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附件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发动机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总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汽车发生一般事故时,一般不会使发动机受到损伤。
只有比较严重的碰撞事故或发动机进水或直接托底时,才可能导致其损坏。
(一)发动机系统主要构成件的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1.发动机盖及附件。
发动机盖、铰链及附件等。
轿车的发动机盖绝大多数采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少数高档轿车采用铝板冲压而成。
冷轧钢板在遭受撞击后常见的损伤有变形、破损,是否需要更换主要依据变形的冷轧硬化程度,基本几何形状程度。
冷轧硬化程度较少、几何形状程度较好的发动机盖常采用钣金修理法修复,反之则更换。
铝质发动机盖通常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就需更换。
发动机盖锁遭受较大变形。
破损多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铰链遭受碰撞后多以变形为主,由于对较量的钢度要求较高,变形后多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盖撑杆常有铁质撑杆和液压撑杆两种,铁质撑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校正修复,液压撑杆撞击变形根据程度,多以更换修复为主。
发动机盖拉线在轻度碰撞后一般不会损坏,碰撞严重会造成折断,折断后应该更换。
发动机附件2.发动机附件2.发动机附件中正时轮及附件因撞击破损和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
油底壳轻度变(划伤)形一般无需修理,放油螺丝处碰伤及中度以上的变形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支架及胶垫因撞击破损和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
进气系统因撞击破损和较大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
(图)排气系统中最常见的撞击损伤形式为发动机移位及尾部受撞击造成的排气管变形。
如果只是轻微变形可以进行校正修复,但变形较为严重的通常无法修复。
消声器吊耳因变形超过弹性极限破损,也是常见损坏现象,应更换修复。
水箱及附件。
3.3.水箱及附件。
水箱及附件包括水箱、进水管、出水管、副水箱等。
现在汽车的水箱基本上是铝合金的,铜质水箱由于造价过高,基本不再使用。
判断水箱的修与换,基本与冷凝器相似。
所不同的是水箱常有两个塑料水室,水室破损后,一般需更换,而水室在遭受撞击后也最易破损。
水管的破损一般以更换方式修复。
水泵皮带轮是水泵中最易损坏的零件,变形后通常以更换为主,较严重的会造成水泵前段轴承处的损坏,一般更换水泵前段即可,不必更换水泵总成。
风扇及附件。
4.4.风扇及附件。
风扇护罩轻度变形一般以整形校正为主,严重变形常常采取更换的方法修复。
主动风扇与从动风扇常为风扇叶破损,但部分车型由于风扇叶是不可拆卸式,也无风扇叶购买,所以风扇叶破损后需要更换总成。
风扇皮带在碰撞后一般不会损坏,由于其正常使用的磨损也会造成损坏,拆下后如果需要更换,应确定是否是碰撞原因所致。
制冷系统。
5.制冷系统。
5.空调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膨胀阀、蒸发箱、管道及电控原件等组成。
汽车空调冷凝器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中低档车的冷凝器一般价格较低,中度以上损伤一般采用更换法处理,高档车的冷凝器一般价格较高,中度以下损伤常可采用氩弧焊修复。
注意冷凝器因碰撞变形后虽未漏冷媒,但拆下后重新安装时不一定不漏冷媒。
储液罐(干燥器)因碰撞变形一般以更换为主。
如果系统在碰撞中以开口状态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时间较长,干燥器也会损坏,则会造成空调系统工作时的“冰堵”。
压缩机因碰撞造成的损伤有壳体破裂,皮带轮、离合器变形等。
