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范汉字书写的意义与策略

规范汉字书写的意义与策略

规范汉字书写的意义与策略
内容摘要:书法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它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文明传播的载体,它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它也可以立身处世,传承文明。

关键词:规范汉字书写传承文明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文字无不以美观和实用为目的,都要求书写者务必工整和清晰。

但是,最终将书写当成一种特别的艺术来展示的,除了汉字之外,似乎别无它家。

作为传承华夏文明在载体,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汉字情节,从我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开始汉字就已经根植在我们的灵魂里了,正如余光中所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对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文化的传承要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的传承要以书写为依托,从某种程度来讲,写不好汉字就是对祖先的遗忘和对传统文化的背叛。

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而作为一名高中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善待我们美丽而可爱的汉字,这其中写好汉字是很关键的一个层面。

一.规范汉字书写的意义
(一)书写与考试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作业批改中,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字迹潦草,龙飞凤舞的同学的作业本,对于这些同学的作业只能硬着头皮去改,几本这样的作业改下来,头晕眼花心情烦躁,在学校组织
的考试阅卷中,更是经常碰到书写混乱,字迹潦草的试卷,对待这样的试卷,只能是凭感觉给分,因为这样的考卷既难辨认又会影响阅卷的进程。

平时改作业,改卷这样,高考也如此。

现在有许多高考的事实告诉我们,在高考的学生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甚至写的让人根本不认识。

你的题目做得再好、再对,而你的字却让人一头雾水,并且在炎热的天气里,在封闭的教室内,改卷老师还要在指定的时间里把试题全部改完,字迹潦草,不规范、不美观的字,势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因而带来不必要的失分。

所以说在高考中考的好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软件,就是要学习好;还有一个就是硬件,就是要把自己学习的知识,用手中的笔写出来,而且是清清楚楚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二)书法与性格
1、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能充分体现人的性格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从字里面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性格。

无论人们的书法是柔婉飘逸,还是遒劲刚健,丰富多彩又妖娆变化的笔锋都是作者内心沉淀已久的情愫的喷薄。

古代书法家早就有“书者,心之迹也”的说法,认为书法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纵观我国书法大家,雄浑大度的颜体字是与他刚直不阿的性格相维系的;怀素、张旭的气势非凡的草书是与他们率性不羁的性情对应的;书法风格遒美健秀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与他洒脱、真我的性格是分不开的;郑板桥的书法潇洒
自然体现的是他淡泊名利的性情。

事实上,未经专门书法训练的人写出来的字更能代表其性格。

写字恭敬者,做事必谨慎;潦草凌乱者,则缺乏责任感;苍劲有力者,则性格坚毅;花哨者,则虚荣心较强;浑厚者,则性格老成持重……
2、性格也能在书法学习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字的好坏能多少地反映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

”要练一手好字,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磨练,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而,习字可以培养毅力,磨练意志,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感目的“形美”、感耳的音美、感心的形美无一不让人获得审美愉悦,得到精神陶冶,与汉字接触久了你就会发现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性情。

(三)书法与人生
写一手好字可以成为和陌生人沟通的工具,有时能让你更快地融入一个新的环境。

今年笔者作为高一的班主任,刚刚接手新班级,事无巨细,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班级成员的不了解,而我所能了解学生的渠道并不多。

一个是入学的成绩,再有
就是他们的特长,字写得漂亮的同学老师往往会率先进入了老师的视野,我让他们参与班级的宣传工作——出黑板报,撰写班级宣传语,帮助老师誊写材料等等。

这些同学在一开始就赢得了老师的好感,并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

其实,写一手好字不但在高中,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许多用处。

比如大学毕业参加招聘会,很多学生习惯了电脑打印,如果你能别出心裁,用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来写自己的招聘表,不但体现了个性,招聘的人会对你产生特别的印象,凭借着一手漂亮的字你的起点就无形中比别人高出一截,一字之长可能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四)书法与文化
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它与个人情感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

1、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的体现
书法最高的境界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线条的简单分割,匀称排列,而是通过运用参差错落、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中国文化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这一观念对书法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汉字上下对称、左右平衡,书法中的黑与白、疏与密、粗与细等的对立融合也体现了和谐的思想
2、中国书法中“儒道”精神的阐释
儒释道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主张修身、济世,要有担当情怀;道家主张取法自然,追求精神的宁静与自由。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董其昌草书《白居易琵琶行》、怀素《自叙帖》中,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虚实相间,这正是道家对立统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规范汉字书写的操作策略
笔者认为影响汉字书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掌握笔顺规律。

此外,书写工具、心境、书写环境、书写内容等等也很关键。

(一)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通过幻灯演示、挂图呈现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正确的书写姿势。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模拟演练,动作不规范的,教师要逐个纠正,控制执笔高度,做到头正、肩平、腰直。

教师在每次正式书写前都要舍得花几分钟时间调整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争取让正确的书写姿势根植于学生的书写意识中,并养成习惯。

仅以硬笔为例,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

笔杆与纸面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必须保持和笔尖的合适距离,一般而言,距笔尖越远写出的字就越大,距笔尖距离过近写出的字就会偏小。

(二)掌握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和规律
要做到汉字的书写规范,主要是要注重笔画本身的形态以及笔画的关系。

在汉字书写时,笔画之间要保持均匀的距离,不能忽长忽短,忽松忽紧。

另外要重视对主笔的突出,所谓主笔即在一个字的结构中往往有一笔是起主导的,起到支撑框架的作用。

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位置在字的顶盖、横腰、底托或中垂线。

在书写中,如果能重视对这一笔的突出,字就显得稳重,有质感,富有神采。

(三)心境、书写环境、书写内容、书写工具等
1、心境:“心正而后字正”前面已经阐述过书法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心态急躁的人写出的字往往笔顺不是很清晰,给人杂乱之感,相反心静的人写出的字就比较清晰柔顺。

2、环境:一般来说在书房中研磨运笔有助于展现书写功力,在比较静的环境中,写出的字最能体现一个人书法的程度。

3、书写内容:当你同时把优美的诗词歌赋和索然乏味的文字作为写作内容时,我想你书写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的心境会在诗词歌赋中得到陶冶和熏陶,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在这样的心境下你所写出的字也就带有了艺术的气息。

4、书写工具:现在学生中使用最多的书写工具是签字笔,因为相对于钢笔而言它使用便捷,但签字笔没笔锋,只有速度感和线条感.,而钢笔则能体现笔锋的顿挫。

上述内容很多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要重视汉字的书写并能
坚持练习。

可以从学校及教师层面展开探索。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在撰写教案、课堂板书、誊写评语等方面时,书写要规范、工整。

此外还要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开设书法选修课。

总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有提笔就是练字的意识。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它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文明传播的载体,它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它也可以立身处世,传承文明。

书法天地,一个精深、博大的艺术绿野,此时正在以它那独有的张力,等待我们去陶冶性情,运笔驰骋。

王晓飞,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