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与实践
2020/11/26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7章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1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第2节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及其效应分析 第3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1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中国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
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国际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 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国家进行总量调控,以达到 宏观经济目标的手段。
本章就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工具,及宏 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机制。
1.挤出效应
定义: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 挤出私人投资,总需求减少,导致国民收入下 降的情形 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 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 去了,这就是挤出效应。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R
IS1
IS2
R1
LM
E2
E0 R0
E1
0
Y0
Y2
Y1
Y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国务院2007年6月27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次会议审议一项议案,拟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 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 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这将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发行的最大一笔特别国债。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从4个方面说明了财政发行特别国 债购买外汇的必要性: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 人民银行对冲压力;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 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水平;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 “走出去”,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挤出效应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1】整体效应: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 G或TR,则使IS0向右上方移动到IS1,则均衡点由E0 移到E2,决定了利率为R1,国民收入为Y2,显然, R1>R0, Y2>Y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国民收入增 加和利率提高,这就是其整体效应。
国债中,拔出一部分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
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
金。将组建一个脱于任何部门的外汇投资机构,
依法来经营外汇,有偿使用,接受监管,保值
增值。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四)内在稳定器
1.定义:指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
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 府作出任何决策,但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 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 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 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 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 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经济繁荣: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
减少,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
了C与I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 引起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支持价格
避免农产品P下跌,增第加7章农宏观经民济政收策理入论与扩实践大AD
(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定义:指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 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者税收以稳定AD水平, 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2.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六)功能性财政(凯恩斯主义)
1.功能性财政与预算盈余或者赤字
(1)功能性财政是一种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其政策目 标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在该目标下, 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2)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 通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 实现财政收支预算年度平衡和周期平衡妨碍政府财政 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功能财政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而斟 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1】累进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
经济萧条:收入T自动抑制C与I,有
内 在
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 经济繁荣:收入T自动抑制了C与I, 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萧条: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 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

了C与I的减少,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调控的定调
2010定调2011: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9定调2010:调结构促转变;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 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 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 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 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 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
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
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
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
量明显改善。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
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
公共项目工程
国家特大项目的固定资产和
存货投资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1】含义: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财 政
【2】财政赤字方式:发行公债
货币筹资:把债券卖给央行
政府不必还本付息,减轻政府债务负担。但

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通货膨胀。 因央行

可把政府债务作为准备金发行货币
债务筹资:把债券卖给他人
2001定调2002: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
1998定调1999: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2节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及其效应分析
一、需求管理政策(一):财政政策 二、需求管理政策(二):货币政策 三、需求管理政策(三):国际经济政策 四、供给管理政策

不会增加货币量,也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

胀,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债务负担沉重
【3】作用
短期:可刺激经济增长
长期:引发通胀,不利经济发展
赤字财政可以用,但要有限制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我国2000-2009年财政收支及赤字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二是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 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七)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 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其 大小受到“挤出效应”大小的影响。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三)财政政策的内容

【1】税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

行为税、资源税

比例税、定额税、累进税

【2】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

国债
地方政府债券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1】政府购买支出

购买商品

购买劳务

【2】政府转移支付

社会保障

财政补贴

【3】政府投资支出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1】经济持续均衡发展

持续、均衡、和谐

【2】充分就业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济 政 策 目 标
【3】价格稳定 物价总水平趋于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开放经济状态
总体目标:AD=AS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
三、中国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3】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赤字或结余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0 51321.78 61330.35
15866.50 -2491.27 18902.58 -2516.54 22053.15 -3149.51 24649.95 -2934.70 2848689 -2004.91 33930.28 -2080.14 40422.73 -2950 49781.35 62592.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