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新课标下的小学分组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新课标下的小学分组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新课标下的小学分组教学模式初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综合实践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日渐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其中能充分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的分组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孩子有些行动迅速,很快完成任务;而有些行动缓慢,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任务,如何处理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如何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面
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综合实践课课堂分组模式设计
根据小学生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游戏”的分组模式,具体如下:
1、游戏角色设定
(1)每两排共四个桌子为一组,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定为1组、2组、3组……;
(2)组内从左到右,前排桌子命名为a、b,后排桌子命名为x、y;
(3)每个桌子都有一个“数字+字母”的代号,数字代表组别,字母代表角色,每个同学对应坐在桌子前,暂时拥有这个桌子的代号,比如2a,表示这个同学坐在2组第一排左边的桌子前。

2、游戏规则的确立
(1)无论何时,当老师打节拍“答答,答答答”时候,所有同学停下正在进行的行为,跟着打节拍,只有最迅速的同学可以得到
奖励。

(2)正常四人小组,每个同学只有一个角色,或a,或b,或x,或y。

(3)当教师指令出现角色加减一个数字时,请参与游戏的同学在不换角色的情况下,迅速计算出新的组,快速更换所坐的位置。

例如指令“a+1”表示:所有组前排左边角色,快速移动到下一个组的前排左边角色,即2a变为3a,以此类推。

只有行动准确并迅速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

(4)当特殊情况发生,即学生不够四人,有学生必须身兼两个角色,当两个角色中的任意一个出现在指令中,这个学生都必须马上以指令中的角色行动。

3、游戏胜利者的奖励
对行动迅速的孩子奖励“星星”或“红花”标记,具体兑换原则不详细赘述。

4、“游戏”分组的使用场合及优势
(1)固定的座位容易让孩子对熟悉的环境产生倦怠,这种变换可以产生新的小组对象,容易刺激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

(2)变换角色的时间和对象是随机的,孩子必需保持高度集中,才能迅速作出反应,否则可能会因为迟钝,被其它同学发现走神,而走神是可以轻易避免的“丢脸”。

(3)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会比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来的更为自然,表现优秀的孩子会在表达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待优秀
的孩子会在表达中积累经验和成就感,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并在游戏中锻炼空间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训练行动的协调性,实现了“帮助学生讲清观点;让学生保持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和发展”的目标。

(4)“游戏”分组模式适用于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

(5)教师通过游戏中约定的代号与每个孩子交流,不用为叫不上孩子的名字而困绕。

当然这种分组模式在小组成员具有类似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时候效果不明显。

二、综合实践课实践活动分组模式设计
综合实践课有大量课外实践活动,传统分组建立在教室里学生相临座位的基础上,分为四人、六人或八人小组,组内相对能力强的孩子作组长,辅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这对常规好的班级是一种有效的分组方式。

综合实践课程教师面对十多个班级,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学起点,在保证学生实践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开创了一种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

是指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小学课堂的教学需要作以下改进。

1、实践活动小组组长的确立
组长由选举产生,保持各组组长能力相当,并在班级有较高人气。

2、实践活动小组组员的确立
每名同学自由选择愿意跟随的组长,组长同时双向选择,是否接收。

每名同学在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个小组。

3、实践活动小组变动原则
小组成员不少于六人,小组即成立。

组员保证服从所选组长的安排,通过面对面交谈、e-mail、qq、电话等方式交流并传递任务。

不少与三名小组成员联合可以弹劾组长;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对经常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组长有权利组内警告或惩罚出组,具体由教师介入。

4、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分工
组长对老师直接负责,协助完成小组活动的组织,及每次任务组内成员的分工确立;负责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对有困难的成员主动提供帮助,遇到困难,及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寻求老师帮助;按要求收集、整理作业。

组员对组长负责,按时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同伴或老师的帮助。

成员分工明确,避免互相推诿的现象,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挑战其它小组。

5、实践活动小组任务奖励
奖励的目的是让学生变得更有责任感,责任感在某种意义上是权威的一种象征。

组长根据任务中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贡献者,并奖励“星星”(每组不超过4人),老师对汇报结果进行评价,奖励“星星”。

对组长、全班单项及综合票选最高的同学额外奖励。

积累足够的“星星”可兑换某种“特权”,孩子们得到的奖励还通过校讯通告诉家长们,让奖励延伸到课堂以外。

6、实践活动小组的优势
(1)变被动小组为主动团队,团队合作程度高;
(2)老师仅仅需要重点关注组长的情况;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和锻炼自己的平台,并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
(4)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完成的出色,可竞争成为组长);
(5)学生间的交流,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组长协助老师督促组员的学习,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当然,实践活动分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组人数不均衡,人数多的小组可能存在“打酱油”的孩子。

另外,组长毕竟还只是学生,精力有限,所以教师更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与管理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优化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具体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实践。

”什么样的分组教学模式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