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服装专业课的乐学情境
创设服装工艺课的乐学情境,是需借助于情感、意志的作用来完成的,我国古代教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一个人追求事业的成功及其能力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大多是单从爱美,即从学会服装设计与制作这门手艺来打扮自己这种美好的情感出发的,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动力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依据教材内容来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在逐步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产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强烈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十几年来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授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感情迁徙是创设乐学情境的基础
人的认识活动是伴随着人的情感因素的,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能够催人奋进。
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他们往往是情感支配理智,促进行动。
他们对待学科的态度,并非完全由这一学科重要与否而取舍,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和教师的亲疏关系,老师的为人品德,往往影响他们学习情绪的稳定。
他们喜欢某位老师也往往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这说明课堂乐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和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关,而且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关。
职高学生基础较差,思想包袱沉重,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烦恼,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差而过多责备、埋怨,而应主动接触他们,关心、热爱、尊重他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应。
从根本上理解他们,从而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建立起真正融洽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从而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教师则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潜心启发、精心引导、诱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积极参于问题的评价与陈述、总结等。
并对学生的积极探索的表现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做到“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才能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打下基础。
二、精巧的开头,是创设乐学情境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奋进的内心动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服装工艺课多是连堂课,教师需要边讲边指导学生操作完成一个部件或一件衣服的制作。
这类课如果能用一个短而精彩的导语开头,扣住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兴趣提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千篇一律的开头,按部就班的导入,往往让学生厌烦。
精彩的开头方式很多,有激情式、趣例式、质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
任何一种方式都要根据课堂内容来确定和实施,需要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
应该注意的是,设疑要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使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认真听课,在积极的思考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设疑要贵在“巧”,“巧”表现在设疑的方法要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
比如我在讲到“双牙无袋盖挖袋”这一节课时,采用了趣例式和问题式,首先将双牙比作两扇紧密对关的门,再问学生要使风进不了门,就该将门怎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上来了,我再拿出做好的样板进行形象、直观展示,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为这次部件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三、课堂教学艺术是创设乐学情境的核心
服装专业课中乐学情境的创设,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端庄的仪表、和谐的谈吐,以及教师自裁自制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观看新颖别致的时装表演,一款精美的时装插图,都会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认识和共鸣,从而激发兴趣,产生我也要自己裁剪、制作服装来装扮自己的念头,进而坚定学会、学好的信心。
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而设置各种乐学情境,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这三个字上考虑。
所谓“疑”即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动力;所谓“趣”即是增加趣味,以活跃思维,所谓“情”即用生动活泼的情节或故事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服装各种部件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操作方法和程序熟练掌握,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对于个别学生,在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时,适时培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于鼓励,在技能技巧上为他们设立一系列评分标准,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进步,逐渐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让他们享受到胜利地喜悦,激发其情感。
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给予不同的启发、诱导、和教化,使其各个成长。
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熟悉学生的整体水平,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终生快乐,“授人以鱼,仅共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益”。
例如在裤子缝制工序上,对于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挖后袋、做斜插袋、做高档腰等一系列高要求的操作工艺,后进生则降低要求挖后袋、直插袋、绱普
通腰等普通做法,在评定上给予不同的等级和新要求,从而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使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既使他们学到知识、找到乐趣,又为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情境。
四、学有所得是创设乐学情境的目的
每一个专业都要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服装专业不仅是为服装企业培养合格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也要为独立经营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注意要求学生就所学知识,为自己、他人裁剪、制作服装,既巩固了知识,又达到了练手的目的。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比如讲到西服缝制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服装厂的操作流程,模拟工厂实习,创设了多种情境,如实物情境、模拟情境、图像情境等。
将学生分组分段,两个同学负责一道程序,分出案板工和操作工。
使每个同学都有责任为下一道工序的完成打下基础,他们既感到新鲜又有一定的压力,同时为上岗实习时能尽快适应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逢学校有什么集体活动,要求学生着装统一时,我就鼓励学生自己裁剪制作,既方便经济,又统一整齐。
在不同的文艺汇演中,让学生自编自演服装表演,每个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特点,自制、租借服装,来诠释美,台上、台下其乐融融。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做到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完成掌握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