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浙江学考选考地理考试说明

2017浙江学考选考地理考试说明

分析地球公转 的地理意义
b a b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b b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C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a
地球 表面 形态
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地质构造的类型 (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Ⅰ、 Ⅱ、Ⅲ以及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 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全球气 3.全球气候变化 候变化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对人类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活动的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分析影响聚 d 落及交通线
路分布的综 合因素 C
b 分析气候变 C 化对人类活
a b
分析洋流对地 C
理环境的影响 b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节次
考试内容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自然地理 (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要素变化 (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与环境 变迁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 (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整体性 (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动的影响 d
5.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a
自然资源 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与人类活 (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b
动 (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C
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 b
人类活动的影响
7.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 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2)岩石圈的范围
8.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节次
考试内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的物
(1)地壳的物质组成 质组成和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物质循环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a C
b
a b
a b
分析地球自转 的地理意义
5.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昼夜交替现象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地球 (5)国际日期变更线 的运动 6.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 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 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 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9.城市环境问题 地理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的 影响 10.我同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的区位因素
a
2.理解影响城
市功能分区的
因素 a
b
b
b
b
b b
d 分折城市环境 问题的形成及
C 解决措施
b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 (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 的区位条 (2)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 件和地域
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a
分析世界典型
b
地表形态的成
a

C
C
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
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a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b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b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自然地理 (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环境的 (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差异性 8.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b
(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b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b
lO.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b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b
11.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和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洋流 12.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
●解释地理概念
●描述地理景观并加以区分
能对主要地理原理性知识进
b
●概述地理过程、地理特征
行解释与说明
●阐述地理规律、地●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或推测某一地理事象
●根据某一地理事象论证地理原理
●分析某一地理事象的成因
能将某一方面地理知识应用 ●归纳某一地理事象的特征
C
联系 (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d
评价农业地域
类型的区位条
件 c
c
1.分析工业区
b
化因素
c
2.阐述工业地
c
域的形成条件
6.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7.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布局及 (2)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其对区域 发展的 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影响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联系
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b
b
3.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因素与 农业地域 4.农业地域类型 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 工业区位 5.工业区位因素
因素与 (J)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工业地域 (2)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人口 合理 容量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4.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2)人口容量的特点
人口 迁移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因素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节次
考试内容
城市 空间
1.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阐述人口增长
b
模式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
b
b
b b
1.分析人口迁
a
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
移对区域社会
C
经济发展的影
b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C
1.分析影响城
b
市形成和发展
结构 2.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 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 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 而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