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西林
苄星青霉素(别名:长效西林,比西林,长效青霉素,安唐西林,苄星青霉素G,二乙胺青霉素G)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一长效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
肌注后缓慢游离出青霉素而呈抗菌作用,具有吸收较慢,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但由于在血液中浓度较低,故不能替代青霉素用于急性感染。
本品适用于对敏感菌所致的轻度或中等度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泌尿道感染及淋病等。
还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热等病人的长期给药等。
【剂量与用法】
本品供肌注用,成人60万U~120万U/次;儿童30万U~60万U/次,每2周或1月注射1次。
临用前加注射用水适量,制成混悬液,宜用粗针头作深部肌肉注射。
副作用:①少数患者可发生过敏反应。
②偶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局部肌注可发生疼痛。
注意事项:①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②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③本品不可作静注。
风湿热西医治疗方法
风湿热的治疗目的应包括下列4方面:①清除链球菌感染病灶。
②早期观察心脏炎是否存在并加以处理。
③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
④缓解关节及其他症状。
由于临床病型的多样化,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故在治疗上应实行个别化处理。
1.一般治疗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潮湿。
如有心脏受累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
待体温、血沉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其他明显的心电图变化改善后继续卧床休息3~4周,然后逐步恢复活动。
急性关节炎患者,早期亦应卧床休息,至血沉、体温正常然后开始活动。
2.抗生素的应用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治疗咽部炎症及扁桃体炎。
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链球菌杀菌剂。
常用剂量为80~160万U/d,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为10~14天。
以后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U/月,肌注。
多数能控制咽喉部感染。
但亦有少数患者,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反复发作,以致成为慢性或迁延型风湿热,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①缩短苄星青霉素的注射间隔为1~3周1次,至上呼吸道感染较稳定地控制后,维持3~4周间
隔的预防性治疗。
②加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或头孢类药物。
3.抗风湿治疗关于选择水杨酸制剂或激素作为抗风湿首选药物的问题,在历史上曾有过长时间争论,经过60年代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进行多中心的长达15年的研究,美国8家医院(1960~1965)的联合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疗效相当,对以后心脏瓣膜病的形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近年的观点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开始剂量成人3~4g/d,小儿80~100mg/(kg·d),分3~4次口服。
对心脏炎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常用泼尼松(强的松),开始剂量成人30~40mg/d,小儿1.0~1.5mg/(kg·d),分3~4次口服。
病情控制后减量至10~15mg/d维持治疗。
为防止停用激素后出现反跳现象,可于激素停止使用前2周或更长一些时间加用阿司匹林,待前者停用2~3周才停用阿司匹林。
病情严重如合并心包炎或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mg/d,至病情改善后,改口服激素治疗。
对一时未能确定有无心脏炎的病例,可根据杂音、心率、心律情况作出抉择。
一般来说,心尖区或主动脉瓣区有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或新近出现舒张期杂音,或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按心脏炎处理,采用激素治疗。
单纯关节炎的疗程为6~8周,心脏炎的疗程最少12周。
如病情迁延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延长其疗程。
4.舞蹈病的治疗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巴比妥类或氯丙嗪等,应尽量避免强光、噪音刺激。
5.亚临床型风湿热的处理既往无风湿性心脏炎病史者,只需定期观察追踪及坚持青霉素预防,无需特殊处理;如有过心脏炎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者,可根据化验室检查(如ESR、糖蛋白、CIC、抗心肌抗体、ASP和PCA试验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体征等几方面的变化而制订具体治疗措施。
①如化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仅个别项目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特殊者,应继续观察,无需抗风湿治疗。
②如化验室检查变化明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不明显者,可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U,进行2周抗风湿治疗(一般用阿司匹林),如2周后化验室结果回复正常,不能诊断风湿热,因为该病化验室改变不可能如此迅速恢复正常,如2周化验室改变极微,再继续治疗2周后复查有关项目。
如仍不阴转,同时又有可疑症状或体征时,应高度怀疑风湿热,需进行治疗,必要时住院观察和处理。
③化验室检查变化明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又有明显变化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虽然症状体征不明显,仍应住院观察,作出正确诊断或作短疗程治疗。
6.其他疗法风湿热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如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可试用下列措施:①易地治疗,以去除链球菌感染和其他
诱发风湿热发作的外界因素。
②改变机体高度过敏状态,可试用免疫调节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和食物如花粉、蜂皇浆之类。
7.非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超短波电疗法、微波电疗法、紫外线疗法、穴位紫外线照射疗法、超声疗法、磁疗法。
(二)预防风湿热复发已患过风湿热的病人,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
一般推荐使用苄是青霉素(长效西林)120万单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异恶唑,儿童每天0.25~0.5g;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
一般认为,预防用药期限,18岁以下的风湿热患者必须持续预防用药;
超过18岁且无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从风湿热末次发作起至少维持预防用药5年;已有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再次感染链球菌后极易引起风湿活动,并且容易发作心脏炎,所以须严格预防治疗。
研究表明,预防用药水平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比例成反比,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链球菌感染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3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风湿活动发作患者的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10倍,即使不规则预防用药亦有一定的效果。
急性风湿热初次发作75%患者在6周恢复,至12周90%的患者恢复,仅5%的患者风湿活动持续超过6个月。
风湿活动时间较长的患者往往有严重而顽固的心脏炎或舞蹈症。
复发常在再次链球菌感染后出现,初次发病后5年内约有20%病人可复发。
第二个五年的复发率为10%,第三个五年的复发率为5%。
急性风湿热的预后取决于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复发次数及治疗措施。
严重心脏炎、复发次数频繁、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者,可死于重度或顽固性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