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与“礼”;
(仁是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礼有阶级性,维护奴隶主阶级)
②对鬼神敬而远之,民本思想。

③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注意点:《论语不是孔子编纂,是其弟子编纂)
④政治上:主张德治,克己复礼
孟子:“亚圣”,①政治:仁政学说(思想核心)、民贵君轻
荀子: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事物有规律,能掌握并应用)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老子(李耳):
①哲学:核心“道”世界万物的根本是道,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朴素辩证法)(如福祸相依,难易相成);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③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庄子:“齐物”(注重比较,如泰山和鸿毛哪个重,不是绝对的)、“逍遥”
《庄子》文章特点:想像丰富,善于用寓言讲道理,浪漫主义
3.墨家:墨子: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俭等;
4.法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实行重农抑商、主张变法。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1.背景:①“大一统”得到巩固;②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③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经过:汉武帝设立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采用董仲舒的思想
3.影响:①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4.董仲舒的思想:①大一统的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促进政治上的统一)②独尊儒术、罢
黜百家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话皇权,为君主专制服务)
5.太学:汉武帝设立。

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加强对天下学子的思想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3.朱熹的思想: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天理”就是人世间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认为“格物致知”“慎思明辨”,来达到天理
④认为学习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正君心)
⑤要“存天理,灭人欲”
⑥书:注解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本心体悟
(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2.王阳明: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注意点:无论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是属于宋明理学,都是儒家思想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
学校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名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3.影响: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具体反映;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代表作
1.主张: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反对“私天下”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推崇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有反对宋明理学的成分)
2.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3.其他成就: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三、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主张: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②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哲学思辨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秦代:李斯篆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草书也擅长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赵孟頫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3、绘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
特点:①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②融文学;书法;绘画;篆
刻③诗中有画画中又诗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

4、唐诗“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激情与浪漫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

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
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悲情
5、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批判现实性。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