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部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情境导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仪、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使学生深刻体会各投影类型的特点。
3.结合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及自建三面投影体系阐述三视图的构建过程,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4.学生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投影规律,应用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组讨论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5.学生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投影法和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
(2)三视图的形成。
2.教学难点
(1)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和三视图的形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情境导入(5min)
提出问题:下列这些生活现象是如
何发生的,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通过课本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互相
交流讨论并作答。
引导学生结
合生活实际,积极
思考踊跃回答。
并
导入投影的概念,
为本节内容的开
展做准备。
2知识构建(30min)1.投影法概述
通过情境导入引申出工程图样中的
投影法是指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
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1.思考并回答
问题。
从观察日常
生活及自然现象
的经验出发,让学
生轻松熟悉投影
法的概念。
2.投影法分类
(1)投影法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演示不同光源、不同
角度下物体投影形状、大小的变化,引
出投影线、投影面、斜投影、正投影等
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各投影法的特点。
(2)正投影特性
提出问题:如果用正投影的方式对
物体进行单一平面的投影,所得到的物
体有什么特征呢?
利用实物和投影仪演示正投影的基
本特性,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a.真实性:物体上与投影平面平行
的平面投影反映其实形,线段则反映其
实长。
b.积聚性: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
平面,其投影成为直线,垂直线段则成
为一点。
c.收缩性: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
平面,其投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
线段的投影则比实长短。
认真观察老师
演示过程,理解并记
忆投影法的分类、各
投影法的优缺点及
正投影特性。
利用实例演
示的方法,让学生
自主建构投影法
的分类及各类投
影特点的知识联
系。
使学生对知识
的接受轻松自然
而印象深刻。
3.总结提升(5min )
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动画,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老师最后做补充和修正。
分组积极讨论,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并积极互动。
在学生已掌握三视图绘制的基础上总结三视
图作图的规则和一般性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提升和内化,培养学生 细致严谨的态度和规范作图能力。
4.能力拓展(5min )
针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安排相应的练习,主要是以学生动手为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学生总结、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并重新利用。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
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概述 投影法分类 三视图的形成
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
机械制图
投影法和视图
授课人: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