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勒泰经济发展概况(定)

阿勒泰经济发展概况(定)

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4年3月目录1.阿勒泰地区概况2.阿勒泰地区各行业发展情况3.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4.各县(市)、喀管委基本概况阿勒泰地区概况【基本概况】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西部、北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交界,边境线长1197公里,占全疆的五分之一,占全国陆地边界的二十分之一。

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疆的十六分之一。

地区辖6县1市55个乡镇,还有兵团十师北屯市及10个团场,2013年末总人口67.1万人,由哈萨克、汉、回、维吾尔等36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51.7%,汉族占41.2%,其他民族占6.1%,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

已开放4个国家一类口岸,对俄吉克普林口岸正在申报之中。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有草地1.27亿亩,森林2331万亩,已建成喀纳斯和可可托海两个5A级景区,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主要河流湖泊优良水质断面达到95%,饮用水源水质达到100%,是全疆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区、畜牧业基地和我国六大林区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白云母、铍、钾长石3种居全国首位,12种矿产居全国前十位,是新疆重点油气勘探区,水能蕴藏量475万千瓦,地处新疆太阳能资源亚丰富带,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

阿勒泰地区各行业发展情况【农业】阿勒泰地区农业可耕地面积16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0万亩,农牧民人均占有耕地10亩。

按现行评价标准划分耕地质量,低产田占25%,中产田占45%,高产田占30%。

截至2013年底,全地区共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323.17万亩,其中小麦39.18万亩。

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211元,增收1362元。

【畜牧业】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有天然草原毛面积1.4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8亿亩。

牧草资源丰富,有10个草地类,植物种约1500余种,占全疆植物种的60%。

目前,全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441.97万头只;年末存栏279.15万头只,出栏196万头只;牛羊的良种化程度分别提高至59%、90%以上。

肉类总产量7.73万吨、奶类总产量23.01万吨、禽蛋总产量0.457万吨。

共有380个规模养殖小区,22个畜产品加工企业、230个养殖合作社、牛羊育肥大户1664户。

【林业】阿勒泰林区是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也是新疆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与供给区。

有森林面积4266万亩,森林覆盖达13.2%;森林蓄积量1.43亿立方米,占全疆的51%。

目前,全地区完成退耕还林36.95万亩,保存率达88%;1718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累计营造以沙棘为主的小浆果特色林果23万亩,挂果面积5万亩,年产鲜果7000余吨。

【水利】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的丰水区域之一,有河流58条,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23.44亿立方米。

目前,全地区共建成调蓄水库68座,总库容10.56亿立方米;实施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59座,调蓄水库总库容达11.82亿立方米,累计兴建各级渠道15275万余公里,总控制灌溉面积达到390.66万亩;累计完成节水面积248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41提高到目前的0.49。

【工矿业】2013年,阿勒泰地区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2.44亿元、同比增长18.5%。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84亿元,同比增长16.1%。

全地区完成工业领域投资128.95亿元,同比增长49.65%。

工业领域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2%,增速高出固定资产投资16.6个百分点,成为地区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

【交通】公路方面,全地区57个乡镇农牧场全部通油路,532个行政村527个通公路。

地区公路总里程为748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条国道、11条省道和6条省地方专用公路)2513公里、农村公路里程为4967公里。

铁路方面,地区境内有奎北铁路过境,设福海和北屯两个站,每日有K9791、K9792次2列客车停靠。

航空方面,全地区有阿勒泰机场、喀纳斯机场和富蕴机场(在建)三个机场。

【旅游业】目前,全地区拥有A级景区26个,其中:5A 级2个,4A级3个。

拥有2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森林公园,星级酒店51家,客房5949间、床位11381张。

有5S级将军山滑雪场、3S级西域滑雪场。

有旅行社29家,旅游开发公司18家,旅游客运公司6家。

2013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收入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6%。

【城市建设】2013年投入资金8364万元,编制完成地区城镇体系规划、6县1市城市总体规划、50个乡(镇、场)总体规划和497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

