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名言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 》是唐代文学 家王勃 于上元二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 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有关名言名句赏析, 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
有的是直接概括,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 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洪都(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有的是语句表 面矛盾而意思连贯, 如: “老当益壮, 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 “穷”和“坚”这两 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 深刻的启迪。
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
通常,“东隅”已失,则“桑 榆”必晚, 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 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 观的态度。
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
例如“关山 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 在意义上本无联系, 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 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 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 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文中类似 的对偶句很多, 不一列举。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不求一律。
例如: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 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 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 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 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 九月之景”。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
1/6
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 上而下, 孤鹜自下而上, 相映增辉, 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 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 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 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 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 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 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 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 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 仍有这般情 怀, 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 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滕王阁序的其他名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秋景尽出。
)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
十分新鲜体贴。
)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明暗对比,秋情 盎然。
)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诗意秋趣。
)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哲理扑面。
)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世事难料。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励志如话。
)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
2/6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