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工作经验材料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来我校关工委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学校党总支部和行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文件精神,多方联手共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绩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抓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的提高。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老同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优势是独特的,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校关工委是在市教育局关工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中,是我们得力的参谋和助手。
多年来,我校党总支对关工委“高看一眼,大力扶持”的传统,都一届一届地传承下来。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8号和16号文件以后,我们领导班子又反复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彻底扫除了关工委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等一些模糊认识的影响,更加端正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是,抓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设。
近年来,我校党总支一直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全局整体工作的规划之中,高度重视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工作。
学校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主任由党总支书记王子男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富荣泉和老干部自管委员会主任封田担任,委员由党办主任、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和离退休老干部组成。
关工委下设办公室和离退休专家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专家组由八大员志愿者组成,主要承担“青蓝工程”、德育宣传和家长学校工作。
今年八月学校党总支书记发生了变化,中层干部重新竟聘,关工委也及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一年来,我校关工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各类文件,制定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完善了各项制度,确保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抓办公经费和条件的保障。
随着关工委工作的逐步深入,经费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班子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关工委是在帮助我们工作,经费再难也不能让老同志为难。
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按需拨付经费,并使其逐年增长,经费金额由开始的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重要活动经费另行实报实销。
在改善办公条件方面,我们也全力予以支持。
四是,抓学习型关工委的构建。
我们把构建学习型关工委作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以学习带动创新、促进发展。
我们首先是要求关工委的干部带头学习。
根据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我们经常组织关工委的班子成员在一起集中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研讨工作措施。
在学习中,我们注意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
党的十七大会议刚刚闭幕,我们就立即组织关工委全体干部学习,在第一时间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
其次,我们还非常重视搞好日常学习,建立了日常学习的制度。
二、实施“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素质“青蓝工程”是辽宁省教育厅关工委创新发起的一项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品牌工程。
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号召,把“青蓝工程”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
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这项工程,我们在发展、丰富老典型的同时,又积极培养和树立了一批新典型。
我校早就有“拜师结对”的传统,几年来,在关工委与学校教研处的共同努力下,共结对子60多个。
在结对子的青年教师中,有近5人现在被提拔为中层干部,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50余人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
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的主要做法是,(1)为新分配的应届毕业生聘请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位指导老师,并签订师徒结对合同。
(2)通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基本功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
(3)党总支积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向组织靠拢,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党群联系人,当青年教师政治上和业务上的成长帮手。
(4)今年九月,我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观摩课大赛”,许多退休教师认真听了我校青年优秀教师的课,并与他们交换了意见。
关工委的同志们都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奉献自己的爱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他们的关怀和培养下,我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关工委组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对青少年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1、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关工委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活动、新生军训活动、各班的实践周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业余党校开班活动、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活动、田径运动大会、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演讲、征文、书法、绘画比赛活动等,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刻苦学习,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发挥《襄平书院》报的载体作用。
我校的《襄平书院》报现已出版32期,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是二高中宣传展现学校形象的窗口,是师生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阵地。
离休老教师孟昭民多次为校报撰稿,与学生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的进步;退休教师戴文艳为校报撰写的《新加坡印象》,连载5版刊登,使我校师生受到了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
3、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学校关工委聘请文圣分局的领导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襄平派出所警官为校外法制辅导员,每学期请他们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还聘请了文圣消防局和文圣交警支队的领导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辅导。
4、德育基地教育。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面对信息和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学校德育教育已显得有些乏力。
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关工委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联系,在校外开辟了30多个德育教育基地。
以烈士陵园、市博物馆为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三十九军炮旅、武警支队为基地,进行国防、军事作风教育;以剧院、影城为基地,通过观看影视剧,进行爱国、爱人民、遵守公共道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教育;以工厂、农场、社区、街道为基地,进行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热爱家乡教育。
以王尔烈故居、曹雪芹纪念馆为基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这些基地的开辟和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
5、建立家长学校。
我校关工委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积极开展各种新颖活泼、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子知识和方法。
二是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不断更新家庭教育内容,努力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三是大力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优势,结合社区建设,规划建立功能较强、辐射较广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各种活动载体。
四是加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由知名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队伍和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四、以红十字会工作为依托,发展关工委工作的校本特色我校于2004年1月6日正式成立了学校红十字会,走在辽阳市学校红十字会的前列,其中会长就是关工委副主任,副会长都是关工委委员,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工委工作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利用多种载体,进行人道教育(1)专家讲座。
我校三次邀请辽阳市红十字医院副院长温敏强作了救助内容的专家讲座,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创伤分期处理、应急、自救、互救、伤员分类、现场搬运等知识,受教育面为3000人次。
(2)现场模拟培训。
为了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真本领,我校两次邀请辽阳市红十字医院副院长温敏强指导学生现场模拟演示,利用模拟人生动形象地进行灾害救护、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现场搬运等实际操练,掌握现场救护的实际技能。
(3)知识竞赛。
校红十字会定期组织开展红十字知识竞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使红十字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红十字会的认识,提高掌握红十字知识的理论水平。
(4)红十字日纪念活动。
每年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学校红十字会以此为契机,采取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书法、绘画、征文、参观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2、实施博爱工程,弘扬奉献精神(1)建立助学基金会。
2000年,学校成立了助学基金会,至今已投入了近5万元的资金,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口号,贫困生、特困生和弱势群体在二高中得到了关爱,让他们体验到了师生的真挚情怀,也为二高中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保证贫困生上好学,读好书,学校制定了减免特困生学杂费及教材费的措施,2003—2004学年度,减免学杂费200余人,金额32600余元。
学校还为贫困生交纳保险费50多人次、校服费80多人次、影剧费200多人次。
学校红十字会十分关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利用各种时机给予最大限度帮助,利用家访、谈心、咨询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压力。
通过捐款捐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把博爱与温暖送给他们。
校红十字会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市红十字会的赞赏与肯定,主动为我校贫困生捐赠了100套优质运动服,总价值为26000元。
2006年10月我校红十字会举行向特困生捐助仪式,捐助特困生32人,捐助人民币3200元。
(2)互帮互助活动。
三年10班团支部为本班学生韩雪治病捐资3000元;一年9班班主任喻兰带领全班同学捐款561元为贫困生富瑶治鼻窦炎,还先后为李鑫、洪强捐款治病;赵忻老师主动拿出自己的200元钱为特困生马华购书购学习材料;二年2班同学在老师的带动下为贫困生贾旭购买自行车,使学生安心在班级就读。
2008年4月,校红十字会发动全体会员为身患绝症的邹健同学捐款10万余元;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3万余元。
(3)社区送温暖活动。
我校周边有两大社区,即永乐社区、东三义社区,各社区都有很多特困户、残疾户及军烈属。
我校与各社区密切联系,建立了两个德育基地、36个扶贫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为五保户清扫环境,为老年人灌气,为贫困家庭送米、送面、送油,价值达500余元。
为居民送去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社区清除多年垃圾等,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