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件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
“阅读能力”辞典上定义为“独立地从书面符号中获
取意义的能力”。 饥饿”,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
13
1.抽象性定义
下抽象性定义的方法:
⑴经典的定义方法 ⑵从文献中寻找合适定义的方法 ⑶自行定义的方法
“自信心”定义为“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认识和
估计”。 “挫折”是一种因追求目标受阻后所形成的情绪反应。 “创新教育”是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发挥创造力的教 学。
4
第一节 如何界定研究问题 P125
一、确定研究变量
二、定义研究变量
课题: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5
一、确定研究变量
变量(variable)指在质或量上可以变化 的概念或属性,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 素。 研究变量则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 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23
⑴条件描述法
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 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 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 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 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
例如,要给“饥饿”下一个操作性定义 饥饿是一种自身感受,那么怎样才算饥饿了呢?心理
如:
课程改革的整体实验研究
20
在确定研究的主要变量后,还要进一步了解变 量的性质。
如果是描述性研究,其主要变量可以看作独立的、 不相关的个别变量,如:
教师对新教材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 上海市小学五年级语文识字量调查
如果是相关性研究或因果性研究,则要确定哪个 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因变量。如:
25
⑶行为描述法
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 定一个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动作特征进 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什么是饥饿?
心理学家为了用饥饿的小白鼠做实验,给“饥
饿”下了一个行为描述的操作性定义:指一分 钟内压低杠杆10次以上而获取食物的小白鼠。 只有达到这样行为频率的小白鼠才属于饥饿状 态。
第三章 如何进行研究设计
完 整 的 研 究 设 计 所 包 含 的 环 节
1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你应该能: 1.撰写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 2.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计划进行评价。
2
学习重点、难点
研究设计
3
提纲
第一节 如何界定研究问题 第二节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第三节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第四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五节 如何拟定研究计划
26
第二节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P104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三、研究假设的类型 四、研究假设的特征
27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reaeach hypothesis)是研究者根据 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 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 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需要提出研究假设呢?
34
非方向性假设(非定向假设)
思考:这属于哪种研究假设?
假设1: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的得分与其期末语文和数 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假设2:与右利手相比,左利手者在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 创性测验上的得分显著较高;
假设3:出生在秋季和冬季的婴儿爬行的起始年龄早于出生在 春季和夏季的婴儿; 假设4:如果教师增加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学生的正面自我评 价将显著提高。
35
区分定向假设与非定向假设
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则学习成绩高。 教师的口头警告次数越多,学生上课时的 注意力越分散。 男孩的侵犯性行为和女孩的侵犯性行为有 显著差异
36
请写出下列问题的假设
1. 学生辍学率与其父母的教育水平有何关系?
2. 惩罚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有何影响?
3. 性别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
无关变量:可能会有教学时间、教学环境、学
生的智力、原有的知识基础、家教辅导等等各 种因素,这些因素会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 应关系。
8
变量的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者关系示意图
9
要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 果关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具有共变关系,即自变量和因变量要共同变 化,自变量变化了,因变量也要随之而变化 ⑵具有时间顺序关系,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发 生在因变量变化之前,因变量的变化取决于 自变量的变化 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即排除无关因素对自变 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 变量的关系“凸现”、“纯化” 。
6
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
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 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具有 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另外一个受之影响的变量为因 变量。 例如,研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6
讨论:该课题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1. 课题名称:不同反馈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 响
•
•
自变量:反馈方式。及时反馈:指教学结束时提供教 学目标达成度的信息;延迟反馈:指教学结束后一天 或数天后提供的反馈。 因变量:学习成绩——通过区统考试卷得到的平均分。
2. 课题名称:开设思维训练课对中学生智能水平 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常定量研究、验证性研究、涉及两个变量相互关系
的研究要求明确提出研究假设。 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 预先提出研究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之中 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28
思考: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研究问题1:智力和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关? 假设1: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的得分与其期末语文和数 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问题2:左利手者是否更具有创造力? 假设2:与右利手相比,左利手者在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 创性测验上的得分显著较高; 研究问题3:出生季节对婴儿爬行行为的获得有何影响? 假设3:出生在秋季和冬季的婴儿爬行的起始年龄早于出生在 春季和夏季的婴儿; 研究问题4: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是否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 假设4:如果教师增加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学生的正面自我评 价将显著提高。
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s)有时也称控制变量。
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 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 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7
无关变量
例如,研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 成绩的影响
上海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反馈方式对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
21
确定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无直接联系,但如果纳 入研究中,会使研究结果更严密、更可靠的变量。 通常有一种变量可以称为相关变量,即背景变量。
背景变量主要指被试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又与
研究的主要变量有关,如学生的性别、年级、年龄、 家庭背景、居住地区等。如果是以机构或团体为研究 对象,其规模大小、所在地区、成员结构等可以作为 背景变量。但并非所有背景变量都要探讨,要选择与 研究目的联系密切的,纳入研究框架。
32
三、研究假设的作用
1. 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2. 假设能明确规定课题 3. 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案例分析(见教材P105)
33
四、假设的基本类型P74
1、从研究假设的性质分析P110
解释性假设(因果性假设)“如果A,那么B” 预测性假设 “A与B存在差异” 相关性假设 “A与B存在相关”
10
在定义研究变量之前,先要确定研究变量 的类型:
⑴确定主要变量 ⑵确定相关变量 ⑶确定无关变量
11
讨论:以下课题的研究变量?
1. 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2. 不同反馈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12
二、定义研究变量
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通常是:先下抽象定义,然后 再给予操作性定义。 抽象性定义(abstract definition)就是从抽象 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抽象定 义的具体化。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 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
29
二、好的假设的特征
1.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2.有科学依据
3.推测性 4.可检验性
30
二、好的假设的特征
1.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如: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学习成绩正相关 2.有科学依据
区别于日常猜测,科学假设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 具有理论依据。
如:头颅的大小与智力程度有关 开设智力训练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学生智力
31
3.推测性 未知,有待证实 如:智力可以通过开设课程来训练 4.可检验性 (1)提供比较对象 例1:私立学校学生比其他学校学生有更好的学业表现 私立学校学生比公立学校学生有更好的学业表现 例2: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与延迟反馈相比较,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2)假设中的变量应转化成操作定义,使之可以观察、 测量,从而证真或证伪。
37
课堂练习
根据你的研究问题,写出: 1.假设 2.假设的类型 3.假设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其操作定义
38
五、假设检验的过程
验证
提出抽象假设
分析资料、判 断变量关系
使假设中涉及 的概念操作化
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
预测变量间 关系
设计研究, 选择方法
39
补充:拓展阅读与运用
案例描述: 在初中教物理的张老师发现:任教班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缺乏兴趣。 他学习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从 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缺乏兴趣是因为自信心 明显不足,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 得成功体验;从教的角度分析,学科教学中的评价存在明显的问题, 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成绩低下的原因。而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 体验,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为此, 他提出了“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自我效能的研究”。 由于课题针对性强,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己的研究成果 也在市级现场会上交流和重要刊物上发表,并得到好评。 ——郑慧琦、胡兴宏主编.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2 1.张老师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张老师的假设是什么? 3.张老师的假设提出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可靠吗?你认为还可能有其 他依据吗? 4.张老师的假设是一个好的假设吗?一个好的假设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