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挞凛家族世系考 - 四史同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

萧挞凛家族世系考 - 四史同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

《敌志》第 6 行的意思大部分无法释读,兹不赘述。第 6 行行末至第 7 行内容如下:
承 天 太 后之 伐
△ 汉儿 △ 先 锋之 军


△△
△薨
初 薨时 天 地之 △

此句中的大部分词义已由吴英喆先生释出,大致记述 在承天太后征伐汉人时,出任 先锋,后不幸身亡云云。 ① 以上记载亦与《辽史》相吻合,据《萧挞凛传》及《圣宗纪 五》,统和二十二年(1004),②承天太后与辽圣宗出兵攻宋,挞凛为先锋,③攻至宋澶渊城 下时,“挞凛按视地形……中伏弩卒……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
4
又,《辽史·景宗纪上》云:“(保宁五年三月)追封皇后祖胡母里为韩王,赠伯胡鲁古兼 政事令,尼古只兼侍中。”景宗皇后系萧思温之女,则韩王胡母里即思温之父,胡母里、忽 没里当系同音异译。《辽史·萧思温传》则谓思温为淳钦皇后兄弟萧敌鲁(字敌辇,为便于 同《敌志》之萧敌鲁区分,以下称萧敌辇)族弟忽没里之子,《辽史·萧敌鲁传》及《外戚 表》谓萧敌辇五世祖为胡母里。兹据上述资料将挞凛祖先情况列表如下:
萧挞凛家族世系考
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首尔大学奎章阁访问学者
摘 要:萧挞凛是辽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可惜学界对于挞凛的家族世系却不甚了 了。近年出土的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铭》以及《萧敌鲁副使墓志铭》为学界研 究萧挞凛家族情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资料,本文结合辽代汉文文献对这两方墓志 进行了释读。作者通过考释发现,图古辞系挞凛之孙,敌鲁系挞凛之玄孙,并以此 为突破口,厘清了萧挞凛家族十一代的世系情况,同时纠正了前人的诸多讹误。
2
中的 ,诸家拟音均不相同,吴英喆先生将其拟音为*em, ① 但并未指出其依据所 在。笔者推测吴氏的依据大概是 一词,该词较为准确的汉语音译是“特免”。 音值为 *t, 音值为*in~ian,②故 的音值只有为*әm时, 才可以拼合出“特免”这一读音。 若此,则 的读音当为* t̒ɑl-әm或t̒әl-әm,显然与 的读音相近,故亦可音译为“挞 领”、“挞廪”。笔者参照《辽史》卷八五《萧挞凛传》,将此词音译为“挞凛”。
然而,学界对于萧挞凛的家族世系,甚至是其父亲、子女的情况却不甚了了,以致张冠 李戴、歧误屡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萧挞凛应为国舅少父房之后,其依据无非是《辽史·圣 宗纪三》“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这一记载。论者认为闼懒应即萧挞 凛,排亚即排押,又据《辽史·萧排押传》谓其出自“国舅少父房之后”的相关记载,认定 挞凛当出自国舅少父房。魏奎阁先生曾专文撰写萧挞凛子嗣情况,认为挞凛又名割烈,有子 三人:萧排押(又名慥古)、萧恒德、萧札剌。③蔡美彪先生亦持有类似观点,并以此为基
这一推论。《敌志》第 1 行谓
,意即别部国舅阿鲁盌·敌鲁副
3
《敌志》第 4 行载:
△ 部 △ △ 该 时于 北 西 面 △ △ 蕃部之 △ △ △
此句大致记述了墓主五世祖 处理西北诸蕃事宜。《萧挞凛传》所记亦与此相合,谓 “挞凛为阻卜都详稳……(统和)十五年,敌烈部人杀详稳而叛,遁于西北荒,挞凛将轻骑 逐之,因讨阻卜之未服者,诸蕃岁贡方物充于国,自后往来若一家焉”。
① 参见蔡美彪《辽史外戚表新编》,《社会科学战线》1994 年第 2 期,第 199 页;同氏《辽代后族与辽季 后妃三案》,《历史研究》1994 年第 2 期,第 53-54 页。 ② 参见冯永谦《辽史外戚表补证(续)》,《社会科学辑刊》1979 年第 4 期,第 96 页。 ③ 清格尔泰、吴英喆、吉如何《契丹小字再研究》(待刊)。 ④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语音构拟》,《立命馆文学》第 577 号,2002 年 12 月,第 35 页。
最后,《敌志》所载的世系情况均与《萧挞凛传》吻合,例如萧挞凛之父朮鲁列
( ),其子慥古( )等。④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墓主之五世祖
就是《辽史·萧
挞凛传》之萧挞凛, (驼宁)大王亦即萧挞凛。
二、萧挞凛之先祖及族系
契丹小字《敌志》第 1-3 行详细记载了萧挞凛祖先的情况,其六世祖为 (胡母 里),高祖为 (繇古),曾祖为 (铎斡),祖父为 (述瓜),父亲为 (朮鲁 列)。《辽史·萧挞凛传》谓挞凛为萧思温之再从侄,若此,则挞凛高祖即思温之曾祖。
① Wu Yingzhe and Juha Janhunen, New Materials on the Khitan Small Script, p.72. ② 《辽史·萧挞凛传》将此事统书于统和二十年后,然《辽史·圣宗纪五》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条均将此事系于统和二十二年。 ③《辽史》卷八五《萧观音奴传》云:“及伐宋,与萧挞凛为先锋。” ④ 关于《敌志》的详细考证,请参见拙作《契丹小字〈萧敌鲁副使墓志铭〉考释》(待刊)。
1
础论述道宗懿德皇后冤案。①又,《秦晋国妃墓志》云:“妃姓萧氏……故谜古宁详稳讳演 乌卢,夫人耶律氏,小字涅木姑,即大王父母也。故燕京留守衙内指挥使、驸马都尉讳割 烈,永徽公主小字仙河,即王父母也。故枢密使、北宰相、驸马都尉讳曷宁,魏国公主小字 长寿奴,考妣也。”此处“曷宁”即萧排押,②《辽史·萧排押传》谓排押字“韩隐”, “曷宁”即“韩隐”之异译。据此,则排押的父亲为割烈,祖父为演乌卢。上述两位学者依 此推论挞凛又名割烈,挞凛父亲朮鲁烈又名演乌卢,可谓越走越远。笔者认为《辽史·圣宗 纪》所载的萧闼览当是另有其人,抑或是《辽史》之误记。这是因为《辽史·萧挞凛传》明 确记载挞凛有子慥古,而非排押、恒德或札剌。更为重要的是,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 铭》(以下简称《图志》)及《萧敌鲁副使墓志铭》(以下简称《敌志》),明确记载了萧 挞凛的家族世系。据笔者研究,图古辞系萧挞凛之孙,敌鲁系萧挞凛之玄孙。通过释读可 知,萧挞凛出自别部国舅一系,而非国舅少父房,挞凛与排押、恒德等毫无干系。
