思维,对希望发展成成熟的企业,反而先见其害。

● 中国式领导的特点,在于随意性太大,缺乏理性分析支持思维,这样使得企业的整个管理基础大为缩窄。

许多中国企业的运作,根据其领导者的饮食、生活、行为习惯而不断修订,非常浪漫,其成败得失取决于企业的一把手,或者管理层的相对平衡协调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规模较大、较为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极深的政治思维烙印。

他们也常常被看作是有政治家素质的商人。

这虽然可看作是褒扬之语,但是企业家思维政治化,既影响领导人的专业水准形成和巩固,也导致企业命运落在个人很可能情绪化的判断和决策之中,极为危险。

●中国式的领导,长期处于芜杂矛盾的商业伦理之中,这种矛盾的伦理观,同样被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说中国式领导与西方式领导完全相背并不准确,因为中国式的管理信条中包含了现代所有的管理原则。

但这种容易造成人格分裂的管理哲学,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他等于时刻要准备,用自己的左手去捏住右手,下一步又变成用右手钳制左手。

这种二元论的思路,最直观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使用,用人不疑与用人要疑,会发生在同样一对领导和下属之间,就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替。

而不同的个案之间,又很难抽象提炼出一个疑到不疑或者不疑到疑的分野标准。

● 中国式领导更多着眼于结果的完美和谐,但是实施环节缺乏标准,易导致企业在商场竞争的相当多基础精神方面为“中国式领导”所损害。

中国式领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中庸思想”。

往好处考量,中庸的领导思维,可以归纳为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

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他,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成功领导者的中庸之道,其标准乃是希望营造一个氛围:没有过与不及,没有或偏或颇,没有过猛过宽,或过刚过柔,没有或左或右,而是随时皆宜,随地皆宜,随人皆宜。

这俨然是管理界追求的最高境界。

曾经有人认为西方管理是“法、理、情”,东方管理是“情、理、法”,总是按次序来强调“法”或强调“情”,有失偏颇。

其实“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法为基础,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组织典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

在种种美好的描绘和阐述之中,我们只能发现无奈的现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语境产生的结果是滑稽的——中国式领导是最讲原则的,也是最没原则的;最讲信用的,也最没信用的;最讲礼义的,有时候也是最不按照牌理出牌的。

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和稀泥”。

● “平衡”是中国式领导中又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之下,公平竞争及狭路相逢决胜的勇气,也因为显得较为青涩而变得不合时宜。

在中国式领导中,强调的是相机而变,而且更多时候,个人需要应集体和组织来做出调整。

虽然看上去符合管理原则,但实际上,职员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往往因为集体负责的精神而被摊消和消耗。

于是,明哲保身、推诿责任的平庸主义,渐渐成为大多数员工应对神鬼难测的上司时的博弈对策。

中国式领导强调的“修身”和 “中庸”,直接制约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授权不清导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尴尬,只怕是怎么强调企业成员的德行和懿范都不能解决的。

● 中国式领导模式下,不仅仅是职员和下属战战兢兢,时刻揣摹和配合上司意图,作为领导者,欲实施中国式领导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中国式领导的成功者,必然精于“术”,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和整合资源。

然而,这只是最后的表现形式。

要做好一个中国式领导者,更强调的是个人心性修为,对领导者内在要求更高。

■伪中国式领导伪中国式领导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有个寓言故事:一条猎狗把一只兔子赶出窝后正在追赶,牧羊人见状便调侃:“小的比大的跑得更快!”猎狗回应:“我是为一顿饭而跑,而兔子是为性命奔跑!”在企业团队中,由于角色和目标不同,就像猎狗和兔子一样被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动力自然也不一样。

这正是企业领导的必修课。

调查显示,领导力和领导的效能是亚洲企业的员工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但现实中,不少伪中国式领导在深深地危害着中国企业的稳健成长。

