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范文合集9篇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范文合集9篇

汉语拼音方案范文合集9篇一、从音位角度设立《汉语拼音方案》的内涵《汉语拼音方案》(下称《方案》)是在音位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从音位和音位变体的角度去认识字母和语音的关系,拼音设计不能违反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主要考虑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既要贴近拉丁字母,又要符合汉语的语音特点,同时,字母要醒目、拼写方便、数量适中。

《方案》中的字母代表语音,但不等同于语音,由于拉丁字母的限制和拼写设计的要求,有时一个字母表示不同的读音,有时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个读音,有的字母不表示读音,有时没有字母却有读音,所以字母的拼写形式不一定与实际读音完全符合,不能把汉语拼音与教普通话读音完全等同起来,要把字母、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结合起来。

二、《汉语拼音方案》对音位原理的运用(一)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是指拉丁字母与汉语语音的配合,拉丁字母是用来拼写全球性的语言———英语的,其形体最为中国人所熟知,《方案》中正是运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拼音,在字母和语音的配置关系上,即要使字母和声母的呼读音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又要适应拉丁字母原本的读音,所以《方案》中字符的读音要和拉丁字母的本音相近,《方案》采用了这种折中的方法:一是采用拉丁字母 i 表示汉语中的舌尖元音,二是采用拉丁字母中表示浊辅音的字母表示汉语中的清辅音。

《方案》用拉丁字母中原本表示浊辅音的字母 b、d、g 表示不送气清塞音,拉丁字母中清浊配对十分整齐,汉语则无清浊对立,利用辅音的送气、不送气辨别词义。

语言学家刘孟扬先生首创用拉丁字母中的浊辅音字母 b、d、g 表示汉语不送气清塞音,浊音字母表示汉语不送气清塞音从此确立。

(二)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的繁简关系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的繁简关系是指汉语拼音音节的书写形式与实际的读音有所差异,有的是书写形式省略了实际读音中的一些音素,有的是拼音的书写形式所呈现的读音与实际读音不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将拼写形式等同于实际读音。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o 和 uo 的拼写形式“坡、播、佛”一类的字的读音,从拼写形式的字面上看就为“p ō、bō、fó”,即声母与单元音 o 相拼,但在实际的读音里却省略了一个弱化的 u,即“puō、buō、fuó”,而且在普通话的读音里,只有一个合口呼的“uo”韵母,并不存在单用一个 o 充当韵母的情况,可见在这些音节里,u 是被省略掉的,为什么可省略?除了从拼写简便的角度看外,还有一个原因,像前面所说的“puō、buō、fuó”,都是 u 的前面加上一个唇音声母,u 的后面加上一个圆唇元音,而 u 本身也是一个圆唇元音,所以 u 因为圆唇的特征和声母、韵腹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这个过渡音,把唇音声母和 o 硬拼,发出来的音是很不一样的,在普通话里也不存在这些音。

2 in 和 ing 的拼写形式“因、尹”一类的字音本韵 en 的齐齿呼韵母,“应、影”一类的字音是本韵 eng 的齐齿呼韵母,即本该是 ien、ieng,中间有一个弱化的过渡音[坠],为什么拼音中从没有出现 e 呢?因为西方人一直用“ien”来拼写“言”等同韵字,“言”与“业”的主要元音也是相同的,于是“ien”不能再来拼写“因”等同韵字,就定为 in、ing,而且“,安、完、言”等字属于同一个韵辄,所以《方案》就把 ien 改为 ian,这样拼写形式就互不冲突,在语音上也匹配了。

“因、应”一类字中的[坠]既然弱化为过渡音,便可以不标出来,也符合汉语拼音拼写简短的原则。

3 iou、uei、uen 的拼写形式和实际读音在汉语拼音中,iou、uei、uen 在前加声母时写作 iu、ui、un,同样的,这是因为这三个韵母在读的时候中间的元音会弱化,因为 i 和 u 都是高元音,而 n 是舌尖中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碍的部位靠前,所以为符合《方案》的拼写简便的原则,中间的元音 o、e 可以不写出来。

4 y、w、yu 的拼写形式y、w 在《方案》中的作用是声母,与韵母相拼,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字母的时候,加 y;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加 w;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加 yu。

y、w、yu 加在零声母音节前面,实际上并不发音,用以防止 i、u、ü行的零声母音节与其他音节相拼,造成混乱,起到了隔音符号的作用。

(三)字母选择与音位处理的协同关系字母选择与音位处理的协同关系是指《方案》中字母的设立要考虑到音位原则,同时又不能死板地完全套用音位原理,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灵活处理。