⑤ 余靖《武溪集》卷一八《契丹官仪》,《宋集珍本丛刊》影印明成化九年刻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 年,第 3 册,第 305 页。此外,“达领”在《耶律宗福墓志铭》中亦作“挞领”,拓本照片见盖之庸编《内 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增订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58 页。 ⑥ “挞”中古音为*t̒ɑt;“吞”中古音为*t̒әn,⑥其入声或可拟为*t̒әnt。参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 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 4、245 页。
① Wu Yingzhe and Juha Janhunen, New Materials on the Khitan Small Script:A Critical Edition of Xiao Dilu and Yelü XiangWen, UK:Global Oriental Press, 2010.12, p.61. ② 的音值诸家并无争议。 的音值参见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文史》2005 年第 3 辑,第 230 页。 ③ 参见清格尔泰《契丹小字释读问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字研究所,2002 年,第 69 页;前 揭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第 230 页。 ④ 梁振晶《阜新四家子辽墓发掘简报》,《辽宁考古文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辽宁民族出版 社,2003 年,第 131 页;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人的命名特征——兼论契丹语派生形容词的后缀》,收 入氏着《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日本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 年,第 213 页;刘凤翥、梁振晶 《契丹小字〈萧奋勿腻·图古辞墓志铭〉考释》,《文史》2008 年第 1 辑,第 196 页。 ⑤ 参见袁海波、刘凤翥《契丹小字〈萧大山和永清公主墓志〉考释》,《文史》2005 年第 1 辑,第 208、 216 页。 ⑥ 参见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语的动词后缀》,《东亚文史论丛》创刊号,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 会,2003 年,收入氏著《契丹语言文字研究》,京都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 年,第 157 页;同氏 《韩知古家族世系考——纪念金启孮先生逝世一周年》,《立命馆文学》第 591 号,2005 年 10 月,第 60 页。
关键词:辽朝 萧挞凛 家族 世系
萧挞凛是辽朝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北讨阻卜诸蕃,南略赵宋疆土。辽圣宗统和二十二 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①承天太后与辽圣宗出兵攻宋,挞凛为先锋,②十一月攻至宋 澶渊城下,壬申日,“挞凛按视地形……中伏弩卒……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辽军因挞 凛阵亡,陷入混乱,此时宋军因真宗亲抵澶渊,士气大振。正是在这一情势下,辽宋达成和 议,史称“澶渊之盟”。是故,《辽史》卷八五卷末赞云:“萧挞凛为统军,直抵澶渊。将 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
(驼宁·挞凛)与《萧挞凛传》传主的第二名、小名完全
相同。墓主五世祖应即《萧挞凛传》之传主。
其次,从《敌志》、《萧挞凛传》所载内容看,二人事迹相同,亦可证明两者系同一 人。《敌志》第 3-4 行载:
天 赞 皇 帝之 時於 近侍 职 △ △
夜 日之 官 补
其中,“天赞皇帝”即辽景宗,⑤ “夜日之官”实际上就是“宿直官”。⑥此句大意是墓主 五世祖挞凛曾在景宗时任宿直之官。《萧挞凛传》则谓其“(景宗)保宁初,为宿直官”, 正与《敌志》相合。
① 《辽史·萧挞凛传》将此事统书于统和二十年后,然《辽史·圣宗纪五》、《宋史·真宗纪二》及《续 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条均将此事系于统和二十二年。 ②《辽史》卷八五《萧观音奴传》云:“及伐宋,与萧挞凛为先锋。” ③ 参见魏奎阁《萧排押父为萧挞凛考》,《辽海文物学刊》1991 年第 2 期,第 83-86 页;同氏《辽外戚萧 阿古只家族世系新补——兼论与阜新的密切关系》,《辽海文物学刊》1995 年第 2 期,第 65-66 页;同氏 《辽史外戚表新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1 期,第 52 页。
那么敌鲁副使的五世祖挞凛与《辽史·萧挞凛传》之挞凛是否为同一人呢?经与《敌 志》一一对比之后,笔者认为两者确系一人。
首先,《敌志》记载 的第二名为 ,该词可以拟音为* t̒o-ɔn- in,③学界一般将 其译作团宁、团隐。④《萧挞凛传》谓挞凛“字驼宁”,正与 (* t̒o-ɔn-in)音读相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