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电厂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措施

提高电厂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措施


表 1 提高浓缩倍率前后循环水各项水量消耗
项目

春 、秋

( 6~8 月) ( 4, 5, 9, 10 月) ( 11~3 月)
平均气温 /℃
30
15
-5
冷却塔蒸发率 /%
1.6
1.3
0.9
系统风吹、泄漏率 /%
0.3
0.2
0.3
循环水浓缩倍率 浓 缩 计算排污率 /%
倍 补水率 /%
率 系统最大循环水量 /t·h-1 低
排 污 量 包 括 : 冲 灰 、熄 火 、冲 洗 ( 包 括 输 煤 廊 冲 洗) 用水及其他系统排污水, 主要为冲灰水。循环水 平均排污量约为 400 t/h, 其中冲灰水占很大比例, 约 有 350 t/h。
通过对提高浓缩倍率前后循环水的各项水量 对比计算( 见表 1) 发现, 提高浓缩倍率前补充水量 很大, 而若将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到 3~4, 排污率 有明显降低, 补充水量显著减少。
3 问题的解决
3. 1 循环水闭路循环 首先要控制循环水正常排污量, 不再将大量循
环水用作冲灰水的补充水, 正常的排污水排入生产 污水系统, 真正实现循环水的闭路循环。
通过对灰场回水管的酸洗除垢, 增大灰场回水 量以弥补冲灰水量的不足。
74
江苏电机工程
3. 2 凝汽器铜管酸洗 经 大 、小 修 检 查 分 析 发 现 各 台 凝 汽 器 铜 管 垢 量
水 厂 来 沉 淀 水 及 工 业 水 、回 收 水 等
1~3 号冷却塔
1 ~4 号 机 甲 、 乙侧循环水泵
1~4 号机甲、 乙侧凝汽器
排雨水井
排锅炉冲灰水系统
图 1 循环水流程
循环水补充水水源有: 沉淀水( 水厂沉淀池来) 、 射水箱补水溢流工业水( 水厂过滤池来, 用于给水 泵 、疏 水 泵 、油 泵 轴 承 冷 却 ) 、凝 泵 坑 和 循 泵 坑 回 收 水( 其中有除盐水、内冷水) , 主要为沉淀水。提高浓 缩倍率前循环水平均补水量为 600~900 t/h。蒸发 量因空气与水的温差大小而异, 随季节的影响较大, 夏季最多, 春、秋季次之, 冬季最少。风吹泄漏量实 际上不大, 可不着重考虑。
2006 年 3 月
江苏电机工程 Jiangsu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第 25 卷 第 2 期 73
提高电厂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措施
房金祥 (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 江苏 仪征 211900)
摘 要: 针对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 , 导致浓缩倍率只有 1.6 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
表 2 阻垢剂加入量控制
缓蚀阻垢 项目 剂初始浓
度 /mg·L-1
缓蚀阻垢 剂投加速 率 /kg·h-1
水中缓蚀阻 水中总磷 循环
垢剂投加浓
3-
( 以PO4 计) /
水浓缩
度 / mg·L-1
mg·L- 1
倍率
控制 标准
10~15
补 水 量×投 加 浓 度×10- 3
1~2
5~7
≥3
投入缓蚀阻垢处理后, 在循环水泵与凝汽器出 口管道上加装监视口, 每月定期检查缓蚀阻垢效果 及腐蚀速率, 定时分析循环水水质变化情况, 掌握跟 踪缓蚀阻垢工艺的有效性, 严格控制循环水定期排 污, 提高缓蚀阻垢剂循环使用效率, 降低药耗。 3. 4 循环水加药杀菌
( 1) 旁滤系统的设计依据 2004 年循环水悬浮物为 11. 4~39. 8 mg / L, 蚀 度含量为 4~134 FTU, 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分别 为≤20 mg/L 和≤10 FTU) [ 3], 直接影响工艺冷却器、 热交换器换热性能, 因此须增设循环水旁滤系统。 按 旁 滤 水 量 规 定 为 循 环 水 量 的 3% ~5% , 取 3% ×40 000 m3/ h =1 200 m3/ h 作为旁滤水量设计。 重力式无阀过滤器的特点是采用小阻力排水 系统, 正向阻力式过滤, 利用虹吸原理实现运行、反 洗过程全自动运行, 不需任何工艺能耗(电、气、水), 同时设有强 制 反 冲 洗 系 统 , 其 结 构 简 单 、基 本 免 操 作、运行费用低且安全可靠、管理方便。 ( 2) 旁滤系统改造方案 选 用 4 套 共 1 200 t/h OWLA- 320 型 钢 制 无 阀 过滤器由南至北布置, 进水分别接在 1、2 号冷却水 塔的进水管上, 过滤后的水回到 1 号冷却塔中蓄水 池内, 反洗后污水排入污水系统, 工艺流程见图 4。
影响稳定性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投加浓度、投 加 频 次 、水 中 有 机 物 和 还 原 性 物 质 的 量和种类、药 剂 的 衰 减 速 度 ( 包 括 活 性 二 氧 化 氯 的 挥发损失速度、系统排污速度及药剂投加速度等) 。 经试验, 加药控制要求: 投加频次为 1~2 次 / 周; 投 加 量 为 350 kg / 次 ; 控 制 凝 汽 器 进 出 口 含 氯 量 为 0. 2~0. 5 mg / L。 3. 5 增设循环水旁滤系统
很大, 其主要成分 CaO + MgO 占 80% 以上, Fe2O3 + CuO 含量不到 2% , 垢下有腐蚀坑。因此, 采用操作 安 全 性 高 、较 经 济 的 氨 基 磺 酸 酸 洗 法 除 垢 , 酸 洗 液 中添加缓蚀剂, 酸洗后进行硫酸亚铁成膜保护, 酸洗 废液排入冲灰水系统。清洗成膜工艺为以下方面。
工业水来
液 混合罐 位 计
稳定性二 氧化氯罐
排污阀

