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培养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3、帮助学生借助白话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
教学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白话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什么样快乐是“大快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贴图:青蛙和小鸟)看看是谁?他们啊曾经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生活,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你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坐井观天》这个小寓言故事)师:(生没有说出寓意)是啊,这真是一只见识有限、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啊。
今天他又遇到了一只从东海来的鳖,看看这次他们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就叫《井底之蛙》(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快快读读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把它标注出来!(观察孩子读的表情,听声音、音准,断句。
)2.解决字词过度: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出示生字:疲倦邀请两腋迈进鳖绊住渺小商汤跃出虾蟹倚井栏千仞之高八年七旱十年九涝瞠目结舌指名汇报(开火车)师:字词问题解决了,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读课文?(生读)按照我刚才的要求(读通顺)(指名3人读)其他同学别着急,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文他读的怎么样?(生简单评)师:了不起,那你们读懂了他们的谈话了吗?三、探究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井底之蛙那目光短浅的“快活”1、通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指导)师:青蛙的观点是什么?生:小青蛙认为自己是最快活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找中等学生来读。
)简单评价。
(它最开始的快乐是什么)指名汇报(从五方面讲了青蛙的快乐)(1)生读:高兴了,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
师:他是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生:高兴的语气,简单评价同学读的)师:行,还有吗?继续找(2)生读: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
生:评价。
师:“安然”是什么意思啊?生:舒服的躺着师:安然自得的样子,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疲倦了可以舒服的在井壁窟窿里安详的休息啊,再读读。
(3)生读: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师: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绵软舒适)连泥都是绵软舒适的。
(4)生读: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乐。
生:(环顾)可以叫环视,做个动作。
向上看叫(仰视),向下看就叫(俯视),它瞧得起那些虾蟹吗?瞧不起的眼光叫什么呀?这叫蔑视。
(5)师:这仅仅是快乐的小青蛙吗?刘老师也想给大家读读,说说你们的感受。
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生评价老师)师:仅仅是快乐吗?你还听出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师:你体会的真好,你也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吧!(极点)极点说明什么?在小青蛙的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啊?引导生答:是跃出井外,攀缘……,乐趣。
板书:井2、完整的读第一段课文。
师:这只小青蛙就这样快乐着、骄傲着、幸福着,谁能把这些感受都放到文章里,再来完整地读一遍。
3、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后来遇到了一只(鳖)。
请一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读第二段课文。
(找个好点孩子来读,随时正音)师:鳖的快乐也和青蛙一样吗?读读。
读懂鳖的话。
(学生读)再指名读。
汇报:A、通过鳖的话,我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都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
大海真的好大啊!B、十年九涝和八年七旱,连大地都干裂,连城市都会淹没,却看不出来海的增多或减少,实在是太大了。
师:“涝和旱”正好是一对反义词,这么巨大的变化,大海没有变,这大海确实是大!师:这么大的海,那你能用一个词来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非常辽阔、无边无际、一望无际、波澜壮阔广阔。
)2、鳖的话你读懂了吗?(生理解这段话)3、师:你们看,生活环境不同,对快乐的体会也不同。
再回头听听他们的对话,看看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带着第一段,你们读青蛙的话,我来扮演鳖的角色行吗?一名同学读旁白(分角色读文,师读古文)师:奇怪吗?要知道我可是老寿星了,已经几百岁的高龄了,又生活在深海,自然会说古时候的话。
这是古文,也叫文言文。
听懂了吗?怎么才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呢?生:对照课文里鳖说的白话文师:你真是会读书的孩子,原来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鳖向青蛙介绍的东海的大快乐啊!那你能对应着意思试着像我这样读读吗?(生读文)引导:注意停顿师:读古文,我们要怎样读啊?生:声音稍微有点托长,抑扬顿挫地朗读。
师生:齐读师:“其实古文中有些话,到现在还有人用,比如: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也可以用它来形容:人的知识的渊博,心胸的宽广。
过渡:我们刚刚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和辽阔,体会到了鳖的快乐(板书:快乐)在这么辽阔的大海上生活,真可以称为大快乐(板书:大)(三)学习最后一段师:听了东海之鳖的话,青蛙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真的成小快乐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瞠目结舌是什么意思啊?你能做个瞠目结舌的表情吗?(生:…)保持这个表情,你能再换一个词吗?生: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呆若木鸡怔住了(简单评价)师:这回老师再请三个人来分角色读课文,青蛙和鳖要读出你们各自的快乐,要让别人也羡慕你、向往这种生活,旁白要读出青蛙前后思想的变化哦!(生读,鼓励)四、拓展延伸、体会寓意:1、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鳖认为大海的快乐是大快乐,那么青蛙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吗?面对这两种快乐有什么想法想谈谈吗?2、那他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渺小了?(人不要安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才会有更大的作为或是更好的生活质量)3、你认为小青蛙以后会怎样生活呢?想象一下,先说一说,回家写下来。
