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农村工作能力测验模拟试题2016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农村工作能力测验模拟试题1.就业乃民生之本,关注民生,解决就业,是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下列各项中,旨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B.大搞人民公社,建设农村集体所有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1.【答案】D。
解析: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能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12年应达到的目标,以下目标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B.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县域经济实力更加壮大C.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D.6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消费水平明显提升2.【答案】D。
解析:《意见》中指出7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消费水平明显提升。
D项明显错误。
3.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是因为它( )。
A.坚持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基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B.坚持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C.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D.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答案】C。
解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所以能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是因为它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即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B.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C.以工促农,以城带乡D.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4.【答案】B。
解析: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由此提出了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其中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5.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A.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B.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C.公积金份额D.所有资产5.【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B。
6.农业政策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政策效益B.政策效率C.政策运行费用D.农业生产力6.【答案】D。
解析: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是多元的,政策效益、政策效率、政策运行费用都可以作为依据,但是归根到底,最主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准还是生产力标准,这是衡量政策价值的首要指标。
7.农村承包合同转让条件之一是( )。
A.原承包人不丧失承包经营权B.变更了合同内容C.变更了承包人,即原承包人丧失承包经营权,受让人取得承包经营权D.转让合同须经公证后才生效7.【答案】C。
解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规定: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8.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
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
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答案】D。
解析:高效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土壤中农药残留,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①正确;高效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这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质量,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
应选D项。
9.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具有缩小城乡差别的作用,这主要表明了( )。
A.财政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B.财政支持文教卫生发展的作用C.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D.财政巩固国家政权的作用9.【答案】C。
解析: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
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财政发挥作用的方面。
所谓财政调节资源配置,即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供求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促进经济发展。
而通过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以达到缩小城乡差别的目的,这恰恰体现的是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即C项。
10.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土地承包方享有的权利?( )A.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素质和发展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随着农村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现代农业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问题也日趋突出。
因此ABD项正确,C项错误。
4.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国家必须( )。
①提高农民的物质消费水平②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4.【答案】B。
解析:②③④都是国家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有①是物质文化方面的,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故①不选。
本题正确答案为B。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为B。
5.【答案】D。
解析:题干说明农民的能力对农业发展最重要,这就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且推广先进农业生产工具,③④正确。
①本身观点错误,②的内容不能解决农民的能力问题。
6.下列属于农业的是( )。
A.观赏花卉种植B.家禽养殖C.花蛤养殖D.农家院观光6.【答案】ABC。
解析: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
D属于旅游业7.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方B.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人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C.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人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D.承包期内,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7.【答案】BCD。
解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可知,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A项错误。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
B项正确。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C项正确。
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可知D项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BCD。
8.根据《土地管理法》,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但是,有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关于后者,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兴办乡镇企业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B.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C.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D.外商投资企业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8.【答案】ABC。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可见,ABC正确。
9.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地位,强调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 )。
A.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B.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C.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D.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9.【答案】BCD。
10.一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上马“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有些指标定得相当高,劳民伤财,并没有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起新房C.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D.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10.【答案】ABCD。
解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
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
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决策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树一个典型,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靠举债建不成新农村,让老百姓过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建新房。
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
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否则只能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016年村官考试农村工作知识模拟试题(3)1.《农业法》中的农业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