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领导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领导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杨家俊《领导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专本一体化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第一部分教学改革的目的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在师生准分离的教学环境下,《领导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应适应现代远程教学的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领导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行政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员的领导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背景分析1.课程特点《领导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专本一体化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是一门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不断创新发展的独立学科。

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通过科学的讲授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为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为了增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现实应用性,要求各教学班切实制定和落实实训实践教学。

2.学生特点参加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人在职业余学习,其中相当部分是在行政管理职位或职务的人,他们为了实现学历达标或者为了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而一边工作实践一边读书学习,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一定的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

优势在于:学生正在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工作,能及时有效的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印证运用,有助于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

局限在于: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职攻读,导致工学矛盾十分突出,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偏大,实际经验丰富,难免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且因为凭老经验办事,在理论方面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接受起新理论来有一定的心理排;加之,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师生分离的矛盾,给师生互动带来相当困难。

3.地区特点重庆市地处西南腹地,与东部地区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当地学生政治意识相对淡薄,政治理论相对滞后,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为使学生成长为在西部大开发中领导有力、依法行政的领导者,《领导学基础》这门课程必须进行必要的教学模式改革。

分析结论:根据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地区特点、学生特点,结合〈领导学基础〉课程特点、媒体资源特点,4.学习资源和环境(1)学习资源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

文字教材是《领导学基础》,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合二为一,由北京大学李成言教授任主编,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主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音像教材:根据领导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具体内容,音像教材宜采用录像教材,录制20课时电视录像课。

每课时50分钟。

音像教材有机配合文字教材,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IP课:正在建设中,主要是拓展知识的专题讲座,侧重介绍领导学学科前沿动态。

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附表格)第三部分课程教学模式框架一、课程教学模式在《领导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面授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层面的讲授,与实际教学联系不够;2、网络交流方面,学员更多的注重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问题,讨论的问题缺乏理论思考。

3、在确立教学策略时,更多地注重理论系统化讲解,而对成人生的学习特点考虑不够。

根据《领导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课程教学的各要素重新进行设计,形成了以“互动交流式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化课程教学模式。

直播课堂二、教学模式说明1、互动交流型教学模式(1)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讨论学习,主要形式有讨论交流式学习和解决问题式学习。

小组内学习者首先利用课程配备多媒体资源自学,通过BBS、E-mail或非在线的方式围绕主题讨论、交流,完成作业或实践性环节。

(2)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开展教学辅导:将单一的面授辅导变为双向视频辅导、音像辅导、面授辅导、网上辅导、电话辅导等多种形式的辅导。

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面授辅导变为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的辅导。

(3)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小组讨论等交互式手段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教学活动。

2、学生自学辅导(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参照试点要求,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个别化学习,参与小组学习和集中辅导。

(4)积极参加网上讨论、电话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学习环境结合电大学生特点和远程教育原理,本门课程的学习环境包括自主学习环境(诸如小组学习、网上学习、社会实践等等)和集中面授学习两种主要的环境。

A.自主学习环境具体时间和地点形式由自主安排,但要注意把好质量关。

小组学习:每学期小组学习次数不少于四次,且保留文本材料备查。

流程: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网上学习各教学班须密切关注网上学习材料,及时组织学生集中收看收听,学习后应有讨论巩固,重庆市电大每月两次(本学期定为星期四,间周一次)举行网上答疑,各教学班要及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且注意保存文本。

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主要包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说明、教师介绍、各章主要教学内容辅导、导学练习答案、直播课堂与录像教材讲稿、作业题及作业讲评、自检自测等。

途径:在主页上开通电大在线(学历教育)平台重庆电大在本校主页上设置电大在线平台,及时发布开放教育的相关信息、教学安排和学习建议,方便试点单位教师及学员查阅、安排教学。

访问网址为:/,点击学历教育,或直接访问中央电大的网址为:/,电大在线网址为:支持环境分析在开放教育试点中,重庆电大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大致分为四个方面:(1)资源支持。

资源服务包括物的支持和人的支持。

在教学手段方面,重庆电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一网、四系统的教学平台(一网指重庆电大与分校共同构建的城域网,四系统指实时双向多媒体教学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资源整合应用系统、电子图书期刊管理系统),提供了电话答疑手段,开通了电子信箱。

同时重庆电大对电视媒体也比较重视,通过教育电视台,将教学节目向学生广播。

另外,重庆电大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习教室、视听阅览室、语音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

在教学资源方面,重庆电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录像和录音带以及大量的VCD光盘,学生可以购买或借阅。

同时学校还制作了部分课程的CAI课件提供给学生。

除了多媒体资源以外,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凭借书证借阅各类书籍。

为了便于学生获取资源,学校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网上,学生可通过视频点播获取视听教学资源,也可通过浏览器查阅学校提供的图书信息或者阅读电子杂志。

(2)教学组织支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庆电大主要采取以个别化、学习小组活动的方式为主,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为辅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既保证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又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

(3)自主学习方法的支持重庆电大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内容上困难的支持,尤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

在新生入校之时,教学管理人员就会对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旨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的安排,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方向。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上,学校从各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教授为学生进行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相互借鉴,共同促进。

(4)信息综合支持在教学过程中,重庆电大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将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考试信息、复习资料等相关的信息及时送到学生手里,为学生进行学习选择提供方便,从而改变过去学生事事到学校的情况。

除此以外,学校还建立了电话查询系统、网上查询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为学生提供查询方便。

B.集中面授学习环境(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1)集中面授辅导分为精讲、泛讲和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是教材的重点难点。

但注意时间把握不得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每个学生的集中学习情况以1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

(2)网上学习包括收看视频辅导、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网上答疑,所有有上网条件地方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且在线发言次数不得少于五次。

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以1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

(3)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参加小组讨论、完成形成性作业考核册。

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必须体现开放学习特点,时间、比例安排要基本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选用形式与所学习的课程匹配,保存原始文本备查。

参加小组讨论要求:每学期小组学习次数不得少于四次,每组成员不得超过十人,每次讨论由任课教师提供讨论主题,或者发布讨论案例,学生讨论交流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每个学生发言在五次以上,讨论完毕由组长做总结,整理记录。

完成形成性作业考核册要求:独立完成,详细批改,分数清晰。

及格率控制在95%左右,不同学生之间成绩有梯度。

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2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

(4)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工作总结等形式,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