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课件
物品准备清单
手消液 一次性治疗巾 止血带 记号笔 皮尺 皮肤消毒剂 无菌手套2副 注射器(10ml、1ml) 无菌胶带 弹力绷带
PICC穿刺包 微插管鞘套件 PICC导管 输液接头 透明敷料(纱布) 2%利多卡因 无菌生理盐水 肝素钠 利器盒 维护手册
期留置
PICC置管的目的
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 漏性损伤
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 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PICC适应症
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静脉输液的患者 输液时需要使用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如化疗、大剂量补钾、TPN等) 输液治疗超过一周以上者 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 需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者(如全血、血小板等) 23 - 30 周的早产儿 ( 极低体重儿<1.5kg) 需进行家庭静脉治疗者
PICC置管术
肿瘤科:秦冰霞
概述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国外于60年代开始研究PICC技术,并于1992年由德国医生 Forssmann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导管术, 后PICC迅速发展为一种有效的置管术。于1997年引进中国, 其感染的发生率较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低且无类似CVC置 管中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操作简便,留置时间较长,所以近 十几年来在我国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 长期静脉输液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目前全国每年应用 50余万条PICC导管。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贵要静脉
PICC途径的血管解4 剖
PICC 与 CVC 的比较
PICC 外周穿刺 穿刺危险小 穿刺成功率高 外周留置 感染率低 (<2%) 留置时间长 (数月至
壹年)
长期静脉输液
CVC 颈内、锁骨下穿刺 盲穿 穿刺并发症危险 躯干部位留置 感染率高 (>26%) 短期留置 急重症、大手术,短
通过插管器置入 导管到预定部位
通过套管针或小号 针头送入导丝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
拔出穿刺针 或套管
沿导丝送入扩张 器或插管器组件
置管前的准备工作(评估)
核对医嘱 环境准备 物品准备 治疗方案(疗程、药物特性、用药方式) 患者年龄、既往史、皮肤、静脉状况、教育背景、
心理状态 其它(活动状况、出凝血指标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特点:穿刺工具为20G---22G的穿刺针,使用导丝及扩张器 渐推进送入导管; 操作过程较直接,穿刺法较复杂费时,成功率高; 血管较细仍可尝试放置。
临床常用穿刺技术
(三)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
穿刺工具为20G-20G-的穿刺针(穿刺针中间为 空心,导引导丝可以通过), 穿刺针尖带有 金属涂层或经过磨削技术制造,在B超下可以 显影;经可撕裂型带扩张器的置管鞘送管。
PICC静脉选择
贵要静脉----首选 肘正中----次选 头静脉----第三选择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PICC静脉选择--贵要静脉
直、粗,静脉瓣较少 90%的PICC放置于此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
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 经腋静脉、锁骨下、无 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 脉瓣较多。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
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 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 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静脉选择--头静脉
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 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
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 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 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 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 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入。
PICC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管相关 性血流感染,菌血症 或脓毒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确诊或疑似患者对器 材的材质过敏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出凝血功能异常 乳腺癌患侧肢体 置管部位拟行放疗 血栓栓塞史 安装起搏器 拄拐杖 置管部位或全身皮肤感
染
血液透析
PICC导管的分类
目前国内使用的PICC一般为硅胶或聚氨酯材质。 按导管型号可分为:1.9Fr、3Fr、4Fr、5Fr及6Fr, 其 中成人一般选择4Fr、5Fr,儿童选择3Fr,新生 儿选择1.9Fr; 按导管结构分为:前端开口式,三向瓣膜式; 按导管功能分为:耐高压注射型及非耐高压注射型; 另外还有单腔、双腔及多腔之分。
操作简单、方便、省时;
必须选择非常大的血管,成功率低;
外露导管固定与肘窝影响病人活动,
增加并发症。
临床常用穿刺技术
(二)改良塞丁格置管技术(盲塞)
MST技术是以一个相对较细的穿刺针插入静脉,送入导丝,局麻 扩皮后,将扩张器及导入鞘顺导丝送入血管内,然后撤出导丝及扩 张器,沿导入鞘送入导管,直至上腔静脉,最后以X线确定导管尖 端位置。
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 静脉。
临床常用穿刺技术
(一) 传统置管技术(盲插)
指以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将PICC导 管缓慢送入上腔静脉,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 端位置。
穿刺工具为14G~16G的穿刺鞘(中间为穿刺 针,外套置管鞘),结构类似套管针。
特点:直接由肘窝处穿刺;
特点: 引导穿刺;
引导PICC管位置;
穿刺后评估;
肘上置管,不影响活动;
提高穿刺成功率,解决了血管条
件差患者的难题;
并发症少.
非超声引导MST技术置入PICC
什么是塞丁格穿刺技术?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由瑞典一位 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
塞定格穿刺流程
用小号针头或套管 针进行静脉穿刺
PICC导管的定义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导管是经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 脉的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 术。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5天---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