供水普及率达到88%、污水处理率达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5%,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保险业】截至2013年末,阿勒泰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142个,其中县(乡)机构网点134个,基本实现乡(镇)金融网点全覆盖;辖区保险主体共有7家,保险机构59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融资担保性公司12家;典当行2家;村镇银行2家。

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增长平稳、未出现异常波动,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7亿元,同比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154.7亿元,同比增长31.1%。

新增存贷比为124.63%,高出全疆同期水平15.34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目前,全地区共有各类人才63726人,其中:女性28836人、占45.25%,少数民族31735人、占49.8%,党政人才9065人、占人才总数的14.2%,专业技术人才18953人、占人才总数的29.7%,技能人才26508人、占人才总数的41.6%,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0人、占人才总数的0.5%,农村实用人才7595人、占人才总数的11.9%。

就业方面,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45657人次(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就业8610人次,第二产业实现就业13077人次,第三产业实现就业23970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97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2158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3083人次,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31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人民生活水平】2013年,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211元,同比增长20%,呈现出多年连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增长11.5%。

2013年,全地区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03万元,同比增长5.91%。

【科技】阿勒泰地区现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个(富蕴县、哈巴河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市)3个(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县1个(吉木乃县)。

地区共聘用各类科技特派员270名,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有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村237个。

近三年来,共投入科技项目经费6600余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45项。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80期,建立各类科技培训院校(点)213个,完成培训18.4万人次。

【教育】阿勒泰地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7所,教学点120个;有中小学在校生79113人,教职工11517人,其中专任教师9997人。

接受双语授课和民考汉学生人数占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的86.95%。

普职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普通高考上线率98.1%,录取率89.4%。

【文体】阿勒泰地区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1个,100个村文化室基本达到地区级标准文化室要求。

“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已实现全覆盖。

面向城乡群众的各类文化艺术节、“三馆”免费开放等蓬勃开展,全地区专业艺术院团年均演出700余场次。

有国家级体育先进县2个(布尔津县、福海县),体育馆6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乡(镇)体育活动中心10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464个,在岗教练员29人、国家一级运动员5人。

【医疗卫生】阿勒泰地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38个,床位2484张,卫生人员4157人。

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4人、护师(士)1.9人,床位4.2张。

全地区新农合参合人数29.81万人,参合率99.63%。

全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广播电视】阿勒泰地区有线电视用户6.1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8.6%。

农村地面无线数字用户0.8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24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为23.6%。

直播星用户3.05万户。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6.47%,已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910户、户户通66762户。

【民生】自2010年启动“民生建设年”以来,全地区已累计投入286.7亿元(其中:2010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8.6亿元,2011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5.9亿元,2012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80.2亿元,2013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92亿元)用于住房、医疗、就业等民生项目建设,每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都在75%以上。

定居兴牧方面,自2009年启动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以来,全地区纳入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22040户。

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13.295亿元,实现标准化定居游牧民19741户(含2009年前达到标准化定居标准的3221户),占总户数的56.6%,2014年计划完成剩余的5520户。

资金筹措方面,中央每户补助2.5万元,2012年增至3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每户1万元;援疆补助资金自2011年开始补助,每户补助资金1万元;县市(景区)配套资金不少于1万元,地区补助1万元,剩余资金由牧民自筹(因定居住房面积大小不等,牧民自筹资金在1—5万元不等)。

安居富民方面,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地区将用8年时间完成安居富民工程65540户,“十二五”期间实施35579户,占54.29%;2016—2018年实施29961户,占45.71%。

自2011年安居富民工程全面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到位22717.5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19148万元,对口援疆资金21084万元,县(市)补助资金30686.4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9270.34万元,建房户贷款25295.95万元),建设安居富民房23020户,占“十二五”总任务的64.7%,9万余名农牧民住上了功能齐全,户均80平方米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心房、放心房。

【援疆】三年来,根据中组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计划,黑龙江、吉林两省共向阿勒泰地区选派334名援疆干部人才,其中吉林省182名(含中期轮换63名)、黑龙江省152名(含中期轮换47名),选派数量是前六批的2.6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