壳体破裂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修复,皮带轮及离合器变形一般采用更换皮带轮、离合器的的方法修复。
(B5等车型注意配件价格)汽车空调管有多根,损伤的空调管一定要注明是哪一根,常用XXX--XXX加以说明。
汽车空调管有铝管和胶管两种,铝管因碰撞常见的损伤有变形、折弯、断裂等,变形一般采用校正的方法修复,价格较低的空调管出现大折弯、断裂时一般采取更换的方法修复;价格较高的空调管折弯、断裂一般可采取截去折弯、断裂处,再接一节用氩弧焊接的方法修复。
胶管的破损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修复。
汽车空调蒸发箱通常由蒸发箱壳体、蒸发器和膨胀阀等组成。
最常见的损伤多为蒸发箱壳体破损。
蒸发箱壳体大多用热性塑料制成,局部破损可用塑料焊焊接修复,严重破损一般需更换,决定更换时一定要考虑有无壳体单独更换。
蒸发箱换与修基本同于冷凝器。
膨胀阀因碰撞损坏的可能性极小。
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是由发动机通过电磁离合器驱动的。
在离合器接通和断开的过程中,由于磁场的产生和消失,产生了一个脉冲电压,这个脉冲电压会损坏车精密的电脑模块。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空调电路中接入一个分流二极管,这个二极管阻止电流沿有害方向流过。
当空调系统发生故障时,分流二极管有可能被击穿。
如果不将被击穿的二极管换掉,可能会造成空调离合器不触发,甚至损坏电脑模块。
(二)发动机托底后的检测及处理1.发动机托底的形成原因及规避。
1.发动机托底的形成原因及规避现在的汽车,尤其是小轿车,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一般采用低车身的结构。
采用了低车身结构的汽车,最小离地间隙往往较小,这就是导致汽车的通过性能下降。
汽车发动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易导致“托底”:一、通过坑洼路段时,可能会因为颠簸而使位于较低部位的发动机油底壳与路面相接触,从而导致“发动机托底”;二、汽车在坑洼程度并不严重的路段行驶,由于速度偏高,遇到坑洼时上下颠簸厉害,也可能导致“发动机托底”;三、汽车在路面状况良好的路段行驶,没有察觉前车坠落的石块,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托底”;四、汽车不慎驶入路破等处时,被石头垫起,造成托底。
避免发动机托底的办法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在行车过程中密切关注路面情况,遇到不明物体时一定要躲避行驶;二是在通过坑洼路时要放低车速,慢慢通过;三是在长途行车归来后,仔细检查汽车是否有托底现象;四是一旦发现汽车托底,要立即熄火、停车,认真检查,此时发动机内部机件一般不会损坏,要认真检查托底造成的损失是否会影响汽车的继续行驶,如果发现有机油泄露等影响继续行驶的现象,绝对不能继续行驶,要立即进行修复作业。
发动机托底后的损坏范围。
2.发动机托底后的损坏范围。
2.发动机托底后,往往会对机件造成一些损失,这些损失可以划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1)直接损失。
发动机托底后,会造成油底壳部分的凹陷变形;如果程度较重的话,还可能壳体破损,导致机油泄露;如果程度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油底壳里面的机件变形,损坏,无法工作。
(2)间接损失。
发动机托底后,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熄火,油底壳内的机油将会大量泄露,导致机油泵无油可用,使发动机的曲轴轴瓦、连杆轴瓦得不到机油的充分润滑和冷却,轴瓦很快从干磨到烧蚀,然后与曲轴、活塞抱死。
另外,由于机油压力的降低,发动机的凸轮轴、活塞和汽缸缸筒也会因缺油而磨损。
发动机托底后的检测及处理。
3.3.发动机托底后的检测及处理。
发动机发生托底事故后,维修人员不要急忙将发动机从车上拆下来,应该先转动曲轴,根据检查情况决定是否拆检。
(1)曲轴转动正常时的处理。
如曲轴转动正常,说明曲轴没有烧毁现象,处理时可以在更换油底壳或机油泵、机油泵滤清器后,加注机油,发动汽车。
如果发动机没有异响,可以认为该托底事故处理完毕。
(2)曲轴转动异常时的处理。
