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一:风险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对各类风险及损失进行控制管理的一门科学,随着近些年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患之间因治疗护理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

为了研究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笔者选取了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护理观察分析,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34.5±4.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发生胫腓骨骨折,20例发生股骨骨折,23例发生腰胸椎骨折;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33.2±3.7)岁,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发生胫腓骨骨折,21例发生股骨骨折,26例发生腰胸椎骨折。

全部110例患者入院第一天经x线检查并结合患者症状均确诊为骨折患者。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具有比
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只实施一般化的常规护理,即进行普通的责任排班护理,由护士长为各护理人员分配护理工作。

对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其具体包括以下护理内容。

发现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充分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护理风险发掘;区别于传统的被动护理,护理人员要主观上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护理,在患者办理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护理知识和经验量化出各个治疗阶段患者所可能遇到的各种护理风险,然后根据这些风险内容制定出详细的护理措施;对于无法避免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将其降低,例如患者疼痛护理、关节训练、压疮及肢体活动等内容,护理人员应当列举出充分的应对措施。

提出控制风险措施:在发现各种护理风险所在以后,护士长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解决措施的讨论,根据各种护理风险的特点,依次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护理项目、中风险护理项目、低风险护理项目。

护士长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就护理风险的处理意见进行提议,然后再把这些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收集和总结,最终统一出科学完整的护理工作步骤,随时用来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在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加以实施以后,护士长要及时就措施的执行情况及问题进行评价总结,使风险控制措施得到不断优化的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是对治疗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时反应,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护理文书能够作为最有效的证据。

因此,应当提升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文书准确性、
真实性、及时性的书写要求,初护士长定期对各个护理文书资料进行检查外,医院还要设立一定的奖励惩罚机制,从制度上约束不规范书写护理文书的行为,从而保证护理文书的有效性。

高风险预警:护理人员要对本科室所有患者的坠床、压疮、跌伤等问题实施详细的评价,一旦某些患者的评价结果显示为高风险状态,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在患者床头挂上防止压疮、防止跌伤、防止坠床的警示牌。

1.3观察指标
在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5d以后,对所有110例骨折患者进行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价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中护理满意度的答案收集采用封闭式的选项,结果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类,其中满意率等于满意与非常满意的例数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即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质量是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对近5d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最低分0分。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后,两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均有所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体满意情况明显较为优秀,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二:老年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为了对风险管理在老人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我院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骨科老年患者60例,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32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5±2.25)岁,住院时间为15天~3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48±4.65)天;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64~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41±2.16)岁,住院时间为10天~25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98±5.32)天。

患者均符合相关的标准。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基本一致,只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同。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①在护理工作人员中成立风险小组,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强化教育,普及相关的思想观念,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②由掌握风险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对风险管理进行简单的介绍,突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依从性,使治疗更加顺利;③对深静脉栓塞情况、脂肪栓晒情况、跌倒情况、坠床情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准备措施,以免发生异常情况时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④在对危险因素进行
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监督,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患者实行保护;
⑤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执行,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护理缺陷和潜在护理隐患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缺陷方面,对照组有3例患者,所占比例为10.71%,观察组有1例患者,所占比例为3.13%。

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3.902,p=0.0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在潜在护理隐患方面,对照组有13例患者,所占比例为46.43%;观察组有1例患者,所占比例为 3.13%,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x2=8.407,p=0.00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为(83.14±3.47)分,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92.78±3.47)分,t=11.6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与健康、法律相关的知识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就给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患之间纠纷发生的几率成为医院发展的重点[2]。

医疗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工作,主要从事的是对人体生命未知领域的探索,具有加强的未知性,从患者角度上来看,需要治疗的对象又具有特殊性的特定,因此医疗活动的风险较高,并且能够引发风险的类型较多,危害极为严重[3]。

老人骨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不确定因素比成年人更多,护理工作量也更大,因此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护理是现代医院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强调对医院的环境、相关的工作人员、规章制度、技术设备等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一做法能够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4]。

从本文研究结果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存在护理缺陷所占比例为21.43%,存在潜在护理隐患所占比例为3.13%;观察组患者存在护理缺陷所占的比例和存在潜在护理隐患所占比例均为3.13%。

在观察组患者人数基数较大的情况情况下,还能够保持较低的护理缺陷比例和护理隐患比例,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且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护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