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母牛繁殖管理
2、用理想状态牛群评估牛群繁殖效率
理想状态牛群概念: 每月成母牛群淘汰头数=育成转成母头数 每月间分娩牛头数均衡 没有流/早产事件发生 平均空怀天数代表意义较强
成母牛群状态与配种繁殖关系
空怀天数 90 100
110
163 168 17 14
120
168 173 16 14
130
173 178 16 13
8、制定牛群繁殖工作计划
每月末制定下月牛群的配种计划 ,使计划贴近事实。 可配成母牛月计划头数=月初成母牛存栏数-月内 产后60天内头数-妊娠状态牛头数-配后两个月内 待检牛头数×预计待检牛受胎率 可配育成牛月计划头数=月初育成牛存栏数-妊娠 状态牛头数-配后两个月内待检牛头数×预计待检 牛受胎率 月配种计划头数=能够达到配种条件牛头数×计划 配种率 计划配种率:成母牛80%、育成牛90%,夏季各降10 个百分点。
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
49 43 42 36 35
空怀天数
105 105 114 119 136
12、每季度进行奶牛繁殖分析
依据每季度奶牛发情、配种、妊娠、流产、 产犊等事件及繁殖系统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 统计分析,准确评价季度的繁殖效率。 要求繁殖、饲养、兽医等管理技术人员共同 分析研究繁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 的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根据上个季度繁殖工作整体现状制定下个月、 下季度繁殖计划。
在选择公牛精液时候,要兼顾其受胎效果, 要看精子活力、有效精子数、精子畸形率及 顶体完整率。 要从奶牛接产开始管理好母牛的繁殖器官, 使其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 提高发情鉴定准确率、检出率才能达到提高 配种率的目的。 提高配种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次配种受精率。 提高早期妊检准确率,使未妊娠牛及时得到 配种。
13、提高繁殖效率的综合措施
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1)做到饲料原料常年按比例供应、营 养平衡供应、且保证营养素间的平衡。 (2)犊牛、育成牛的发育达标率不低于 90%,使之14-15月龄达到配种体重(成年牛 体重的60%),实现24月龄投产目标。 (3)加强产后牛的饲养使其具有良好的 配种体况(≥2.5分)、有利于奶牛提供良 好易于受精的卵子。
加强繁殖人员管理
(11)从奶牛产犊开始就密切关注奶牛子宫 净化及其恢复情况。 (12)提高发情牛鉴定准确率及检出率。 (13)从取送、解冻精液到输精过程每个环 节都要按规程要求去操作。 (14)配种后要对妊娠牛全程做好防流保胎 工作,特别是妊娠前后三个月尤为重要。
观察次数
2 2 2 2 3 3
观察时间
6:20 8:00 8:00 8:00 8:00 6:00 18:20 16:00 18:00 20:00 20:00 22:00
检出率 %
69 54 58 65 73 83
14:00 14:00
4 4 4
8:00 6:00 8:00
12:00 12:00 12:00
16:00 16:00 16:00
22:00 20:00 20:00
80 86 75
91
5
6:00 10:00 14:00 18:00 22:00
配种前进一步检查发情鉴定是否正确。
掌握好解冻温度,同时防止精子受到异常刺激。 输精部位准确,深度适宜,同时防精子逆流。 对配后60天以上未发情牛及时进行妊检 。
最 80佳 110 值 有 > 严 140 重 问 题
< 40
> 90%
> 80%
4555%
4060
5060%
6570%
> 90%
> 85%
24
< 5%
< 10%
> 60
< 90%
< 70%
< 40%
>60 < 40%
< 60%
< 90%
< 85%
< 24 或 > 30
> 10 %
> 10%
4、更新繁殖管理理念
(4)奶牛产前22天至产犊,饲喂阴离子盐 能有效地降低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等产后疾 病的发生率。 (5)有效控制奶牛产后的失重(日失重低 于1000克),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奶牛产后 60天内发情率达到90%以上。 (6)严格控制流产事件发生:做到严格剔 出发霉、变质、冰冻的饲草饲料。 (7)未妊娠牛集中分群饲养,这样能提高 配种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发情牛检出 率,还能降低妊娠牛的流产率。(详见下表)
6、建立健全牛群各项繁殖记录,使繁殖工作有 前瞻性、可追溯性及可分析性
建立发情配种记录就可预测下次发情时间。 建立配妊日期记录就能推算空怀天数、预测干奶日 期、预测产犊日期和确认流/早产事件。 建立产犊日期就能推算成母牛群平均泌乳天数。 每个月、每个季度可根据上述公式或参数评定牛群 的繁殖效率。 有相邻两次发情间隔天数就能预判牛群发情是否正 常。详见下表
