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园艺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3)按芽鳞的有无可分: 鳞芽(protected bud):芽外有数层鳞片包裹,如多数多年生木本植
物的越冬芽。 裸芽(naked bud):所有一年生植物,多数两年生植物和少数多年
生植物的芽,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称为裸芽,如黄瓜、 棉、蓖麻、油菜、枫杨等的芽。
(4)按同一节上着生的芽数分为: 单芽(simple bud)指同一节上只着生一个明显的芽,
(三)茎的生理功能
1、支撑作用:支撑植物体 2、运输功能:光合产物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3、贮藏功能: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茎,
可以贮存淀粉等物质。 4、繁殖功能:变态茎具有繁殖功能;另外一些植物的
茎可以产生不定根,采用枝条扦插、压条、嫁接等方 法来进行繁殖。 5、合成与转化:绿色茎是光合的器官之一。 6、观赏功能
一品红栽培上常采取摘心的方法,促进发生侧枝 以增加花头数,提高花的等级。
对果树来讲,萌芽力强的种类或品种往往结果早。
(3)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
当年形成芽当年就能萌发抽 生为新梢的称为早熟性芽
桃、葡萄的芽具有早熟性 (当年可抽生2-3次枝梢)。 当年形成芽需在次年萌发生 长的称为晚熟性芽。
如梨、苹果的多数品种。
一年中新梢生长旺盛期形成的芽质量较好,而生 长低峰期形成的芽多为质量差的芽。
(2)萌芽力 与成枝力 萌芽力一般用茎(枝)上萌发的芽占总芽数的百
分率表示。
葡萄、桃、李、杏的萌芽力较苹果、核桃强。
萌芽后抽生为长枝的能力为成枝力。
成枝力可用新梢数与总芽数的比例表示。
采用搞心、拉技、刻伤、抑制生长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处理等技术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萌芽力。
(五)菌根和根瘤
1、菌根(mycorrhiza):真菌和植物的共生结构。
茵根的形成,扩大了园艺植物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强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这在土壤贫瘠和干旱地区,保持植物正常的水分代谢和养分吸收,提高园艺植物
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果树苗木、蔬菜、花卉生产中,菌根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4)潜伏力 芽形成后经1年或多年后才萌发,也可能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或渐渐死去的芽称 为潜伏芽或休眠芽(dormant bud)。 由潜伏芽萌发新梢的能力车称为潜伏力。 一般仁果类、柑橘类等芽潜伏力强,因此枝条容易更新,树冠容易复壮。
核果类中桃芽的潜伏力弱,因而树冠的恢复能力弱。
三、园艺植物的叶
(一)叶的结构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2、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2、根瘤(root nodule):细菌侵入引起植物根部 的膨大。
豆类蔬菜所需氮素养分,约1/3来自土壤,2/3 为根瘤菌从空气中固定而来。
生产上应该创造根瘤菌所需生活条件,促进根瘤 菌活动
(六)根系的分布
1、水平分布(与作物种类和栽培条件相关),如番 茄根系水平分布可达250cm (移栽苗) ;果树根系 可分布到树冠投影范围以外,大时可达4-6倍。 分布浅,对追肥敏感,不耐旱。
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 ----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重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难点: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花芽分化、开花
结果)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
一、园艺植物的根系
根系:植物根的全部
根据根系的来源可分为三类 实生根系:由种子胚根发育而来的根,称为实生根系 。 实生根系主根发达,根生活力强。 绝大多数蔬菜和种子繁殖的花卉多为实生根系。 果树由于多采用嫁接栽培,如苹果、梨、桃、柑橘等栽培品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指从枝的节、节间、愈伤组织、或从根及叶上发生的芽。
(2)按芽的性质可分: 叶芽(leaf bud)只有叶原基、萌发后仅抽生枝条 花芽(flour bud)李、杏、杨梅等的花芽。
混合芽(mixed flour bud)包含花原基和叶原基,萌发后抽枝、 开花,如柑橘、葡萄、苹果、梨、柿等
1、肥大直根(fleshy tap root)是由主根肥大发育而成。由 根头、根茎和真根3部分,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的肉质直根。
2、块根(root tuber)由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形成的肉质根, 如甘薯、豆薯、葛以及大丽花的肉质块根。
3、气生根(air root)根系伸向空气形成气生根。按功能不同 分为支柱根(榕树、甜玉米的气生根)、攀缘根(常春藤的 气生根)和呼吸根(一些水生植物)。
(一)根的类型
1、主根( tap root ):
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 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 形成的根 。
2、侧根(lateral root):
主根或不定根上的分枝, 沿地表方向生长的分支 称侧根。
3、须根:侧根上形成的细小根称为须根。须根又分为 四种:
生长根( Growing root )为根系向土壤深处延伸及向远 处扩展部分,同时具吸收功能,一般为白色;
