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世界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建立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古埃及兴亡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两百多年后衰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3.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宏伟壮观的石头陵墓。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国家
1.地理位置
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
2.国家出现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
3.古巴比伦王国
(1)起止时间:建立于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灭亡于公元前16世纪。
(2)国家性质: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
(1)地理范围:古代印度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征服当地居民,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种姓制度
(1)形成: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逐渐形成四个不同的等级。
(2)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城邦的兴起
(1)时间: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地点:希腊半岛。
(3)性质: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奴隶制共和国。
2.雅典城邦的繁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或伯利克里当政时期。
(2)表现: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文化昌盛;全体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建立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公元前509年,罗马发展成奴隶制共和国。
2.强盛
(1) 原因:通过对外扩张活动。
征服意大利半岛→三次布诺战争→向东远征→地中海霸主。
(2) 时间: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 表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奴隶制发展,奴隶边布社会各个角落。
3.灭亡
(1)原因: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结果: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各派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
罗马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
三、罗马帝国的兴亡
1.帝国建立
(1)时间:公元前27年。
(2)人物:屋大维建立。
2.帝国分裂
(1)原因:外族入侵;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讧。
(2)表现;359年分为东罗马(359—1453年)和西罗马(359---476年)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的灭亡标志西欧的奴隶社会随之终结。
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尔其所灭。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统一
(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
(1)背景
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2)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3)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4)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的产生
(1)7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创立了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3.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麦加。
(2)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创造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3.发展经过: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②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④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
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二、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
1.马可·波罗其人
(1)国籍:意大利人
(2)经历: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马可·波罗行纪》
(1)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
(2)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
(3)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1)创造者:埃及人
(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
(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楔形文字
(1)创造者: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2)特点: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
(3)影响:被西亚古代各民族采用。
二、宗教
1、佛教
①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②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③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④基本教义: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
⑤传播:
时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
传播方向: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基督教
①产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②创立人:传说中的耶稣
③基本教义: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④影响: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
3.伊斯兰教
①背景: a.6、7世纪,半岛上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阿拉伯贵族渴望建立统一的强大国家,人民也希望实现半岛统一。
②时间:7世纪初。
③地点:麦加。
④创始人:穆罕默德。
⑤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⑥经典:《古兰经》。
⑦作用: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
三、文学与戏剧
1.文学
(1)诗歌:《荷马史诗》
①作者:荷马
②内容: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民间故事:《天方夜谭》
①所属文明:阿拉伯帝国
②主要代表作:《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③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戏剧:《俄底浦斯王》
(1)作者:索福克勒斯
(2)文学地位: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四、科学
1.科学家: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2.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五、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2.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特点:建筑原料以石头为主,尖塔高耸入云,还配以精美的雕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