群别
产后≥60 天未妊头 应配 牛头
数
数
计划 应配 头数
实际 配种 头数
配计 完成 率
配种 率
实际 配妊 头数
配种 牛妊 娠率
应配 牛妊 娠率
1
398
318
305
369
121
93
193
52
48
2
3 4 5 6 7 8
318
137 341 330 100 126 483
2233
254
110 273 264 80 101 386
相邻两次发情间隔天数与发情鉴定效率
发情间隔天数
23.3 26.3 30 35 42
发情鉴定效率
90 80 70 60 50
评分
优 良 中 差 严重问题
7、管理者要明确繁殖工作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
繁殖工作含接产、子宫净化、配种、妊检、 保胎。 要求每项工作、每个繁殖事件均应有记录。 操作不野蛮且准确卫生做到一牛一支输精枪 外套、一牛一只一次性塑料手套,子宫处臵 器械不能一次多头牛重复使用。 接产工作应按自产为主接产为辅的原则,严 防生拉硬拽。
140
178 183 15 13
150
183 188 15 13
160
188 193 15 13
170
193 198 14 12
项目
均泌乳 天数 上限 153 158 下限 158 163 18 15 17 14
上限 妊娠干 奶牛(%) 下限
妊娠牛 (%)
年受胎 率(%)
上限
下限
69
51
58
50 97 95
牛群的繁殖管理
—怎样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李启科
沈阳(辉山)乳业公司
1、牛群繁殖管理的重要性
一头牛空怀天数增加21天,就会导致减少(产奶量 300kg )收入600元、耗用草料增减300元、少产 0.028个母犊、这少收入多支出的结果近千元。一 头牛一年的利润又能是几个1000元? 奶牛没有繁殖过程就没有奶、没有奶就没有效益。 同时奶牛没有繁殖过程就没有后裔,奶牛没有后裔 这个种源就不复存在了,您就没有这个产业了,没 有这个产业您就可以歇菜了。
待检牛受胎率估计
月受胎率 (%)
待检受胎 率(%)
40 45 50 55 60 65
52
57.3 62.5
67.4
72
76.4
9、月配种分析
下月初对上月实际配种情况与计划比较分析。
60天后通过妊检情况对妊娠结果与妊娠计划 对照分析。
60天后对配种作全面分析(参阅下表)
一月份各成母牛群配种情况统计表
56
49 95 92
55
48 92 90
54
46 90 88
52
45 88 86
51
44 86 84
50
43 84 82
49
42 82 80
上限 100 下限 97
成母牛群平均空怀天数控制在90—110天内,这个 牛群繁殖效率就比较高,反之亦然。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母牛群平均空怀天数在120天内 时,妊娠状态成母牛的占50%以上、干奶状态牛占 15%以上,平均泌乳天数在170天以内。
期间平均空怀天数=(妊娠牛空怀天数×妊娠头数 +非妊娠牛空怀天数×非妊娠头数)÷期间成母牛 头数 妊娠牛空怀天数是指妊娠日期到最近产犊日期的间 隔天数,非妊娠(含未配、待检)牛空怀天数是指 最近产犊日期到统计日期的间隔天数。 期间配种率(%)=期间配种牛头数÷期间可配牛头 数 期间妊娠率(%)=期间配种妊娠牛头数÷期间可配 牛头数 期间流产率(%)=期间流产牛头数÷期间配种妊娠 牛头数 期间可配牛头数=期初存栏头数—妊娠状态牛头 数—前两个月待检牛妊娠头数—规定的产后天数不 能配种牛头数
261
107 281 278 76 96 402
291
121 268 272 79 95 320
1815
111
113 95 98 104 99 80
100
92
88 79 82 79 75 66
81
139
55 131 125 37 46 168
894
48
45 49 46 47 48 53
49
44
40 38 38 37 37 35
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对受胎率影响
下降分数 受胎率(%)
<1
1-2 >2
50
34 21
11、疾病对繁殖的影响
奶牛各种(含肢蹄等)疾病对奶牛繁殖均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特别是繁殖系统疾病对繁殖影响更大、 更持久。
详细数据参阅下表
奶牛产后并发症对繁殖的影响
项目
无并发症 难产 胎衣不下 子宫炎 卵巢囊肿
5、繁殖技术人员观念意识的更新
过去我们的配种员总在年总受胎率上打转转,绞尽 脑汁去降低分母的可繁牛头数,达到提高受胎率的 目的,以增脸面之光。而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提 高牛群整体妊娠率和有效控制空怀天数上。 牛群妊娠率(%)=公牛生殖力×母牛生殖力×配种 率×受精率 这公式右面四项中的每项折扣结果就会导致妊娠率 的大幅度下降。如右四项都是90%、80%、70%,那么 其妊娠率分别为65.6%、41%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