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
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
疫源性疾病局部高发; ▪ 经血/性传播疾病持续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缓慢 ▪ 某些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暴发频仍
14
几种常见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肺及肺外结核 ▪ 消化道传染病及感染性腹泻 ▪ 出疹性疾病 ▪ 寄生虫病 ▪ 性传播疾病 ▪ 流感病毒
15
病毒性肝炎
是由嗜肝病毒(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 毒,丁肝病毒,戊肝病毒以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 等)引起的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引起一系列病 理生理改变。
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甲肝,戊肝由消化道传 播,乙、丙、丁型经血液,母婴及性传播,EB病毒 和巨细胞病毒肝炎可经血液或呼吸道传播。
16
急性病毒肝炎症状和体征
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如低热,全身酸痛不适,食欲不振等 乏力,恶心,呕吐,闷油等消化道症状 皮肤巩膜变黄,尿色加深,呈浓茶水样 部份病人伴有右上腹(肝区)及剑突下隐痛不适
此时,需及时就医,明确是否患肝炎,是哪种(病原 体)肝炎,是急性肝炎,还是慢性肝炎急性加重。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威胁
中国是肝炎大国,其中乙肝带病毒者近10%,丙肝感染率 为4%。 其中部份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出现以下三步曲: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在中国超过90%的肝癌病人,均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 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肝炎治疗的基础。
18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到医院需做的 检查包括:
需空腹到医院抽血化验: ▪ 血常规 ▪ 肝功、肝酶 ▪ 病原学检查,包括甲肝抗体,乙肝二对半,丙肝抗体,
EB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等 有条件还需进行腹部B超检查,明确肝脏是否肿大,
或是否是慢性肝炎
19
肝硬化腹水
20
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
▪ 据估算,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 阳肺结核)150万
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沙 眼、疥疮和癣等。
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 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 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8
病 原 体
9
传染病的三 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10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 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1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 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1
传染病的定义:
▪ 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 物和疟原虫、蠕虫等寄生虫,侵入人 体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能 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 疾病
2
呼吸道传染病
人类的 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3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主要通过飞 沫、空气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 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等。
▪ 咳嗽,以刺激性干咳多见,可伴有血痰或咯血; ▪ 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或絮状阴影; ▪ 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阳性(但阴性也不能
排除结核);
22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联合,足量,按疗程使 用抗结核药治疗;
同时,注意抗结核药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 异常,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等。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 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 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见图)。
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 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 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5
血液传染病(含母婴垂直传播及性传
播)是指通过接触污染了病原体的血液
(或体液)引起的传染病,包括乙肝,
23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 霍乱 ▪ 细菌及阿米巴性痢疾 ▪ 伤寒及副伤寒 ▪ 食物中毒
上述消化道传染病均可出现发热,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脱水等表现,确诊需到医院进 行专科检查化验。
24
出疹性疾病
出疹性症状一般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临 床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包括: 水痘,风疹,麻疹,猩红热等。
丙肝,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等。
多因使用不洁注射器具,共用注射
器静脉吸毒,共用剃刀等利器,输入不
合格血液制品及母亲生产过程中传染给
婴儿和性生活等。
因此,不到无证诊所输液打针,不
共用可能污染血液的利器,远离毒品,
带病毒母亲选择合适的怀孕时机及生产
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避免血液
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6
虫媒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 、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 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 据估算, 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65万例, 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3万
▪ 病人以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居多,疫情下降缓慢,10多年来传染性肺结核 病人基本没有减少
▪ 是结核耐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增加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1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体征
▪ 结核毒血症状,包括发热(以午后低热多见),食 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盗汗明显;
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 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 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见图)。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 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 道传染病的发生。
4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主要是通过 饮水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 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 虫病和蛲虫病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 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 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 播的(见图)。
注意个人及环境发生,消灭蚊、 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 传染病的发生。
7
体表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 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 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的 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
空气传播 水传播
饮食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接触传播
12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 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群
13
传染病的流行与威胁
▪ 2006年全国报告37种法定传染病460万例(353/10万),,乙肝防治任重道远 ▪ 消除麻疹、维持无脊灰状态任务艰巨,新增纳入计划免疫实施任务艰巨 ▪ 布病发病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狂犬病、疟疾回升迅速;出血热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