音位是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在音位理论中,就算音素之间的发音有差别,只要意义相同,就可以归为一个音位,用一个字母表示,《方案》就是用音位注的音,但实际上,有些字母在拼读的过程中读音已经发生变化,例如在《方案》中字母ɑ的读音是央元音[A],但字母ɑ在不同的音节中发音是有细微的区别的,在音节ɑn 中,ɑ的读音是[a],舌位变得靠前,在音节ɑnɡ中,ɑ的读音是[ɑ],舌位变得靠后;再如字母 e,它在《方案》中的读音是,是半高的后元音,但在音节 ei 中,e 的读音是[e],变为前元音,在音节 en、eng 中,e 的读音是[藜],变为半低的央元音,诸如此类。

原本发音只要有细微的差别,就必需用不同的音素表示,《方案》忽略了一些普通话音素发音时细微的差别,运用音位的原理,将不区别意义的音素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字母代表的是一个音位,不是一个音,一个字母可以有多种读音,字母和语音就是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的认识(一)形体拼音字母采用的是最为通行的是拉丁字母,但其实拼音字母与任何一种拉丁字母都不完全相同。

汉语拼音的书写体采用ɑ和ɡ,但印刷体是 a、ɡ,书写体、印刷体没有统一,不方便输入,若统一起来,可省去插入的步骤,另外,i 的大写印刷体只有一竖,没有上下两横,容易和 L 的小写混淆,添上为好。

(二)名称英语中 26 个字母的读音难以在中国推行,因为汉语中没有那些音素,《方案》中的名称音实际上是拉丁字母的中国化读音,辅音应念呼读音,元音应念本音,b[po]、p[p'o]、m[mo]等的读音已经深入人心。

在输入法中,用 v 代替ü,书写体中仍区分开来,这样不方便使用,也容易使初学者混淆,应统一起来,用 v 代替ü较好。

总之,音位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语音研究能够密切结合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从各个具体语言的音位入手探讨语音系统的一般规律,现代音系学就逐渐形成,《汉语拼音方案》是以现代音系学理论为基础制定的。

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从思想内容上看《ie ü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

本课包括五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以情境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学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第二部分是声母与üe 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第四部分是看图认字读句子,句子表达了图意,启发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儿歌中有四个要认识的字。

第一部分是复韵母ie、üe的教学,要把握读音上的难点,要注意提示发音的要领:先发i或ü的音,紧接着发ê的音,而不是e的音.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教学可以和复韵母的ie、üe的教学相结合的区别比较。

er的发音,可以借助手势帮助发音。

了解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单独为汉字注音的特殊性。

同时借助口语中的:“儿、耳、二”等字音帮助读准er的音。

复韵母在书写时要紧靠一些。

第二部分是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相拼。

先学习声母n和l与复韵母üe的拼音。

其中要注意区分鼻音和边音。

让后再学习j、q、x与üe相拼的音节。

找到规律,小ü遇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先指导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老爷爷在干什么?说话中引出音节.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认读字词,读句子,读儿歌。

识字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能尽可能的与熟字练成词语,通过词语加深记忆。

如家(大家、画家);河(小河、河水)。

2、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运用了学生平时比较常见或已经认知的的如椰树,月亮,耳朵来展示给同学们学生看,学生一看就能说就愿意表达.第四部分也是同学们亲身体验过的,让孩子们又一次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欢快心情。

第五部分的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们都很喜欢读,同时把月儿、小溪、大河、街道的形体表现的很逼真。

出现了6次的“弯弯”词语,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二、教材位置1.人文专题的位置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的第11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本组教材大体是按由浅入深的来进行,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

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连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训练重点的位置拼读识字:本课位于汉语拼音的最后一单元即将结尾处,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识记已经积累了很多,本课的.拼音和生字教学都是立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拼读,通过圈子,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通过组词来对生字加深记忆,引导学生有效的积累更多的词语。

朗读: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句子.书写:书写汉语拼音在四线三格的正确位置。

在书写上正确强调握笔,坐姿及书写姿势。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开学到现在所学习的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大多数都还掌握的不错,现在已经学习了6个复韵母了,这六个复韵母有个别同学区分起来不是很好,读音也是不太标准,大多数学生能够很熟练的将声母与韵母相拼了。

其中需要认识的新生字(家、飞、机、有、河儿、入、校)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词语,让孩子们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等。

如:平时孩子们都认识“人”这个生字,那可以让他们找相近的字,他们就快找到“入”了。

尽管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拼音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复韵母,而且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复韵母是个难点。

再者,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学习复韵母这样的纯符号的知识难免感到困难,没有兴趣。

因此,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趣浓浓、乐融融地学习拼音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发音,探究发音方法,再以熟悉的单韵母中去找新的求知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无法持久,喜欢听故事、做游戏。

而传统的拼音教学是十分枯燥的,难以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尝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其中,猜谜、游戏穿插其间,希望能取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