如果转动曲轴后,感到转动困难或无法转动,说明曲轴很可能与轴瓦烧蚀或已经抱死,这时只好将发动机从车上拆下,将曲轴瓦盖、连杆瓦盖揭开,检查曲轴、连杆、活塞及活塞环、缸筒、凸轮轴等的损坏情况。
(3)曲轴的检测及处理。
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是可以加工和修理的零件。
货车的曲轴可以磨轴,一般不超过3级,每级0.25毫米。
这种加工是在曲轴磨床上进行的。
曲轴的轴瓦可根据曲轴尺寸进行选配。
不过,一般轿车发动机的曲轴是不允许加工的,损坏后只有更换整个曲轴,定损时最好得到专业维修站的证实之后再做决定。
缺油之后,如果曲轴轴颈烧蚀程度较轻,表面没有明显的划痕,修复后继续使用。
反之,如果曲轴轴颈、连杆轴颈、轴瓦烧灼较重,表面有明显的划痕和拉伤,可将曲轴送到专门的加工单位,首先检测曲轴是否还有可以继续加工的余量,再决定是修复还是更换。
(4)连杆的检测及处理。
连杆的检测主要集中在连杆瓦座及连杆轴瓦上,连杆轴瓦缺油后表面磨损会加剧、烧蚀,表面摩擦层流化脱落,严重时彻底损坏。
连杆轴瓦一般以更换为主。
(5)凸轮轴的检测及处理。
凸轮轴在缸体中的位置比较高,其孔座是在缸体上直接镗出的,凸轮轴与孔座之间安装有轴瓦(个别发动机没有轴瓦)。
(6)活塞、活塞环、缸筒的检测及处理。
发动机托底导致漏油后,活塞、活塞环、缸筒等从表面上看基本没有烧蚀现象,原因主要是几点:第一,活塞、活塞环在缸筒中的运动不是全部接触,只有活塞环、活塞裙部与缸筒有接触;第二,活塞环及缸筒一般都是由铸铁制成的,在运动过程中,除有机油可以润滑外,铸铁中的石墨成分也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第三,缸筒外壳为冷却水道,活塞环及活塞裙部的膨胀受水温控制,虽然缺少了机油的润滑,活塞环及活塞裙部的膨胀也不会太大,其实活塞与缸筒抱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导致缸筒活塞温度急剧上升,活塞裙部膨胀过大产生抱死。
活塞、活塞环、缸筒的检测主要是先观察它们的表面是否有较深的划痕,出现轻微的摩擦印是正常的。
其次还应该检测活塞与缸筒之间的正常间隙,如果间隙超过正常值,活塞与缸筒的摩擦痕迹就会比较重。
因此,对活塞与缸筒的更换一是要注意划痕深度,二是要测量活塞与缸筒间隙。
通过对上述二者的分析,决定活塞与缸筒是否需要更换,同时还要区分正常磨损与事故损失。
4.非保险责任的发动机损坏。
由于发动机保养不当,可能会造成机油减少,油道堵塞,连杆螺栓松动等现象。
这样,在运转过程中,连杆轴瓦就会烧蚀、磨损,增大了连杆瓦座间的冲击力,最后将连杆螺栓冲断或造成螺帽脱落,瓦盖与连杆脱开,其固定作用消失。
这样一来,当活塞下行时,连杆冲向缸体,造成捣缸。
发动机的这种损坏情况不属于保险责任,查勘定损人员必须严格掌控。
如保户有异议,可以要求保存、保护损坏的发动机零件及油底中的遗留物,以供分析原因之用。
个别汽车发动机在捣缸时,连杆瓦座及瓦盖脱开的瞬间,向下的冲击作用会将瓦盖击向油底壳,将油底壳打漏造成机油泄露,油底壳破损处向外翻起。
这种损坏情况,如不仔细观察,会感觉与发动机托底事故非常相似,区别就在于破损处内凹或外翻,凡属于托底的故障,破损处一定内凹。
处理此类问题时,要通过仔细分析,找出损坏原因,来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同时也可以有力地说服保户。
(三)发动机进水后的损坏分析目前的汽车发动机,大多采用的是四冲程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包括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排气行程。
如果汽车进了水,水就有可能通过进气门进入汽缸。
由于发动机汽缸内已经进了水,在发动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在上行压缩时,所遇到的不再只是混和气,还有水。
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那么曲轴和连杆所承受的负荷就要极大地增加,有可能造成弯曲,在随后的持续运转过程中就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弯曲、断裂,甚至捣坏汽缸。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是动态条件下的损坏,由于发动机的结构不同、转速高低不同、车速快慢不等、发动机进气管口安装位置不一、吸入水量多少不一等,所造成的损坏程度自然也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