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第七中学朱丽萍【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设计思想】通过生活中的“点、线”的存在自然引申“体”的存在,按照“体面线点”的结构顺序展开教学。
观察大量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静态),但怎么组成几何图形,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旋转动画,动态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将抽象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的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自己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主动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丰富实例,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会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现象。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类比、变换的思想。
3、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体现。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等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1:看三幅图片:3、连成星座的图片引申设问:我们生活的空间仅仅有点和 线就可以完全描述了吗?学节教环学容教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感受生活中的点与线问:各城市及夜空的繁星可看作什么?流星划过的痕迹又像什么?观看演示,由亲身 的经历,感知知识来源 于生活。
感知“点”这个几 何图形的存在。
齐答:城市及满天星星 可以看作点。
流星划过像条线从最基本的 点、线引入,弓I 导学生观察生活 中熟知的美妙画 面,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 生感知生活中的 图形,感知知识 来源于生活。
感知“线”这个几何图 形的存在设疑引出课题1以点表示的城市2、满天繁星的夜空,偶尔有流星 划过,留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线板书课题 4.1.2《点线面体》活动2:展示图片,感受生活中的“体”学生观察,说出各种体的名称,加深对“体”的理解。
先引入“体” 的模型,按照体、面、线、点的顺序展开教学。
几种常见几何体,引出“体” 的概念。
感悟图形理解概念(1)掌握体的概念0曰◎灣△>^.411 io .氏博氏ntn板书:一、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活动3:1、看一看,摸一摸你带来的几何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吗?I ____________ k板书:二、关系体是由面围成(平面和曲面)。
2、找下列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哪些是平的?哪些是曲的?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与曲面的例子吗?海平面蒙古包说出著名建筑的名称,感受“体”的宏伟和艺术美。
赞叹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伟大,渴望以后成为有用之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学生动手触摸感知几何体,观察、归纳, 组内交流,共同汇报得出结论。
分别选各种不同体的学生展示。
仔细观察,同桌交流问题,汇报观点。
搜索头脑中的记忆,踊跃举例发言。
也能从图片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培养几何图形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对“体”的认识和理解。
充分地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
激发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动手感知教学,很好地诠释了“做” 中学数学的理念,也切身感知“平面”与“曲面”的概念。
选择由学困生回答,巩固对面的掌握程度。
时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活跃性。
提高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
挖掘生活中的图形。
掌握面线点的关系活动4:摸一摸、看一看几何体①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②线与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屏幕观察两个立体的模型:教师归纳:(板书)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静态),即“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世界是运动的,那么点线面体运动起来又有什么关系?活动5:观察流星划过天空留下道明亮的光线的图片。
学生通过动手感知各种几何体的面面相交的各种线形。
不同“面”的学生分别叙述回答。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理解点线面体的关系,并作好笔记。
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形成知识,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两个常见的模型为例,动态展示,能更好更清晰地掌握面、线、点之间的关系。
点动成线的感知问:①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②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音乐喷泉闪电雪地里的脚印烟花飞机表演心电图学生观察、思考,共同归纳出:(1)点动成线(板书)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更能激起学生知识的认同与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习身边的数学。
使实际与理论更好地互相引导点拨,积极举例,切身感受知识。
举例:喷泉、焰火、写字等。
感受身边的点动成线。
活动6:老师用板擦扫过黑板。
问:1、把板擦看成是一条线,观察扫过的部分,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引导知识提炼刷墙链条转动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异口同声回答:(2)线动成面(板书)互相举例补充。
丰富生活经验。
两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旋转画出美丽的图案。
3、演示生活中的实例: 才艺展示。
活动7:1、动画演示,得什么现象? (3)面动成体(板书)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想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做数学” 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面动成体的感知2、你觉得下列平面图形旋转一周,可以得什么立体图形?vLrQ 9 o 4 a3、你能再举个例子说明这一结论吗?■ 1nr■n1JdS™i严F中等学生回答。
,感知常见的面到体的形成,发展空间想象力。
同桌交流联系生活发展空间想象“面动成体”的理解对于还没有较强空间想象力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直观的动画演示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动画演示的直观性观摩,学生已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即可类比得到。
化解了难点。
知识的形成顺势而为,自然达成。
4、动动手:硬币旋转的实例。
每人拿一元的硬币作旋转实验,看看形成了什么?老师可巡视指导演示。
5、请同学们说说点、线、面、体之间除了静态的组成要素之外,动态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弓丨导: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了各种几何图形,那么反过来几何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结合下列图请同学们讨论,你觉得几个元素中,哪个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占八、、的认识归纳板书:三、图形的构成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如图例:LJT-三屏幕上的画面、团体操的背景图案,阅兵阵队、十字绣的图案都看作点组成的,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同桌互相纠正动作,直至成功。
旋转的球体切身感受到“面动成体”口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组内充分发表见解,各小组阐述观点,说明理由,最后达成共识。
感受“点”作为基本元素在图形中的作用。
同桌互相纠正动作,直至成功。
旋转的球体切身感受到“面动成体”口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选择了一幅能充分体现“点线面体”的图片,贴近生活,揭示知识。
恰当丰富的图片能帮助知识的深入理解。
显浅易懂。
【课后反思】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是领学生进入几何世界的敲门砖,图形有空间的,立体的,而书本内容展现的是平面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照书看是解不了远渴,抹杀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绝好时机,因此课下我准备了大量生活中的几何,将抽象的概念融于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在熟悉的图形中学会了找点、线、面、体,及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
学生充满着兴趣,快乐而积极主动地求学,丰富的图片展示也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同学们上得赏心悦目,课堂效果良好。
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教学中,都用动态展示结果,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推动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抽象化、枯燥的图形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弥补了语言教学的苍白,学生更身临其境,表达效果到位,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发展,那么对于其他一些平面图形的旋转,学生能在脑中有一个类比转化的模型思想,正确形成一个相应的立体图形,免去动手操作的失败。
同时还注重“做数学”,在“摸”的过程中感知理解“平面”与“曲面”,在学生“线动成面”的绘画作品和“面动成体”的旋转硬币的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满足了学生的爱活动的天性,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