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填空题:
1.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2.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
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3.商代的甲骨文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
承。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礼、
乐、射、御、书、数。
6.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
《礼》、《乐》、《易》、《春秋》,成
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7.孟子提出的“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8.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其“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9.注明与下列观点最相关的人物:31、61、67、73、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
(2)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翟);
(3)“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轲);
(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况)。
10.《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95
11.《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91
1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
中央太学的正式设立。
109
13.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09
14.《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
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150
15.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
解惑。
194
16.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等。
215
17.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
18.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权威地位,康熙帝亲书“大儒世
泽”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
263
19.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
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300
20.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容闳、黄宽、黄胜三人于1847
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320
21. 1862 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1869年,任命美国人丁韪
良为该馆总教习。
315
22.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
海军人才的摇篮。
317
23. 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等出发赴美学习。
321
24.张之洞在他的著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
325
25.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
年成立的“”改组成为“中华教育会”。
308
26.1896年,盛宣怀奏请在上海设立,先后开办有师范院、外
院、中院、上院和特班,民国后发展为交通大学。
332
27.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
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
教育思想。
343
28.《》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347
29.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作为统辖全国教
育的管理机构。
351
30.清政府于年宣布废除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
350
31. 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
校,它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
354
32.1907年,清政府颁布《》和《》,标志女子
教育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350
33.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
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
388
34.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
高峰。
390
35.1919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36. “六·三·三学制”是年颁布施行的。
400
37.1936年6月成立于陕北瓦窑堡的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中国人民抗
日军事政治大学,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
38.《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家杨
贤奖的两部重要著作。
39.1930年,陶行知创办的被国民政府下令查封。
472
40.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主张。
41.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
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430
名词解释
1.六艺教育
2.“六经”
3.稷下学宫
4.三舍法
5.六学一馆
6.国子监
7.福建船政学堂
8.京师同文馆 9.“癸卯学制”
10.京师大学堂
11.“五育”并举 12.鼓楼幼稚园
简答题
1. 简述朱熹,关于小学,大学的教育思想 p235
2.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 p382
3. 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 概述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论
5. 概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题
1. 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观
2. 评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3. 从人性论角度比较孟子和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