4、总结:《井底之蛙》这则寓言就是在讽刺这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希望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好学,找到属于你们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井底之蛙青蛙小快乐鳖大快乐二、教学目标与设想目标:1.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呢?2.对照课文读一读古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其内涵。
设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争通过学生的读、思、辩等活动,读懂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因为我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见解,敢说、敢想,我在这节课上,还将进一步引领他们发挥这些优势,鼓励他们大胆争辩,并在各持己见的争论中明确这则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使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与作者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合拍。
三、教学重点读懂寓言故事,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难点读文感悟,揭示寓意的过程。
五、教学教程(一)故事导入师:老师给大家讲个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请同学们认真听。
(师生动地讲述参考资料中《井底之蛙》的故事。
)[点评:学生喜欢听故事,课文中的《井底之蛙》在学生看来有些像古文,语言不够生动,情节不够吸引人。
老师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很有必要。
这样也会给学生以鲜活的印象,利于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指生简单说)师:其实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板书)――井底之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老师讲的故事和我们的课文完全一样吗?(学生有预习基础,会说出他们的看法。
)是的,我们自己读懂的课文,一定更有滋味。
首先,请同桌两个人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
在同桌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看他读得是不是正确、通顺。
[点评:同桌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独立预习时遇到的困难,或是自己还没有发觉的错误,会在同桌的帮助下解决一些,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而且,这样的互相听读,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不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效果非常好。
]2.师: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同桌两人拿不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学生可能会提出“夸耀”、“攀缘”、“环顾”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字或“商汤”这个词怎么理解等。
要先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予认定。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扫清字词障碍。
]3.师:解决了字词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能不能用三两句话把你读到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由读,进行思考后,再找学生回答。
)[点评:这是又一次练读课文,是为了进一步把字词带回到课文中,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这是在进行一种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精读理解,指导朗读1.师:哪位同学愿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请大家认真倾听,然后说说你对文中青蛙的看法。
预设1:也许学生会直接说出“青蛙”见识短浅,盲目自大,它这样的做法是可笑的。
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看出青蛙有这些表现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反应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词语。
(学生默读完后进行交流,并随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指导朗读。
)师: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怎样才能读出青蛙那种骄傲自大的劲头?能不能让老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
师:谁愿意把青蛙的话读给大家听。
(在点评的时候,看是否把握好对“夸耀”这一词的理解,感情是否到位。
)师:青蛙是这样的得意,一眼又浅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简直成了一座天堂。
那鳖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每个学习小组的2号同学把你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其他3位同学听完后进行补充。
然后请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汇报。
[评一评: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有理解提高的机会。
这样安排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意识,使合作更有实效,同时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师:哪个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组来和大家说一说?(汇报后大家评议补充。
)预设2:也可能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青蛙的做法是见识短浅的表现,而有些学生却有疑议,认为青蛙开始时的想法也是自然合理的,因为青蛙就该生活在浅井中。
它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也是符合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