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宗教学原理全套PPT课件180
宗教学原理全套PPT课件180
恩格斯提出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自发的宗教“到”人为的宗教“; 第二种是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 到“世界宗教”; 第三种是从"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 神教"。
恩格斯的三种提法,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对宗教发展过程的历史形态的三 种分类。三种分类基本上是从不同角度 对同一的宗教发展过程所做的历史性说 明。这三种发展系列之间并不是一一相 当、完全同步进行的。宗教发展史的过 程和宗教历史形态的演变在不同的民族 和国家间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对一个 宗教如何分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 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 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 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 “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 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 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四、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 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第二节
各派宗教起源论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既不是从来 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 程。对于宗教的起源和形成,只能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和与此相适应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方面,才能 找到真正的原因。
万物有灵论 图腾论
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 现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上,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 达到足以形成宗教观念的时候产生的。这就是说,当人 有了自我意识,并能把自然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在支配 着人本身和人周围的一切事物,因而产生了最初的宗教 观念。据有关考古史料证明,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 教仪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当时, 原始人已经形成某种与死后生活相联系的灵魂观念,并 产生了氏族成员埋葬死者尸体的仪式。
宗教学原理
导言
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 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 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 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 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 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 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 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 (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
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 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 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 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 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 人文学科。
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 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 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 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 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 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 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 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 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 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 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 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 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 指导原则。
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但对于非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 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 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回 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近百年来,随着宗教 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 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对宗教所下的定 义日趋多样化。
在近代宗教学中,对于宗教的研究有三种方法和 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 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它们对宗教 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 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
一、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 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 在。 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 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 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
灵魂不死观念: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 身体构造,不懂得作梦的科学道理, 认为梦境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 而是独特于人身体外的灵魂活动。人 活着,灵魂寄居于人身体之中;人死 后,灵魂就可以离开人身体而单独活 动,便产生了。
第三节 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形态
宗教分类方法 19世纪以来的西方宗教学非常重视宗教分类 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努力按照各种宗教的共同特 征进行宗教分类,以求发现宗教和宗教现象的各 种类型。宗教分类的关键,在于我们据以分类的 原理或原则是否正确。一种被实践证明为科学的、 正确的分类原理,实质上乃是关于对象之不同层 次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分类原理的 发展和提出,是从杂多性的感性认识到统一性的 理性认识的进化,也是从认识事物之现象到认识
本章思考题
1.宗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2.宗教的产生与灵魂观念产生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质是什么? 4.图腾与血缘的关系(下节课讨论)
第二章 宗教的观念与思想
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 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完整 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是 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 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节
灵魂观
灵魂观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 构造,不懂得作梦的科学道理,认为梦境 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而是独特于 人身体外的灵魂活动。人活着,灵魂寄居 于人身体之中;人死后,灵魂就可以离开 人身体而单独活动,便产生了灵魂不死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