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1、荒山荒地。全市未利用土地 1.58 万公顷(23.80 万亩),可供开发利用的荒草地 1.033 万公顷(15.5 万亩),田坎 0.2 万公顷(2.93 万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 0.133 万公顷(2 万亩),宜果园地 0.233 万公顷(3.5 万亩),宜林地 0.667 万公顷(10 万亩)。规划期末开发荒地新增耕地面积 0.1 万公顷(1.45 万亩),园地 353 公顷(0.53 万亩),林地 0.779 万公顷(11.69 万亩)。
2、土地开发利用欠缺全面规划,城镇建设规模大,存在不合理用地与浪费土地的现象。
我市土地后备资源不多,分布分散,利用难度较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确保有限的 资源合理利用。一方面各地欠缺土地开发规划,或规划不够具体,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规模大, 部分非农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宽打宽用,一些工业、商业和房地产用地沿交通线带状分布。一些地方由 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征而不用,闲置土地,甚至有法不依,违法用地等现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据 1997 年全市土地清查统计有 3267 公顷(4.9 万亩)征而未用的闲置地。
(2)园地:包括果园、茶园等,面积 0.95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47%。园地中以果园为主, 占园地面积的 71.95%。
(3)林地:林业部门统计面积 7.37 万公顷,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 7.5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55%。其中有林地 6.20 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82.45%。全市森林覆盖率 20.7%。
2、土地利用率高,利用效益差异较大。
佛山市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达 95.88%。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土地产出率较高,1996 年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 1656 万元(当年价,下同)。但是,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 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总体上东南部高于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 2683 万 元,北部和西南部只有 504 万元,土地利用效益差异较大。
4、土地整理。规划期末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0.37 万公顷(5.55 万亩),其中通过园地整理 增加耕地面积 0.165 万公顷(2.48 万亩),水面鱼塘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0.158 万公顷(2.37 万亩),废弃交通 道路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67 公倾 (1000 亩),整理农村废弃旧宅基地增加耕地面积 400 公顷(0.6 万亩)。退 园还耕和退塘还耕要进行综合论证,在不减少农民收入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进行。
2、建设用地
全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水工用地面积 8.00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0.79%(详 见表五)。其中: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包括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特殊用地等,面积 6.318 万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42%。其中城镇用地 1.649 万公顷,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的 26.10%;农 村居民点用地 2.34 万公顷,占 37.03%;独立工矿用地 2.107 万公顷,占 33.34%;特殊用地 0.223 万公顷, 占 3.63%。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序 号: 指导教师:
建筑学部 土地资源管理
一 概述 二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 2 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3 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 提高以利用土地潜力分析
二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我市规划期内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0.46 万公顷(7 万亩),开垦新增耕地 0.47 万公顷(7 万亩)。为确保我市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的措施。开发整理 垦复补充耕地是一项重大任务,规划前期主要是依靠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规划后期主要通过土地整理补充 耕地。规划到 2010 年补充耕地 0.47 万公顷,土地开发主要在三水市、高明市、南海市西北部丘陵地区,
(4)牧草地:面积 0.0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6%。
(5)水面:包括淡水产养殖、水库、河流、坑塘水面等,面积 10.29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73%。 河流水面 2.79 万公顷,占水面面积的 27.11%,坑塘水面 7.36 万公顷,占水面面积的 71.52%,水库面积 0.13 万公顷,占水面面积的 1.37%。
(二)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东连广州市,毗邻港澳,水、陆、空交通便捷,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 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全市农、林、渔业用地面积 26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67.57%;建设用地 8.0 万公顷,占 20.78%。 建设用地中,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49.27%和 29.72%;农业用地中以耕地、林地 为主,分别占农用地的 35.01%和 26.03%。
3、部分地区有重用轻管现象,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城镇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大,乡镇工业发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 中型企业与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消耗大,“三废”产生量大的小企业并存,污染日益严重,严 重影响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环保部门统计,1997 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 12931 万吨,城镇生 活污水排放量 19557 万吨,二氧化硫 10.7 万吨。有些地方由于盲目开采,乱砍滥伐,挖沙取土,导致水土 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田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 分繁荣,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岭南重镇,曾为我 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有我国古代“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 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是全国 24 个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96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637.44 亿元(当年价,下同),接近全省总量的 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3 万元。 城镇建成区面积 160 平方公里,其中佛山市区建成区面积 32 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17.59 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22.29 平方米。公路通车总里程 2851.5 公里,公路密度 74.09 公里/百平方公 里,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 115.5 万门。
佛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 丘陵台地次之。佛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 21.7℃, 年降雨量 1646.9 亳米。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 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二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
根据 1996 年 10 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汇总,全市土地总面积 384849 公顷,土地利用现状如下 (详见表二):
1、农用地
全市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等农用地面积 28.90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 75.09%。其中:
(1)耕地:包括灌溉水田、旱地、菜地等,面积 10.1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29%。其中灌溉 水田 5.33 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52.67%;菜地 0.72 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7.11%,旱地 3.34 万公顷,占 耕地面积的 33.00%,其它耕地 0.73 万公顷,占 7.22%。
(2)交通用地:包括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港口码头等,面积 0.66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1%。 其中公路用地 0.34 万公顷,占交通用地的 51.56%;农村道路用地 0.29 万公顷,占 44.63%;铁路用地 161 公顷,占 2.44%;港口码头用地 90 公顷,占 1.37%。
2、河滩地。全市有河滩地面积 0.334 万公顷(5.01 万亩),主要分布于西、北江河沿岸,由于受季节 性洪涝威胁,可根据季节种植蔬菜、牧草、饲料,对其充分利用。但是,对河滩地的利用,应在保证不影 响防洪排涝等的前提下,经充分论证,并且要经过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
3、荒水面。全市约有 1333 公顷(2 万亩)水库水面可综合利用,发展淡水养殖。
三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1 土地利用目标 2 土地利用方针
四 土地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 农用地 2 建设用地 3 未利用用地
五 土地用途管制 六 土地利用分析 七 实施规划的措施
一 概述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 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 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根据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 3848.49 平方公里 (577.27 万亩),耕地面积 10.12 万公顷,人均耕地 0.032 公顷。1996 年户籍人口 316.12 万人。全市现 辖城区、石湾区,代管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
(3)水利水工:面积 1.0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2.65%。其中水工建筑面积 0.38 万公顷,占水利水 工面积的 37.19%;沟渠面积 0.64 万公顷,占水利水工面积的 62.81%。
3、未利用土地
全市未利用土地含荒草地、裸土地、田坎、滩涂和裸岩等难利用地,面积 1.58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 4.12%。其中荒草地 1.03 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65.19%,田坎 0.20 万公顷,占 12.66%,滩涂 0.33 万公顷,占 20.90%,其它土地 0.02 万公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