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铸铁基础知识

培训-铸铁基础知识


6. 重点讲解

6.1 炉前补加料计算 炉前分析仪打出的是铁水现有的成分:C、 Si、Mn、P、S、Cu、Ni、Cr等。如下:
% C
3.20 2.90 0.30
Si
1.90 1.80 0.10
Mn
0.75 0.68 0.17
Cu
0.55 0.34 0.21
P
< 0.12 0.050 -
S
0.06~ 0.08 0.068 -
5.2 灰铸铁的配料、熔炼工艺(续)
5.2.2
球铁熔炼工艺
⑥球化剂装载:将预热好的球化剂倒入球化反应坑内,进行捣实。 再加入预热好的无油无锈的铁削覆盖剂,再加以捣实。 ⑦孕育剂投放:采用包内冲入法,在铁水倒入1/4左右时,将预热 好的孕育剂投入包内,再加入铁水。孕育剂颗粒选取:100~ 500公斤铁水选2~4mm,500~1000公斤铁水选4~10mm。加入 量为0.6%。 ⑧出铁水:当铁液温度达到工艺规定时,即可出铁进行球化处理。 铁液冲入方向为球化反应坑对面。铁液分二次出,第一次出铁 水量为总量1/2~2/3,待球化剂反应完后加入孕育剂,然后出完 铁水。 ⑨铁水出满后,进行搅拌、拔渣,拔净渣后放好覆盖剂进行浇注。 浇注温度控制:对于薄壁件,浇注温度过低,易出现冷隔;对 厚壁件,浇注温度过高,容易出现缩松。 ⑩球化降温:一般球化后铁液温度降低100~120℃左右。
3.1 铁液的质量(续)

3.1.2 铁液成分 根据客户成分要求和铸件性能需要, 我公司针对产品制定相应的铸件成分标准, 主要成分有C、Si、Mn、Cu、Cr、Mo、Sn、P、 S等。如灰铁的炉前成分标准大概在C 2.8~ 3.2%、Si 1.2~1.8%、Mn 0.6~1.1%、Cu 0~1.0%的范围内。 铁液成分的检测方法:通过光谱分析仪 进行快速炉前分析。
4.2 灰铸铁的配料、熔炼工艺(续)
4.2.2
灰铸铁熔炼工艺
⑥孕育剂投放:采用包内冲入法,在铁水倒入1/4左右时, 将预热好的孕育剂投入包内,再加入铁水。孕育剂颗 粒选取:100~500公斤铁水选2~4mm,500~1000公 斤铁水选4~10mm。加入量为0.6%。 ⑦铁水出满后,进行搅拌、拔渣,拔净渣后放好覆盖剂 进行浇注。 ⑧浇注温度控制:对于薄壁件,浇注温度过低,易出现 冷隔;对厚壁件,浇注温度过高,容易出现缩松。
3.2 铸铁的金相组织(续)
球铁:球化率 >80% 珠光体 >85% 石墨大小 6~7级 碳磷化物 <0.1%
3.3 铸件的力学性能

3.3.1 铸件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指物体能够承受的拉力的大小。 如250MPa指:一个直径10mm米的铁棒,能够拉住 约20吨的重物而不断。 我们通常所说的FC250、FCD550,实际 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FC与FCD指的是铸件的种类, 分别是灰铁(FC)与球铁(FCD);250与550指的 是铸件的牌号,它与铸件的抗拉强度成对应关系, FC250指灰铁件的抗拉强度大于250MPa,FCD550指 球铁件的抗拉强度大于550MPa。
3.3 铸件的力学性能(续)


3.3.2 铸件硬度 铸件的硬度也是产品质量要求中的一个重 要数据,它反应的是铸件抵抗局部变形的能 力。主用是通过硬度试验设备来检测的。主 要原理就是用一个硬的探头去压铸件,压痕 越大,硬度越低;反之,硬度越高。 3.3.3 铸件的其他力学性能 铸件的其他力学性能还包括:抗冲击、弹 性模量、疲劳强度等。由于我们公司产品暂 不做要求,所以这里不作进一步介绍。Βιβλιοθήκη 3.4 铸件的铸造性能
铸铁的铸造性能通常包括:流动性、体 收缩、线收缩、裂纹倾向、铸造应力、 凝固膨胀力等。
4 灰铸铁
4.1 灰铸铁的定义及常规要求 4.2 灰铸铁的配料、熔炼工艺

4.1 灰铸铁的定义及常规要求
定义:灰铸铁是一种断面呈灰色,碳主 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出现的铸铁。 常规要求: 石墨形态、石墨长度、珠光体含量、 硬度、抗拉强度
3.铸铁的材质及检测
3.1 3.2 3.3 3.4

铁液的质量 铸铁的金相组织 铸铁的力学性能 铸铁的铸造性能
3.1 铁液的质量

3.1.1 铁液温度 我们对铁液温度的关注主要是:过 热温度和出炉温度。过热温度主要是使铁液 中的高熔点合金元素熔化,起到净化铁液的 作用。出炉温度主要根据铸造工艺制定,过 高的出炉温度可能造成铸件缩松,过低的出 炉温度可能造成铸件冷隔浇不到。 检测铁液温度方式:采用热电偶测量。
成分 标准 炉前 分析 相差

