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经济、社会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一、温室效应的机理:大气下层的直接热源是水面、陆地、植被等下垫面和云层向外发出的长波辐射,而不是太阳短波辐射。
正是由于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的特性,才使它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①炎热。
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②冰川消融。
这就造成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最为显著的影响:冰层加速融化。
③洪水。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
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④飓风。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
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⑤干旱。
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
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种植制度,种植界限北移西延的风险加大。
二、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
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
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O2紫外辐射 O+O (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 O3 (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 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既能生成O3,也能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
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①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
②损害人体健康
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④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⑤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