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主题培训PPT课件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主题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 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
传染源是患者及隐型感染者。直接接触传染源 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 多发。 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 疫力。
3. 主要临床表现:咽痛,厌食,低热。口腔粘 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 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 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第八章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1.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又称志贺氏菌病,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2. 传染源是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
食物、水、 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 3.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3天。 4. 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
第七章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 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眼部感 染性疾病。
2. 传染源是主要是患者。通过接触结 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 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 遍易感。
红眼病
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 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防其它病毒型的手足口病。
第五章
麻疹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 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具有传染性。人类普 遍易感,冬春季常见。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 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 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 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 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 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 ຫໍສະໝຸດ 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 重要。
第四章
手足口病
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 或黄色的分泌物,并有畏光、流泪、 结膜充血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
对患者需隔离,隔离期不少于7天,一般 为10天。
本病发生流行时,应严格禁止病人到游泳 池游泳,为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学生也应 暂停游泳。
对病人的治疗要彻底,以防其成为慢性结 膜炎,加强用眼及个人卫生知识宣传。
3. 主要临床表现: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 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午后低热、盗汗、 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开窗通风, 开紫外线灯或多晒太阳
休学学生可根据病情住院或居家隔离 治疗,并接受医院或居住地疾控中心 的管理。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咳嗽、 咳痰2周以上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 及时到省结核病医院定点门诊进行免 费筛查。
第六章
结核病
结核病
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慢 性传染病。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
2. 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结核杆菌由 空气传播。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 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 可能染病。全年均可发病。
预防和控制
居家隔离治疗、休息,减少交叉感染,隔离 时限为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后1周。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 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 室要
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现所上市的手足口疫苗为EV71型,并不能预
易感者可服板蓝根3-5天。有条件者可每年9月 至次年3月接种流感疫苗。
第二章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 呼吸传染病。
传染源是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可经直接接触唾液或 飞沫传播。
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 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 预防知识
汇报人:某某
时间:20XX.XX
目录
1. 流行性感冒 2. 流行性腮腺炎 3. 水痘 4. 手足口病 5. 麻疹
6. 结核病 7.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8. 细菌性痢疾 9.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一章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1.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2.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预防和控制
隔离患者,做好护理,减少并发症。定时 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 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接种麻疹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 无特效药物。
预防和控制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 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 上有麻疹黏膜斑,
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脱屑为特征。 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肺炎、 脑炎等并发症。
人群普遍易感。 3.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冬春季节。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4.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 适。
预防和控制
居家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 学观察3天。
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不 去病家串门,加强教室内的通风换气。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潜 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 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以耳 垂为中心疼痛,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 大,严重者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 炎等。
预防和控制
加强晨检,早期发现,隔离治疗,隔离病人 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退止,不少于发病后9 天。
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并尽量做到外出戴 口罩。
可通过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内的麻腮风疫 苗达到预防效果。
第三章
水痘
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多见于1-14岁的儿童。在幼 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属于急 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