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教师:光盘课件。

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谈话: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

(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
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小组汇报交流)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

(及时集体纠正)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

(及时集体纠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互相纠正。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在文具盒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

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不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总结评价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2、初步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教学光盘出示主题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

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

4、写10比赛。

讲述: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么记住这个10。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强调10在日字格中的写法。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
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

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10个一就是1个十。

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图,讲述:图上画了山楂和一双手,下面有个田字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让我们数出山楂的个数和手指的根数。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

(强调书写格式)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

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填在括号里。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后组织反馈。

四、总结评价
谈话: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

“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

(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

(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