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人才培养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人才培养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专业代码:550301
标准学制:3年
在校修业年限:3-6年
二、指导思想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发电、配电及供电等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以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安装、运行和调试为主线,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设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方面的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为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及安全工作知识。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与触电紧急救护能力。

3、具有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检测和实验及其维护能力。

4、具有电工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

5、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运行的基本操作技能,事故分析处理的能力。

6、具备对发电、配电设备及其线路的安装、维护及初步设计能力。

7、具有识读、绘制电气图的能力。

8.、初步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在本专业范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六、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
七、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安排(见附表)
八、最低毕业学分:124.5学分(含课外学分)
1、最低教学总学分:118.5学分。

(1)理论教学总学分88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25.5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4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28.5学分;专业教育必修课30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30.5学分。

2、课外学分:6学分。

九、各类课程学分构成表
学分构成表
附表一: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设置
附表二: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附表三: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
附表四: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附表五: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设置
注:第6学期的第1、2周集中实习,而后14周分散实习或毕业设计。

附表六:课外学分进程安排表
说明:1、学生必需修满课外学分6学分方可毕业;
2、修读办法请参照《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课外学分管理条例(试行)》。

附表七:每学期学分安排统计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