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251018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适用专业: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该课程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制图》;《AutoCAD绘图》。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环境工程概算》。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使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得到工程训练。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
2.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
3.能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
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二)基本要求:
设计报告的重点是对设计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
设计报告要力求文字通顺、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中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合订时,说明书在前,附表和附图分别集中,依次放在后面。
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等。
能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
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每个学生应完成设计图1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参数计算,结构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大气扩散部分、颗粒污染物控制部分、气态污染物控制部分、系统设计部分。
内容涉及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气体除尘技术及各种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选型;烟气脱硫脱硝及空气净化,利用吸收、吸附和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流程等。
四、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布置课程设计题目之前应集中对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及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根据课程设计的进度,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和答疑。
指导和答疑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案比较与选择;原理与理论分析;工程设计与计算。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分办法:
核内容由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查阅资料、考勤、答疑等),论文及答辩成绩组成。
3.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教学大纲和设计任务书所规定完成的相关材料,由指导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批阅,并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刘景良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林肇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柴晓丽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