3、分枝的生物学意义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形成分枝能迅速增加整个植物体的同化和吸收能力; 合理利用园艺植物的分枝,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园艺产品。 如瓜类、番茄摘心和整枝;果树的整形修剪,促使早期大量结 实。
(六)芽及其特性
1、芽的类型 (1)按芽在枝上的位置可分:
定芽(normal bud):定芽又分为顶芽(terminal bud)和腋芽(axillary bud)。顶芽是生在 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腋芽是在枝的侧面叶腋内的芽,也称侧芽(lateral bad) ,腋芽 不止一个,其中后生的腋芽称为副芽(accessory bud)。
部向上运输;接收地上部的光合产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5、合成与转化 可以合成氨基酸、植物碱、有机氮及
激素(CKT)等。 6、繁殖功能 有些植物的根易发生不定芽而萌发为新
的植株,如香椿、苹果、枣树等。 7、改善环境 改善土壤微环境,如透气性、保水性,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8、观赏功能
(四)根系的变态及形成
(四)茎的变态
1、地下茎的变态 (1)块茎(stem tuber)表面两芽眼间的距离为节间,
每个芽眼着生1主芽和2副芽,如马铃薯。 (2)根状茎(rhizome)外形似根,又明显的节和节
间。如莲藕、生姜、菊芋、竹等地下茎为根状茎。 (3)球茎(corm)短而肥大的地下茎,又明显的节和
节间,如慈姑、芋、孛荠等。
2、按生长习性划分 按生长习性分为
直立茎(绝大多数木本果树、观赏树木和木本花卉)、 半直立茎(番茄)、 攀缘茎(瓜类、葡萄)、 缠绕茎(豆类、牵牛、紫藤等茎)、 匍匐茎(草莓、甘薯) 短缩茎(白菜、甘蓝、韭菜、葱蒜类等)。 3、按质地划分
按质地划分有 草质茎(草本蔬菜、花卉) 木质茎
降低夜间呼吸消耗,能有效地促进根系生长。
二、园艺植物的茎
(一)茎的基本结构
茎分为节(node)和节间(internode)两部分。茎 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相邻两个节间的部分称为节 间;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shoot)。
(二)茎的基本类型
1、按形状划分 按形状园艺植物的茎分为圆柱形茎(苹果、 柑橘)、三棱茎(马铃薯)、四棱茎(草石蚕、薄荷、 益母草等唇形科植物的茎)、多棱茎(芹菜等伞形科 的茎)。
种苗木,其砧木为实生苗,根系则为实生根系。 茎源根系:利用植物茎有再生能力,采用枝条扦插或压条繁殖,
使茎上产生不定根,发育成的根系称为茎源根系 。 茎源根系无主根,生活力相对较弱,常为浅根。 根蘖根系:一些果树如枣、山楂等和部分宿根花卉的根系通过
产生不定芽可以形成苗木,其根系称根蘖根系 。 根蘖根系特点同茎源根系。
4、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上胚轴上产生 或扦插繁殖中插条上长 出的根均为不定根。
(二)根系的结构
根据根系组成: 直根系:由明显的主根和其上的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三)根系的功能
1、吸收功能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2、固定植株 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3、贮藏功能 贮藏从叶片运输来的光合产物。 4、运输功能 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养分通过木质
如杨梅、枇杷、仁果类果树等。 复芽(compound bud)指同一节上常着生两个以上的
芽,如桃、李、杏等的芽。
2、芽的特性
(1)芽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枝条或茎上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其形成时期、 环境因子及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 势及其他特性上存着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一般枝条中上部多形成饱满芽,其具有萌发早 和萌发势强的潜力,是良好的营养繁殖材料。 而枝条基部的芽发育程度低,质量差,多为 瘪芽。
2、垂直分布 与园艺作物的根系特性、土壤质地、肥 力水平等有关。大多数蔬菜作物为浅根系;果树(葡 萄为浅根系)一般垂直分布都较深(4m左右)。 对深层水分与养分的吸收能力强。
(七)根的生长发育
1、根的生长特点 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是根系生长的基本形式。
2、根的生长条件 对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温度和水分。其次是土壤中氧气 的含量。 根系的最适温度是20~25℃,8℃以下、36℃以上不能生长, 根系生长要求适宜的土壤湿度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3、 根的再生能力 断根后长出新根的能力就称为根的再生能力。 不同植物根的再生能力有较大差异,有些植物根的再生能力强, 如番茄、茄子,就适合移栽育苗; 而再生能力弱的如豆类,一般不宜进行移栽。
4、多年生园艺植物的根系生长的2个周期:
年生长周期:存在两个生长高峰
(1)第一个高峰 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这时候 地上部枝叶的生长高峰己过,有足够的养分(光合产 物)供应根系的生长。
吸收根( Absorbing root )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以及将吸 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机物或运输到地上部,正常的吸收 根多为白色;
过渡根( Transitional root )主要由吸收根转化而来, 部分可转变为输导根,部分随生长而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