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论文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我们身边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锐利武器。
从人类诞生起,化学就伴随着人类,人类最初的钻木取火就是一个例子。
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与化学的关系也是日益紧密起来。
化学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所以我觉得多关注些食品与化学的内容是尤为重要的。
适当的化学添加剂等不仅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而且也是对人有益无害的。
但是不恰当的使用就是适得其反。
食品安全近年来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也不断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可是由于生产厂家的黑心,为了牟取暴利。
不按照国家规定,随意添加化学物质,以提高食品的参数,蒙混过关,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的三鹿集团,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惜以牺牲中国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他们的这种行为是被利益冲昏头脑后对中国婴幼儿的残害。
我当初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纯化学药剂制造出来了外观和饮料极为相似的液体。
这个视频让很多网友担心起来,
平时我们喝的饮料是否也是这样直接制作出来的呢结果只有那些制造商才知道了吧。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而做出来的。
2011年4月初,在浦东区的一些和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
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鱼虾、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染色花椒、、假牛肉,、青岛浸泡、沈阳、宜昌、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桶含、海南的毒缸豆、陕西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 、重庆一公司购26吨奶粉生产雪糕、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再造热卖、漂白大米、、、双氧水、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超标、含、麻辣用防腐、毒超标至少144倍
黑心商人将化学知识在自己的手上运用自如,他们早已将他人的人生安全置之度外,在他们眼中,化学便是创造利益的利器。
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只有金钱。
他们将“化学的有利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怎能不叫人心寒。
能源推动着社会的运转与进步。
能源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安全的领域。
因此能源的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能源是多煤少油,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总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
除了煤炭。
将来可以依赖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能源的利用对我们的地球或多或少是有危害的。
产生的化学物质不仅危害身体健康。
更破坏地球环境。
这其中,煤炭的污染最为严重,我国多煤少油,又是使用煤炭的大国。
污染可想而知。
中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窑)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
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SO2、CO2和烟尘,造成中国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
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
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
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为CO2的21倍。
据统计中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m3,约占世界甲烷总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余全部排放到大气中。
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电作为当今必不可少的能源,平时的电子设备器件中当然也少不了。
它的工作原理便是依靠化学物质反应产生的。
我们现在用的一次性电池
都是化学电池。
他用完后就报废了,其中的汞污染尤为严重。
可充电电池相比一次性电池要环保一些。
它主要是在化学反应中添加适当的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道者进行。
从而达到可充电在利用的目的。
比较高效环保的是燃料电池。
它的产物是水,对大气没有污染,是很清洁的能源,发展前景很广扩。
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要想可持续发展,选择可再生又环保的能源就相当重要了。
化学,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双面刀。
利用得好,能够造福于人类。
利用的不好,便会危害人类乃至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人类对化学的利用一定会向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