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四季与节气

七年级科学四季与节气

2、探讨杆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杆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思考P64】问题3:一年中哪个季节的杆影较长,哪个季节的杆影较短?(冬季杆影长,夏季杆影短)
3、探讨杆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杆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联系生活看下表,同时思考讨论你听说过或感受过哪些与节气有关的四季变化或对生活的影响。
(1)、节气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即将开始之意,表示春夏秋冬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
至——到,表示盛夏和寒冬到了
春分、秋分
分——平分,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惊醒冬眠动物开始活动
小寒、大寒
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
(2)、综观节气和天文、气象与农业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个方面:
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3)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地球作公转(板书)。
地球公转特点: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且与赤道平面倾斜的角度为66.5°。
(三)公转周期: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即公历,一般一年等于365天,每隔四年有一闰年等于366天。
2、因此四季的形成最终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三、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沿用的与农时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即农历
2、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的组成部分,农历属于阴阳历。
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来划分的,而四季更替又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所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阳历的成分。
二、四季形成
学生模拟地球绕日公转特点
(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北极星附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要求地轴与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是自西向东绕日旋转
【得出结论】
太阳直射点到北半球最北的纬度上即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太阳直射点到南半球最南的纬度上即南回归线
清明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
雨量增加,谷物茁壮成长小满来自麦类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
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
暑——炎热,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终止,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
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
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
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
开始下雪,至大雪形成积雪
(4)九九歌: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课堂小结
1、绕日公转特点。
2、四季的成因。
3、熟悉二十四节气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划分依据。
教师与学生配合演示地球绕日公转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转特点并结合讲解说明
四季与节气
课题
2.2四季与节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3、知道公历、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了解四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难点: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以教师的演示结合地球绕日公转课件与讲解想结合,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互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特点及农村广为人知的《节气歌》、《九九歌》,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进一步领会。
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同时学生配合演示
思考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会怎么样?可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去探究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课件说明
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P64】问题4: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长?
(冬至日(12月21或22日)最长)
一年中哪一天杆影最短?
(夏至日(6月21或22日)最短)
一、地球的公转
1、归纳上述杆影长短的特点: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在一天),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引入课题
观测杆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杆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杆影日变化的启示
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杆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思考P64】问题1: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杆影最短?(中午杆影最短)
问题2:中午的杆影方向是指向什么?(方向正北)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四季的形成:我国所在温带地区,太阳直射点到北回归线附近时,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气温高,白昼长黑夜短,为夏季。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杆影最短),其中直射到北回归线上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南回归线附近时,太阳高度小,光照时间短,为冬季。把太阳最低,白昼最短(杆影最长),其中直射点到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赤道附近时,太阳高度适中,白昼黑夜差不多,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就进入了春季或秋季。因为公转一周直射点经过赤道两次,一次叫春分,一次叫秋分。这两天中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