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1---1
2---10 3---11 4---100 5---101 6---110 7---111
支持颜色所用的位数就叫做颜色深度,如果一个 图片支持256种颜色(如GIF格式),那么它的颜 色深度是8位,一个字节。 通过查看图像属性可以知道图的分辨率与色彩深度 (用位表示)
四、拓展任务
认识画图软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画图是否能分层? 2、画图是否能选择任意形状?
本部分难点突破
色彩深度、二进制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用01的组合来表示的,色彩 信息也不例外。我们以如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 为例,用数字表示。假设用1表示赤、2表示、3表 示黄、4表示绿、5表示青、6表示蓝、7表示紫,这 是我们平时习惯的十进制表示法。 十进制逢十进一,而计算机内部用二进制,二进制 逢二进一。如果我们用二进制来表示这7种颜色。 如右图:用了3位才能表示7中颜色。如果是256种 呢,要8位,我们把八位叫做一个字节,也就是一 个字节
难点突破
分辨率
分辨率种类繁多,除了图像文件本身的分辨率、还 有显示分辨率、打印分辨率等,我采取突出重点、淡 化其它,应用比喻降低理解难度,为后面的计算图像 大小做铺垫。
点阵图的构图方法是记录每一点,也就是最小单 位是点,由点组成的方阵,这种图叫点阵图也叫位图 。图像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个数就是图像分辨 率,如320*240,表示水平方向有320个点,垂直方 向有240个点 。如同用马赛克拼贴图案,水平有多 少块,垂直有多少块,每块就是组成图案的最小单位 ,是像素。远看是很平滑的图,近看就看到构成它的 马赛克,因此点阵图放大后就看到构成它的点。
3、画图是否能旋转?是否能任意旋转不?
谢谢!
分析学生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体验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掌握了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对信息加工的 过程也有所了解。进入第五章后学习了音频、视频 的获取与加工。 第五章第三节,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相对于前面章节 的内容来说,这部分内容没有文字、表格那么常用 ,小学与初中这部分涉及也不多,因而要陌生一些 ,但相对于音、视频的学习,图像在平时的应用会 更多,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图像理论部分 比较抽象,只有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让学生在体 验中学习,变抽象为具体,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意愿 变成兴趣,学得轻松、快乐。
教学难点:分辨率、色彩深度
课前准备 分发写有任务的word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素
材到学生桌面,每个任务的素材单独存放。
一、引入
展示图示,让学生说出图示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用来说明图像是人们彼此交流信
息、沟通思想的一种媒介。它可以跨越地区与文 化差异。
二、学习图像的类型
1. 教师演示:用windows自带的看图器,放大图像,让
三、学习图像格式
1. 教师演示。通过素材中的快捷方式进入的有色彩丰富图片的 校园网页面,通过截屏获得图片,再应用画图软件来获得截 图中部分,分别存成bmp、jpg、gif。 2. 实践二: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同时观察不同图像在色彩、 清晰度方面的差异。 3. 实践三:比较3个图像的文件大小,得出结论 4. 教师引入压缩的概念,分析gif与jpg图的压缩原理,指出 png图是无损压缩。补充展示gif图能表现动态的特点,。 5. 提出计算bmp图文件大小的任务,分析影响图像大小的元 素 6. 利用photoshop中的拾色器展示色彩多样性,涉及三原色 7. 利用推算的方法、十进制的规律引入二进制、色彩深度 8. 实践四:学生计算图片文件大小 9. 实践五:打开“任务5素材”,找出所有的图像文件放到名
学生观察,然后说出各自放大前后差异(两张内容一 样格式不同的图) 2. 教师分析差异来自图像的构成原理的不同,引出点阵 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3. 实践一:让学生根据两种图的特点把 “实践一”文件 夹的素材,分类放到相应文件夹中(文件夹自建)
4. 评价(根据学生当场完成的情况选择)
5. 教师列表总结点阵图与矢量图的不同点
具体教学策略
教材本部分内容是围绕图的认识,图的类型、格式,图 的采集、图的加工,这样一个主线展开的,应当说比较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部分安排2-3节课,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对图像类型与 格式有所掌握。在分析类型特点时,涉及到比较抽象的概 念--分辨率;分析常见的点阵图的特点时涉及到压缩的概 念;计算bmp图文件大小时涉及到三原色、色彩深度、二 进制。这些涉及到的内容本身比较有难度,如果不讲,会 影响到主要内容的理解,学生只能死记、死算,如果讲深 了会偏离教学重点,甚至适得其反。只有在不回避这些内 容的同时通过比较浅显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对其了解一二, 这是教师在备课是要重点考虑的。本节课,我就每个难点 、重点内容,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感知 ,达到掌握的目的。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信息必修整本书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 理为主线,第一章主要阐释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第二章 讲信息的获取,从第三章开始讲信息的加工,从概念开始讲 起,文本、表格的加工,第五章讲多媒体的加工。 对于第五章前一版本,课本分为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改版后内容与顺序变成声音、视频、图形。动画这部分略 去了。改版前,各部分有自己的主题,各自为战,作品内容 之间没有关联,改版后整章内容都围绕“写意生活”这个主 题,采集、加工相关多媒体素材,制作反映校园生活的多媒 体作品。第一部分完成声音素材获取与加工,声音成品又作 为视频学习部分的素材,视频又是DVD的内容,DVD封面 的设计在图像学习过程中完成,环环相扣,设计很巧妙,布 局也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并掌握点阵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2、学生通过实践,得出几种常见格式点阵图,在色 彩、清晰度、文件大小等几方面的区别。 3、了解图像分辨率、压缩、三原色、色彩深度、二进 制等相关知识 4、在实践过程,掌握截图方法,进一步熟悉画图工具
5、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很多身边常用关键字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巫雪琴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章教学的重点不是学软件的使用,而是通过一个主 题任务的完成过程,初步认识与体验图像,音、视频素 材的获取途径与方法,简单加工方法。体验多媒体信息 的整合过程,同时感受到身边的很多流行词,如ps、视 频剪辑、合成等原来如此,并不神秘,自己也能去做。 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兴趣,提高信息素 养。 本节课的教学概念性比较强,也比较抽象,几乎不涉 及操作。我希望能独辟蹊径,让学生理论的掌握在体验 与感知中完成,对于特别有深度的知识,分析教材要求、 分析学生,准确定位,不回避难点,也不刻意挖掘,力 求用浅显的比喻与直观的操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 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部分难点突破
三原色 1、红、绿、兰,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 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 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2、颜色混合原理为光学三原色(遵循颜色加法原理)和印 刷三原色(遵循颜色减法原理)。 3、通过拾取器取色演示,混合出各种颜色,让学生体验色 彩的丰富,并且看到混色过程。
二、学习图像的类型
位图(点阵图) 构图原理 色彩 失真情况 文件 常用工具 由许多点(称为像素) 组成的 色彩丰富 缩放和旋转易失真 文件容量大 矢量图(向量 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 图像内容 色彩变化少 放大或旋转图像不会失真 文件容量小
画图、photoshop、ACD Flash、CorelDraw、CAD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