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神经
1、眩晕: 为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的自我感觉,
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起床,轻者仅有摇晃感 或不稳感。
前庭周围性(内耳 前庭
神经)病变—— 美尼尔病
前庭神经
前庭中枢性(前庭核及 其中枢连络径路)病 变—— 脑桥梗塞、肿瘤
眩晕
较重(旋转性)
较轻(摇晃感、稳感)
持续时间 头位改变
多不太长(数小时,数 天,数周)
动眼、滑车、外展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 (一)解剖生理:
• 动眼N核(眼外肌)→穿过中脑红核→中脑脚间窝
•
(出脑)
•
海绵窦
•
上睑提肌、上直肌 (出颅)
• 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眶上裂
•
• 埃-魏核(眼内肌)→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 (副交感核)
睫状肌→晶体变厚
• (二)功能:眼球运动
• Ⅳ、滑车神经 • 解剖生理: • 中脑滑车神经核→ 背侧顶盖→ 前髓帆→中脑下
丘上方→海绵窦→ 眶上裂→上斜肌 • 功能:上斜肌→眼球向下外旋
• VI、外展神经 • 解剖生理: • 脑桥展神经核→ 脑桥腹面与延髓交界处→海
绵窦→眶上裂→外直肌 • 功能:外直肌→眼球外展
Ⅱ、视神经 Optic nerve
(二)临床症状 1. 视力(vision, visual acuity)障碍及视野(visual field)
缺损: 具有很大的定位价值。
2.视乳头异常
(1)视乳头水肿:各种原因引起颅压增高
•
机制: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 (2)视神经萎缩:
(二)临床表现
2.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里有与其有关的 神经核,
3. 除第VII、XII 对(面、舌下)外,余颅神经 核的中枢神经元均是双重支配的。
简介
• Ⅲ、Ⅳ在中脑 midbrain • Ⅴ、Ⅵ、Ⅶ、Ⅷ在桥脑 pons • Ⅸ、Ⅹ、Ⅺ、Ⅻ在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 运动核——靠近正中线(腹侧) • 感觉核——外侧(背侧)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 (一)解剖生理 1、 解剖
前庭神经
三个半规管的 周围支 壶腹,椭圆囊 和球囊
内耳前庭神经节的 双极细胞
(一级神经元)
中枢支
前庭神经
小脑
小脑下脚
前庭脊髓束
同侧脊髓前角细胞
前庭核
参与内侧纵束
2、生理:传导身体及头部在空间中移动时产生的冲动,司平衡 。
前庭神经
(二)临床表现: 平衡失调、眩晕、眼球震颤等。
• (一)解剖生理
• 视觉感受器: • 视杆细胞(周边)→周边视野
• 视锥细胞(黄斑)→中央部视野
视神经传导通路
视神经
1、视神经 2、视交叉中部 3、一侧视交叉 4、视束 5、视辐射的下部 6、视辐射的上部 7、视辐射全部
视觉系统的血供
• 眼动脉→视网膜 • 大脑中动脉→视放射 • 大脑后动脉→视皮质
颅神经
Cranial nerves
简介
颅神经: 12对 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 命名方法: I嗅、 II视、III动眼、
IV滑、V叉、VI外展、 VII面、VIII听、IX舌咽、 X迷走、XI副、XII舌下完。
简介
1. 第Ⅰ,Ⅱ对(嗅、视)在脑内部分是其二级 和三级的神经纤维束,分别直接连于大脑与 间脑。
(一)解剖生理
3.角膜反射弧: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眼轮匝肌。
(二)临床症状:
1 感觉障碍:
(1)周围性:同侧面部(包括面部皮肤、结膜、口腔、 舌、软腭、硬腭以及鼻粘膜的感觉缺失)
(2)核性(脊束核): 同侧面部的葱皮样分布区的分离 性痛、温度觉缺失,触觉存在。
(一)解剖生理
1.感觉:
眼支(眶上裂) →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上颌支(圆孔) →三叉神经半月节→ 触觉纤维→感觉主核
下颌支(卵பைடு நூலகம்孔)→
→三叉丘系→ 丘脑→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下1/3部
三叉神经脊束核 起: 脑桥 止: 第三颈髓后角 上部----口周 下部----耳周
部分受损----面部的葱皮样分 布区的分离性痛温觉缺失,
垂直性眼震对于诊断脑干被盖部病变(常为脑桥)具有特异性。
舌咽神经
Ⅸ、舌咽神经 ( glossopharyngeal nerve)
Ⅹ、迷走神经 ( vagus nerve )
(一)解剖生理
1.舌咽神经
(1)感觉:
①舌后1/3的味蕾
②咽部、软腭、舌后1/3、
扁桃体、两侧腭弓
上神经节
延髓的孤束核
耳咽管以及鼓室
岩(下)神经节
粘膜感觉
③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
(呼吸、脉搏、血压的调节反射)
(2)运动:疑核→ 茎突咽肌→ 提高咽穹隆 (3)副交感:
下涎核→ 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 耳神经节→ 节后纤维 →腮腺分泌
2.迷走神经
(1)感觉: A. 体感觉:外耳道及耳廓凹面的一部分皮肤(耳支) →
颈静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 B. 内脏感觉:胸腹腔内诸内脏→结状神经节→ 孤束核
向上
外展
展神经
下 斜 肌 外直肌 上 斜 肌
上 直 肌
内直肌 下 直 肌
内收
动眼神经
向下 滑车神经
(2)临床症状
• 1.眼肌瘫痪: • 2.复视 • 3. 瞳孔
