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绪论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1.2. m-DAP )3.答:色,而4. 5.答: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数目为一至十条,具有运动功能;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目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膜上;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数根。

6.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

答: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与细菌相似。

其菌体由分枝的菌丝组成。

由于菌丝的连续生长和分枝所以形成网络状菌丝体结构。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单细胞状态。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

链霉菌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多种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丛生、轮生等。

其中以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而螺旋状孢子丝按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转数和旋向又分为多种。

孢子丝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个主要差别。

答:①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纳⒀⒁⒂真真核生答:菌核:有固定大小和形态的菌落。

如:根霉捕食线虫:菌环、菌网。

特化的气生菌丝:(各种子实体)简②1.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DNA 的复制而复制并不会引起其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

3.溶源菌: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

4.病毒粒有哪些对称体制?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答:对称体制:①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5.试以E.coli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构造的特点和功能。

答: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为由蛋白质壳体组成的二十面体,内含DNA。

尾部则由不同于头部的蛋白质组成,其外包围有可收缩的尾鞘,中间为一空髓,即尾髓。

有的噬菌体的尾部还有颈环、尾丝、基板和尾刺。

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

6.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

答: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②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7.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由(链4.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DA):(真菌)马铃薯是碳源又是氮源,蔗糖纯粹是碳源,琼脂即使氮源又是固化剂,另外马铃薯还提供一些维生素及无机盐。

5.试述通过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答:定义: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

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腺嘌呤等物质,特点是每输入一份子葡萄糖分子就需要消耗一个ATP的能量。

机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靠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

(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通过酶I的作用把HPr 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底物特异蛋白—酶IIc结合,接着糖分子被由P~HPr→酶IIa→酶II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酶II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

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

答: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

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中为何有鉴别性功能。

答: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菌落,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内,由酶促方式形成或非酶促方式形成。

2.由基(O-23.4.可以115℃即5.答:PABAPABA合TMF6.如酶类和指数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稳定期的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②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③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④多数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开始形成芽孢。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C/N比值不合适;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如酸、醇、毒素、H2O2等代谢产物都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衰亡期特点:①R为负值,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②细胞形态发生多形化,一些微生物有自溶现象;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④芽孢杆菌释放芽孢7.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答:①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

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

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

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

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

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

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③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

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

第七章1.2.3.完.部变4.变。

5.6.ATCC:8.9.答:段。

源基因的优良供体、载体和受体而且还为基因工程操作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酶类。

10.“ATCC”是一个什么组织?目前它用于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答:ATCC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资源中心,由美国14家生化、医学类行业协会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管理,是一家全球性、非盈利生物标准品资源中心。

ATCC向全球发布其获取、鉴定、保存及开发的生物标准品,推动科学研究的验证、应用及进步。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黄曲霉毒素:也称作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

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

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

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

2.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

生活在根系领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菌株,称为根际微生物。

3.瘤胃微生物:生活于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帮助反刍动物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果胶消化为利于瘤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同时反刍动物为其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机环境;与反刍动物保持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

4.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异养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