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总学时数:90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36学时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药学、病理学、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
参考教材:1.《诊断学》,第七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
2.《诊断学》,第六版,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5月。
3.《临床诊断学教程(中英文对照)》,波拉 . 斯蒂曼 . 北京:人民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4.心电图学 . 郭继鸿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
该课程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通过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反复的操作训练以及临床见习,达到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规范手法进行体格检查,熟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并能辨认常见的心电图改变,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最终使学生初步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方法。
诊断学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
其中实验教学由诊断学实验室和附属医院完成实习和见习任务。
实验大纲见实习指导。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2.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1、考核方式:理论笔试、实验课采用技能考核和见习平时成绩评定。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80%,实验成绩为20%。
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目的和要求】1.掌握诊断学定义,病史采集、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的定义。
2.熟悉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定义以及完善的诊断思维和诊断学要求。
3.了解诊断学的发展及基本要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1.诊断学的内容:病史采集、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2.诊断学学习的要领。
3.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4.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一篇问诊1、掌握问诊,主诉的定义和问诊的内容,重点在病史采集2、熟悉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问诊的方法、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讲课时数】1学时【讲课内容】1.问诊的重要意义。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4.各系统的问诊要点: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5.重点问诊的方法、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一篇第四章常见症状(9学时)第一节发热【目的和要求】1.掌握发热的定义、分度以及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2.熟悉发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类。
3.了解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讲课内容】1.发热的概述。
2.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②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
4.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等)。
5.伴随症状和问诊。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三节水肿【目的和要求】1.掌握水肿的定义,水肿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讲课内容】1.水肿发生机制。
2.水肿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全身性水肿的鉴别诊断: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的水肿(重点); 局部水肿。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四节咳嗽与咳痰1.掌握咳嗽与咳痰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讲课内容】1.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规律,咳嗽的音色和痰量伴随症状。
2.咳嗽与咯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五节咯血【目的和要求】1.掌握咯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咯血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2.咯血的临床表现:年龄,量,颜色和性状(与呕血的鉴别)。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六节胸痛【目的和要求】1.掌握胸痛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胸痛病因和发病机制。
2.胸痛临床表现:年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学手段] 多媒体第七节发绀【目的和要求】1.掌握发绀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发绀病因与分类。
2.发绀伴随症状。
3.了解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八节呼吸困难【目的和要求】1.掌握呼吸困难定义,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呼吸困难的病因。
2.呼吸困难机理与临床表现: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等) 。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略【教学手段】略第十一节呕血【目的和要求】1.掌握呕血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呕血常见的病因;2.掌握呕血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注意与咯血的鉴别; 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3.了解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十三节腹痛【目的和要求】1.重点掌握腹痛定义,病因与急慢性腹痛的临床表现。
2.熟悉腹痛发生机制和伴随症状。
3.了解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腹痛病因:急性腹痛,慢性腹痛。
2.腹痛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
3.腹痛临床表现:发生部位、性质、程度、诱因。
4.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十四节腹泻【目的和要求】1.掌握腹泻定义,病因与急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2.熟悉急慢性腹泻病因、腹泻病理生理发生机制。
3.了解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腹泻病因:功能性,器质性。
2.腹泻发生机制。
3.腹泻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十六节黄疸【目的和要求】1.掌握黄疸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
2.熟悉黄疸发生机制、辅助检查和鉴别。
3.了解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黄疸概述:胆红素正常代谢。
2.黄疸的分类:病因学分类,胆红素性质分类。
3.临床表现: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4.黄疸的辅助检查、鉴别要点。
5.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十九节血尿【目的和要求】1.掌握血尿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
2.熟悉血尿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血尿的病因,临床表现:尿色,分段尿、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
2.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的定义。
3.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略【教学手段】略第二十节尿频、尿急与尿痛【目的和要求】1.掌握尿频、尿急与尿痛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1.尿频、尿急与尿痛的定义。
2.尿频病因,尿急临床表现。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二十一节少尿、无尿与多尿【目的和要求】1.掌握少尿、无尿与多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少尿、无尿与多尿的定义。
2.肾前、肾后、肾性少尿,无尿与多尿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3.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第二十三节眩晕【目的和要求】1.掌握眩晕发病机制,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眩晕发病机制。
2.眩晕病因和临床表现: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其他原因。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二十四节晕厥【目的和要求】1.掌握晕厥发病机制,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晕厥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血管舒缩障碍、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脑源性晕厥、血液成分异常。
2.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略【教学手段】略第二十五节抽搐与惊厥【目的和要求】1.掌握抽搐与惊厥发病机制,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熟悉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抽搐与惊厥病因:肺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2.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大脑功能障碍、非大脑功能障碍。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方法】略【教学手段】略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目的和要求】1.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分度,临床表现。
2.熟悉病因、发病机制。
3.了解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1.意识障碍病因。
2.意识障碍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自学内容】皮肤粘膜出血,心悸,恶心与呕吐,便血,便秘,关节痛腰背痛,头痛等。
第二篇体格检查(28节)第一章基本方法【目的和要求】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2.熟悉检察注意事项。
3.了解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