1.眼肌瘫痪: 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有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四种。
周围性: 核 性:多伴邻近神经损害 核间性:内侧纵束——眼球水平同向运动 核上性:侧视中枢——同向偏斜
可引起眩晕程度的波动
持续 不影响眩晕程度
眼震 听觉症状
多有固定方向 可合并
方向不固定 常不合并
2、平衡障碍: 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易向患侧偏斜, 昂伯(Romberg)征阳性, 这是由于前庭与小脑有联系之故。
前庭神经
3、眼球震颤(简称眼震): 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短促来回振荡。 它实际是大脑的纠正引起。 眼震多见于前庭及小脑病变。
视神经
临床疾病: 顶叶肿瘤或血管病。
(4)视辐射: 2)全部受损: 两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同时 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
临床疾病:枕叶肿瘤或血管病。
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 oculomotor nerve ) Ⅳ、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 Ⅵ、展神经 ( abducens nerve)
简介
5. 颅神经有感觉和运动纤维,支配头、面部
•
感觉神经:I 、II、VIII
•
运动神经:III、IV、VI、XI、XII
•
混合神经:V、VII、IX、X
6. 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III、VII、IX、X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一)解剖生理
嗅粘膜
第一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双极嗅神经元→嗅神经→筛板→嗅球→嗅束→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的
2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病侧偏斜。
VII 面神经(facial verve)
面神经
Ⅶ、面神经(facial nerve) (一)解剖生理 1.运动:脑桥面神经核→绕过展神经核(内膝) →内耳孔→ 面神经管→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睑提 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镫骨肌等
上睑下垂 外斜视 复视 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 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瞳孔散大 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 病 因: A瘤、脑疝、脑血管病、
• Ⅳ、滑车神经
• 损伤表现:
•
上斜肌 → 眼球向下向外运动减弱
• 病 因: 单独少见,多合并其他神经
• VI、外展神经
• 损伤表现:
•
外直肌 → 眼球向外运动不能
(二)临床症状
2.中枢性与周围性差别:
受损部位 病灶 面瘫范围 味觉 伴发症状
周围性 下运动神经元 同侧 全面肌瘫 可有障碍 不一定
中枢性 上运动神经元 对侧 眼裂以下面肌瘫 正常 偏瘫
3.亨特综合征(Hunt):一侧面神经麻痹伴有外耳道疼痛和 疱疹时,提示膝状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Ⅷ、听神经 ( auditory nerve ) 1. 组成:蜗神经+前庭神经
2.蜗神经:
(1)解剖生理:螺旋器(Corti器) →内耳双极细胞→内听道→蜗神经→ 脑桥蜗神经前后核→外侧丘系→ 四叠体的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听辐射→ 颞横回的皮质听觉中枢。
(2)临床症状:耳聋、耳鸣
蜗神经 (二)临床表现: 蜗神经受损后产生耳聋和耳鸣 1、耳聋:
神经性:听神经瘤、药物影响 传导性:外耳道和中耳疾病 2、耳鸣: 主观的听到持续性的声响,由感音器或其传导径路的病 理刺激引起。 低音性耳鸣:传导径路病变 高音性耳鸣:感音器病变
钩回、海马回的前部 分
及杏仁核)
(二) 生理——感觉神经、司嗅觉
Ⅰ、嗅神经
(二)临床症状
• 鼻腔局部病变 → 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 • 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 嗅觉丧失 (脑膜瘤)
• 嗅中枢的病变 (肿瘤、癫痫)→ 幻嗅发作
• 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 络纤维)
Ⅱ、视神经 Optic nerve
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之神经元接受 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控制,
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等)之神经元单独接受对 侧皮质延髓束的控制。
2.感觉: 舌前2/3的味蕾→鼓索神经→膝状神经节→脑桥→孤束核
3.副交感:脑桥上涎核→副交感纤维→中间神经、岩浅大神 经、舌神经→ 颌下神经节→ 节后纤维→舌下腺、颌下腺、泪 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