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车间隐蔽工程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电缆等隐
蔽工程的事故,特制定管理制度。
1.2本制度是用于本公司内主电缆沟、沟道内电
缆层并适用于电缆间夹层、电缆竖井、装置区内电缆桥
架、直埋电缆及所有临时用电电缆等。
1.3电气车间负责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汇报责任人,由车间负责人进行处理。
1.4设备部作为电气主管部门,有权对电气车间
隐蔽工程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进行相应考核。
2、基础管理
2.1 电缆竖井及电缆夹层内应干燥、照明良好、清洁无杂物。
2.2 电缆沟的盖板齐全、发生损坏应及时补换。
2.3 电缆沟及夹层内无积水和漏水现象;各排水沟
或排水井无阻塞现象。
2.4 电缆沟及夹层内无可燃物质,电缆夹层内灭火
器材完整齐全。
2.5 电缆外皮无破裂、漏油或过热现象;电缆绝缘
无击穿,无接地现象。
2.6 不得在电缆沟盖板上堆放砂、石、重物,非加
厚承重盖板不允许机动车辆通过。
2.7 户外的电缆沟盖板,改好后必须密封、防水,所有电缆沟人孔盖板应有明显的标志。
2.8 管辖电缆的班组,必须建立电缆巡检台账,详细记录电缆及相关附件的运行情况。
2.9 电缆预防性试验,正常情况下每次巡检完成后,根据电缆的运行情况、以往的经验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计划性对电缆进行试验。
2.10 每次巡检内容应进行记录,并于过往记录进行对比,如有疑问或变化较大,应及时汇报有关人员,并做出相应处理。
3、工作规定
3.1 电缆沟、夹层及竖井、电缆桥架上工作,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工作票。
3.2 电缆沟、夹层及竖井、电缆桥架上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
3.3 电缆沟、夹层及竖井、电缆桥架上工作,如需要使用喷灯和易燃物,须要安全可靠的防火灭火器材,必要时,最近的人孔地面上应备有灭火器。
3.4 外单位人员进入电缆沟工作,必须办理外来人员工作相关手续,合格后方可进入,外单位人员来公司检查或者参观进入电缆沟,必须经电气车间主任批准,
并由电气车间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
3.5 电缆沟、夹层及竖井、电缆桥架上工作完成后要及时修复封堵孔洞,清理完杂物。
4、电缆沟、夹层内及竖井、电缆桥架上新敷设电缆线的要求
4.1在电缆沟内新敷设电缆线,应注意按照动力电缆在上层支架,控制电路在动力电缆下层,通讯电缆在最下面的要求进行敷设。
4.2 电缆敷设层,通外部分必须严密封死,可靠做到防小动物进入、防水渗入及防火的要求。
4.3 电缆要摆放整齐,电缆两头均应有明确标志,在过墙,转向处也应有明确的走向和名称标志。
4.4 凡因电缆损坏,敷设新电缆后,旧电缆应立即拆除,不许留存在电缆沟内,无法拆除的应做好防带电措施,醒目的标明废弃不用的或者闲置的电缆。
4.5 设备增容或更改其他形式的电缆后,需对其截面及持续载流量与标准进行对标,更换后的电缆必须符合设备运行的要求。
4.6 严禁将电缆直接搁置或靠近在热的设备上,架空敷设电缆时,电缆与蒸汽管道净距离不应少于1米(动力电缆)和0.5米(控制电路),与油管道的净距离应尽可能大。
5、巡检规定
5.1 电气车间对电气隐蔽工程的巡检周期规定为每天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增加巡检频次。
5.2 设备部不定期进行检察,对检察的内容进行考核
5.3 对挖掘暴露的电缆或在建工程的临时电缆,应加强对其的巡检。
5.4 电缆终端头,根据现场运行情况,在检修期间对其进行检查。
6、巡检注意事项
6.1 电缆夹层内的照明电源应保持良好状态,不得关闭电源,电缆间内消防应急器材应完善整洁,时刻处于完好状态。
6.2电缆沟内清洁无异物。
6.3 电缆沟内无可燃物、易燃物。
6.4电缆沟内无积水渗水现象,各排水沟或排水井处无堵塞现象。
6.5电缆沟盖板严密,上面无堆放建筑材料、笨重物件、腐蚀性排泄物或流水进入。
6.6 电缆外皮温度正常,温升不得超过65℃,电缆无龟裂渗油现象。
6.7电缆夹层、电缆井内烟感报警良好,应急照明、
安全疏散指示正常。
7、罚则
7.1 各生产装置负责对本生产装置内部的电缆沟、电缆桥架及临时用电电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电气车间进行沟通,如巡检未发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对装置巡检人员进行处罚。
7.2 如因车间内动火,对电缆未作好相应防护,导致电缆或者电缆绝缘损坏,对监护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7.3 如在破土期间,未经确认直接动土造成电缆损坏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7.4 机动车辆通过或者碾压地面电缆未做防护导致电缆损坏者,对当事人进行处理。
7.5 厂区内装置以外电缆由电气车间进行维护,并做好相应标志标识,如因未做标识,导致电缆损坏,对电气车间责任人进行处罚。
8、附则
8.1 附1各班组隐蔽工程巡检区域划分
8.2 附2巡检检查记录表
附1 各班组隐蔽工程巡检区域划分
附2 巡检检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