6.1 炉前补加料计算(续)
增碳剂 硅铁 锰铁 铜 磷铁 硫铁
成分含量 吸收率
相对吸收率 相差0.01% 1500Kg铁水炉
90% 85%
76.5% 0.20 Kg
75% 85%
65% 90%
90% 90%
81% 0.19 Kg
24% 70%
16.8% 0.09 Kg
球铁的炉料配比一般为:
生铁:35~50% + 回炉料:30~50% + 废钢:10~25%
5.2 球铁的配料、熔炼工艺(续)
5.2.2
球铁熔炼工艺
①保证原材料(生铁、废钢、回炉料)没有严重锈蚀或 粘砂,加入的铁合金(锰铁、硅铁)块度小于50mm。 ②加料顺序:新生铁-增碳剂-回炉料-废钢-铁合金 (锰铁等),这样有利熔化速度和减少成分烧损。 ③进行炉前光谱分析时,要在1400℃左右取样,取样时 电炉应该是保温状态。需添加小料时,应升温到 1540℃左右过热3分钟左右,提高铁液纯净度。 ④出炉温度应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针对产品) ⑤铁水包预热:新铁水包,使用铁液烫包;旧铁水包刷 好碳灰涂料后进行烘烤至暗红色(650℃左右)

4.2 灰铸铁的配料、熔炼工艺

4.2.1 灰铸铁的成分选取及炉料配比
在满足灰铸铁牌号(等同于抗拉强度)的前 提下,根据铸件的主要壁厚来确定成分。壁越薄, 碳硅相应越高。
壁厚 mm FC250 C Si Mn Cu 0~1.0 P < 0.15 S < 0.12
< 15
> 50
3.2~3.5 1.8~2.1 0.7~0.9
3.2 铸铁的金相组织
铸铁的金相组织是铸件合格与否的重要 技术指标之一。灰铁主要检测:石墨形 态、石墨长度、珠光体含量、碳磷化物 等;球铁主要检测:球化率、石墨大小、 珠光体含量、碳磷化物。 金相组织检测仪器:主要是光学显微镜

3.2 铸铁的金相组织(续)
灰铁:石墨形态 A型 珠光体 >95% 石墨长度 4~5级 碳磷化物 <1%
减少球化衰退的措施: 缩短铁液停置时间 降低原铁水含硫量 加强覆盖和扒渣 适当增加球化剂用量

6.3 三角试块使用 用途:检查铁水质量合格与否,以便及 时调整和控制。 方法:将铁水注入三角试块砂型,冷却 至暗红色(约600~700℃)淬水,打断 测量白口宽度,观察组织。

6.3 三角试块使用(续)
测量白口宽度(如图)是否符合要求。白口宽度 过大,铁水应补加孕育剂,一般补加0.1%硅铁 (Si75),白口宽度可以减少1~1.5mm;白口宽度过 小,应该补加废钢,以调整其成分。
2.铸铁的分类



从现代物理冶金学的观点来看,铸铁是一种 铁硅合金,一般碳的质量分数为2.0%~4.5 %;硅的质量分数为1%~3%。此外,铸铁 中还含有锰、磷、硫及其他合金元素。 按铸铁中是否有石墨存在,把铸铁分成灰铸 铁和白口铸铁。按石墨形态不同,可以分为 (普通)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可 锻铸铁。此外,按铸铁中是否含有除常规元 素以外的合金元素,还可把铸铁分为普通铸 铁与合金铸铁。 我们厂主要生产的是灰铸铁、球墨铸铁、合 金铸铁、高铬铸铁。
36% 70%
25.2% 0.06 Kg
63.75% 58.5% 0.24 Kg 0.26 Kg
6.2 孕育球化

6.2.1 孕育 孕育的目的: 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倾向 改善断面均匀性 控制石墨形态 孕育衰退: 一般原因是出炉到浇注间隔时间过长 孕育过量: 孕育过量,会造成铸件缩松的出现

6.2.2 球化
2.9~3.2 1.4~1.7 0.9~1.1
灰铁的炉料配比一般为:
生铁:25~35% + 回炉料:40~60% + 废钢:10~30%
4.2 灰铸铁的配料、熔炼工艺(续)
4.2.2
灰铸铁熔炼工艺
①保证原材料(生铁、废钢、回炉料)没有严重锈蚀或 粘砂,加入的铁合金(锰铁、硅铁)块度小于50mm。 ②加料顺序:新生铁-增碳剂-回炉料-废钢-铁合金 (锰铁等),这样有利熔化速度和减少成分烧损。 ③进行炉前光谱分析时,要在1400℃左右取样,取样时 电炉应该是保温状态。需添加小料时,应升温到 1540℃左右过热3分钟左右,提高铁液纯净度。 ④出炉温度应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针对产品) ⑤铁水包预热:新铁水包,使用铁液烫包;旧铁水包刷 好碳灰涂料后进行烘烤至暗红色(650℃左右)
5 球铁
5.1 球铁的定义及常规要求 5.2 球铁的配料、熔炼工艺

5.1 球铁的定义及常规要求
定义:球铁是指用球化剂处理铁液后, 石墨呈现球状的铸铁。 常规要求: 球化率、石墨大小、珠光体含量、 硬度、抗拉强度

5.2 球铁的配料、熔炼工艺

5.2.1 球铁的成分选取及炉料配比
根据球铁牌号的不同,成分标准也相应 不同。
球化目的:
通过加入球化剂(硅铁镁合金),使得铸铁中的 石墨结晶成为球状。
球化不良:
球化处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主要有:原铁 水含硫量高、球化剂加入过少、铁液氧化、炉料含有 反球化元素、孕育效果差、型砂水分高及含硫量大。
球化衰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