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标解读ppt课件

课标解读ppt课件

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 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 和总结,它从整体上、方向上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和水 平。
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的情景下,学生行 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估的,是教 学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 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遍要求的关系。
13
研读课程标准 厘清三者关系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 的关系图
14
课程标准研读的意义
1.研标解标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和 评价建议。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 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4
存在的现象
目前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叙写教学目标存在一些误区或问题
1.把课标简单直接当成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长期的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 是某节课依据课标、围绕有关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 结标的环节性分解结果,比课标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 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行动方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如仅以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 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标的落差,困惑与迷茫自然而 至。
7
存在的现象
4.对课标中“内容标准”细化不够,缺 乏操作性
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 的教学目标。如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含糊其词,难以评价。
思想方法、行为习惯、世界观等,不是在 一节课内能形成的。
8
原因分析
1.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 2.对目标陈述技术缺乏理论性的指
2.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
和指南。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是师生通过教
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 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 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12
研读课程标准 厘清三者关系
3.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4.细化解读课标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要
右图,是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的关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课 程标准到学生学习其中存在较多的变量,而这些变量有些是可以控制 的,有些则是无法控制的。如教师、学生这两个变量,是无法控制的,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教师一个样,更不可能让所有学生一个样。那么如 何在同一个标准下实现不同的课堂价值追求呢。当然方法是多样的, 其中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6
存在的现象
3.教学目标陈述不规范,主体错位, 目标空泛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 是学生。如“使学生掌握……”主体错位, “让….、使…..、指导…..、培养….”,体 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被动的。 再就是以“目的”代替“目标”目标虚化 空泛。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人”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贴标签,拿来主义,直接照抄教参中或者 课标中的相关内容。
5
存在的现象
2.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当作独立的单 项教学目标,割裂三维关系、空泛罗列概念。
所谓“维”就是构成整体的一个因素,三维是 从不同视角对整体目标描述。出现这种情况主 要在于教师没有整体把握与理解课标的结构性 特点,机械地把课标看作是这三个部分的合成, 忽视了“维度”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递进发展 关系,简单地套用自然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 糊与混乱。
有人对教学工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
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
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
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
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
15
课程标准研读的意义
导与学习。 3.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
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仍 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 置上。
9
理论 意义 方法
研读课程标准 厘清三者关系 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10
研读课程标准 厘清三者关系
1.课程标准的研读与解读 “课标解读”,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
2.课标解读是的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上一节
课之前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是要将学生带向哪里(学习问题)? 二是怎么样将学生带向哪里(教学问题)? 三是怎样确定已将学生带向哪里(评价问题)? 解读课标与有效教学血脉相连,解读课标就是为
了落实课标,落实课标就是教学效率,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16
课程标准研读的意义
3.解读课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准确解读课标是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面对课改,老、中、青教师都需 要学习、研究、交流、转化观念。实现“匠级教师” 向“专家”发展、“骨干教师”向“匠级教师”发 展、“希望教师”向“骨干教师”成长发展。
17
课程标准研读的意义
精心研读课程标准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韩彪
1
现象 问题 原因
现场调查 1.教学目标的制定的依据 基于经验? 基于教材? 基于课程标准?
2
现场调查
2.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如何处理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关 系?
3
现场调查
3.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估的关系 如何检测教学目标的落实?
18
课程标准研读的意义
5.细化解读课标是规范叙写教学目标的需要 目前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叙写教学目标存在一些误区
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将课程 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 课堂教学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 准确、精炼地描述学习目标,从而全面落实课程 目标。在理解课标解读这个问题上需要厘清三个 概念: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及其他们 之间的联系。
11
研读课程标准 厘清三者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