节 抽氯线

去循环水井
喷射器
图 3 二氧化氯加药系统
化氯和活化剂到混合罐中活化, 至所需投加量全部 吸入混合罐为止。活化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 从 抽氯线进入循环水井。活化 10~15 min 后, 向循环 水井中投加混合液和二氧化氯气体, 直到加完。用 混合罐出口门调节加药速度。
4 0.23 2.13 40 000 852
4 0.23 1.73 40 000 692
3 0.15 1.35 30 000 405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冲灰水耗用大量循环水, 使循环水浓缩倍 率仅为 1. 6, 生产成本很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反映 出一个厂对循环水的管理与设备系统的水平, 说明 节水潜力很大。
根据表 1 统计以及计算可以得出: 浓缩倍率低 时最大年补充水费用为 1 045. 5 万 t ×0. 45 元 /t = 470. 5 万 元 ; 浓 缩 倍 率 高 时 , 最 大 年 补 充 水 费 用 为 529. 1 万 t ×0. 45 元 /t = 238. 1 万元。
收稿日期: 2005 - 10 - 06; 修回日期: 2005 - 12 - 20
( 6) 成膜后水冲洗 清洗箱进工业水, 启动双台泵开放冲洗至排水 澄清后停泵, 系统水排空结束成膜, 凝汽器复原。 ( 7) 清洗成膜效果检查及评价 清洗成膜结束后, 对凝汽器水室、清洗箱等进行 清理检查, 并抽取铜管检查清洗成膜效果。效果评价 标准为: 除垢率> 90% ; 金属基体腐蚀率< 10 g/(m·2 h) ; 保护膜均匀。 3. 3 循环水加药缓蚀阻垢 ( 1) 缓蚀阻垢剂的选用 缓蚀阻垢加药处理是指在循环水中投加某些可 以防止生成水垢的药品。选用的缓蚀阻垢剂应具备: 药剂的缓蚀阻垢性能好, 当循环水的碱度、硬度、pH 值较高以及悬浮物和其他成垢物含量较大时, 该药 剂 应 仍 有 优 良 的 缓 蚀阻垢效 果 ; 药 剂 无 毒 、低 毒 或 容易生物降解, 排放对环境无危害; 化学稳定性好, 在存放或使用中不易分解、变质; 与杀菌剂等相容性 好; 药剂价格便宜, 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2] 。 ( 2) 缓蚀阻垢工艺 加药缓蚀阻垢处理范围为循环水闭路循环系 统, 包括凝汽器、冷却塔、循环水泵及其管路, 加药点 为循环水泵进口前的循环水井。 根据循环水水质和缓蚀阻垢剂试运行状况, 完 成循环水缓蚀阻垢药剂配方优化, 采用连续加药方式, 启动加药泵即开始加药, 利用加药泵的“行程调节” 或“速率调节”控制加药量 , 加药量调整标准按表 2 执行。缓蚀阻垢剂投加速率根据补水量进行调整, 补 水量受季节影响, 及时分析系统总磷, 控制好加药量。
多年来热电厂用循环水养鱼( 2000 年中止) , 长 期不进行化学处理, 冷却塔内绿藻、蓝藻繁殖严重, 凝汽器铜管内粘泥多, 循环水呈腐蚀性倾向, 并产生 点蚀及腐蚀结垢现象, 凝汽器铜管内水侧结垢量平 均 有 1 500 g/m2, 严 重 影 响 铜 管 冷 却 效 果 及 运 行 寿 命, 并造成机组凝汽器换热效果低, 直接影响发电 机组的经济效益[ 1]。
相同循环水加药杀菌处理范围与加药阻垢处理 范围, 加药点也为循环水井, 加药杀菌处理系统如图 3 所示。
加药时, 向稳定性二氧化氯罐和活化剂罐中加 入所需的药剂。然后利用喷射器和工业水的压力对 混合罐抽真空, 同时按 1:1 的比例抽吸稳定性二氧
房金祥: 提高电厂循环水浓缩倍率的措施
75
活 化 剂 罐
最大补充水量 / t·h-1
1.68 2.05 3.95 40 000 1 580
1.70 1.66 3.16 40 000 1 264
1.40 1.95 3.15 30 000 945
循环水浓缩倍率 浓 缩 计算排污率 /%
倍 补水率 /%
率 系统最大循环水量 / t·h-1 高
最大补充水量 / t·h-1
垢严重等问题, 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 实现闭路循环, 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 并对循环水实施加
缓蚀阻垢剂、杀菌剂和旁流过滤等办法, 全部实施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借鉴。
关键词: 循环水; 浓缩倍率; 酸洗; 缓蚀阻垢; 杀菌; 旁滤
中图分类号: TK2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0665( 2006) 02 - 0073 - 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