伪中国式领导,是指披着中国文化特色外衣而实际上是糟粕的领导方式。

典型的伪中国式领导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新型演化者,如政治军事化领导、权谋领导、中庸式领导;二是与生俱来者,如家长式领导、集权文化领导;三是深藏不露者,如领导与管理不分。

新型演化者之一新型演化者之一新型演化者之一::过度的政治军事化领导过度的政治军事化领导信奉政治军事化的领导者,大多与其军人出身不无关系。

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底,在中国按营业额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达200人。

在房地产行业,企业总裁中军人出身的达80%以上。

尽管政治军事化领导在特定阶段可以创造神话,但随着决策和激励机制的日益精确和复杂化,以理想和斗志为核心的政治军事化领导为主导的企业变革就变得渐趋危险。

TCL 智能家电工业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李劲在接受 《经理人》采访时说:“这种领导方式主观性太强,决策不够民主,权威太大,总认为企业的江山是自己打出来的,错误决定也要下属贯彻执行,而自己不管犯多大的错误,总是轻描淡写,容易给下属带来伤害,甚至使他们不敢贸然谏言。

”2005年11月,65岁的“三九教父”赵新先被刑事拘留。

执掌三九集团近20年的他曾身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和CEO 等重职。

他曾带领三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赵新先的领导风格具有浓重的军人色彩。

公司运营、管理、人事任免等都显示出赵氏的铁腕和权威。

他在三九集团会上对企业中层干部发言时就说:“三九是我一手做大的,没有我赵新先,哪有你们的今天。

”他还一直试图用政治军事化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去解决企业所有问题。

但企业毕竟不是军队,企业完全政治军事化领导的背后往往是简单化、偏激化、专断化。

这既是他兴盛之道,也是他最终走向末路的主因。

“病根”批判:企业文化和执行规则过于政治军事化,领导行事过于专断,个人权威“奴役”团队力量。

新型演化者之二新型演化者之二新型演化者之二::权谋领导权谋领导权谋术已从过去的政治领域嫁接到企业经管领域,不少企业家和经理人还乐此不疲。

由于权谋领导思维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企业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诸侯文化和派系斗争。

TCL 总裁李东生已经感觉到了内部的派系诸侯对企业的伤害。

他在反思自己的失误时说:“对一些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管理干部过分碍于情面,继续让他们身居高位”,致使“在企业内部形成诸侯文化的习气长期不能克服,形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山头和利益小团体,严重毒化了企业的组织氛围,使一些正直而有才能的员工失去在企业的生存环境”。

TCL 遇到的问题,在中国企业中比较普遍,并已成顽疾。

权谋领导虽然一时能摆平对手或时局,但从长期看,它制造出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是可怕和破坏性的。

因为它不是以制度和业绩为根本,而是以人情和帮派为基础,这与现代企业制度和领导本质背道而驰。

“病根”批判:企业政治生态恶化,部门领导之间或领导与团队之间出现信任危机,良性沟通机制难以建立。

新型演化者之三新型演化者之三::中庸式领导中庸式领导《一个浙商的22条商规》要人们切记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的古训。

“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要注意“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派系纷争”。

不要把获得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有派系纷争可能的任何一方。

同时,“不要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并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

这不仅仅是一个现代中国企业家的经营实践心得,恐怕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商人普遍推崇的经营“圣经”—— 中庸之道。

从领导风格上讲,它属于“无为”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好人领导”。

它的本质,是对领导方式进行定性而不是定量,所以领导行为常常见风使舵、弹性很大,亦可称之为“弹性领导”。

试想,一个只会描述梦幻般远景、协调关系、圆滑,以及激励只有口号的企业领导,其下属会信赖吗?“病根”批判:领导行为原则性不足,不利于树立领导威信,常常延误甚至耽误企业发展机遇。

与生俱来者之一与生俱来者之一与生俱来者之一::家长式领导家长式领导在中国,推崇亲情文化和家长式领导的企业不在少数。

家长式领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独裁性领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