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立位姿势,两臂外展60度,将测径 规的两端置于腋窝腋中线与第四肋或乳头水平线交点的位 置,在平和的呼气之末读数。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注意:测径规则两触角一定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 胸廓的前后径 所选指标的意义: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使用仪器:测径规。
11. 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腹下至足 跟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12. 足长:足跟点至趾尖点间的距离。
(三)宽度测量
1 肩宽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2 胸廓的横径 所选指标的意义: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二)长度测量
1.身高: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至头顶点之 间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 身体纵向发育水平。
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 面的垂直距离。反映躯干长度、体型;间 接了解内脏器官发育状况。
3.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 侧中指尖点之间的距离。
4. 上肢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 至中指尖点之间的距离。
5. 上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 至桡骨点之间的距离。
6.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 点至桡骨茎突之间的距离。
7. 手长:腕关节远端腕横纹中点至 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8. 下肢长:股骨大转子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A、B、C、H)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二、体表划线
(一)胸部体表划线 1、前胸部 (1)前正中线 (2)锁骨中线(左、右) (3)胸骨旁线(左、右)
2、侧胸壁 (1)腋前线 (2)腋中线 (3)腋后线
3、后胸壁 后正中线 脊柱旁线 肩胛线
腹部的范围 上起:横膈 下至:骨盆 前面:腹壁 侧面:腹壁 后面:脊柱及腰肌
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部分生殖系 统及脾和肾上腺等。
第二节 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 围度、 宽度、厚度所进行的测量.
常用指标及方法 量度指标 长度指标 宽度指标 围度指标
体格评价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
内脏器官增长的综合状况和身体发育的 充实度。
2.瘦体重(后述) 3.体脂重(后述)
髂棘线:即两侧髂前上棘 的连线
垂直线:
在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 的连线中点上所作的左右两条 垂直线。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 凸点。 (5)眉间点。 (6) 耳屏点 (7) 颏下点
枕外隆凸点 耳屏点 颞点
头顶点 眉间点 眶下点
颏下点
(8)颈点: 第七颈椎棘突尖 端,低头时颈部最高出的 一点。
尺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26)大转子点 (27)髌骨中点 (28)胫骨点 (29)内踝点 (30)外踝点 (31)跟点 (32)外侧跖骨点: (33)内例跖骨点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年龄、性别、发育状况、遗传、疾病、外伤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回忆标准解 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两脚并拢、 足尖向前、 两上肢自然 下垂于躯干 两侧、手掌 向前、两下 肢自然并拢。
人体定位平面
人体定位平 面由三个 互相垂直 的轴决定
方位术语
1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近颅者为上,近足 者为下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左侧面,令受试者自然站 立,两臂放松下垂。测试者将测径规一端置于胸骨与第四 胸肋关节水平处,另一端水平置于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 突上,测量前后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成年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为 短,两者比例约为 1:1.5。 (二)异常胸廓 1、扁平胸 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慢 性消耗性疾病及瘦长体型者。 2、桶状胸 为胸廓前后径增加,等于或超过左右径,见于严重肺气 肿,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3、佝偻病胸 为佝偻病所郅的胸廓改变。 多见于儿童,它包括佝偻 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 4、胸廓一侧变形 胸廓一侧膨隆多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 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一侧平坦或下陷常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 广泛性胸膜增厚和拈连等。 5、胸廓局部隆起 多见于心脏明显肿大,心包大量积液,主动脉 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肋软骨炎和肋骨骨折等。 6、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形 严重的 脊柱前凸,后凸或 侧凸均能
前(anterior)和后(posterior): 内(internal)和外(external): 内侧(medial)和外侧(lateral) 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 尺侧(ulnar)和桡侧(radial) 胫侧(tibial)和腓侧(fibular) 浅(superficial)和深(profundal)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三 形态测量的注意事项 受使者应注意 1 身体测量时应保持标准的直立位姿势 2 着装尽量减少. 3 测试前应排便 测试者应注意 1 测试者一般测量受使者的右侧肢体 2 测量仪器应保持清洁,定量检验校准 3 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测点 4 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 5 测量的计量单位和取值 6 尽量减少误差
(9)喉结节点:正中矢状 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 的一点。
喉结节点 颈点
回忆胸骨:
(10) 胸上点: (11) 胸中点 (12)胸下点 (13)乳头点 (14)脐点 (15)耻骨联合点 (16)髂棘点 (17)髂前上棘点 (18)肩峰点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 指尖点
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 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体格:身体各环节的长度、宽度、围度和厚度 体型: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整 体性描述 身体成分:身体中的脂肪含量 体姿: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腹部的体表分区
四个区: 能过脐水平线与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右上、 右下、左上、左下四 个区。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个区。
水平线:
肋弓线:即两侧肋弓下缘 的连线(第十肋骨下缘的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