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复试真题、参考书及面试经验分享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复试真题、参考书及面试经验分享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复试真题、参考书及面试经验分享育明教育大印老师2020年2月15日星期日2021年考研复试6大注意事项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2年对1000多为考研学员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研考生在复试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准备时间太晚。

最佳的准备时间是2个月左右,最好是初试后就开始准备,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在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剂越来越难,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可能会导致考研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是因为复试的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复试中又有笔试,还有听力、口语和面试,如果等到分数出来,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了。

未来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调剂越来越难,希望广大考生提前准备复试。

问题二:傻等复试信息。

其实自从201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考复试进行了相关改革之后,未来几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参考2019年复试的相关信息(包括复试笔试参考书、复试人数等)即可,希望大家在估分后尽快联系育明教育咨询师,开始复试课程的指导(400-6998-626)。

尤其是报考会计硕士(MPAcc)、计算机、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复试的比重占到了50-60%,如果不提前准备,复试的内容根本复习不完。

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于我们初试一对一的学员,我们都是建议初试后就开始备考复试。

问题三:复试资料单调。

复试阶段要提交很多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

从往年的考生来看,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不知道怎么撰写,结果提交的个人陈述不但不能给自己加分,还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

一般而言,个人陈述不只是你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等信息的呈现,更是体现了你的文字功底和态度。

设想一个连自己个人陈述都写不好的考生,导师能指望你给他做科研工作吗?此外,还有个人简历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何在复试中让导师看到你的资料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需要好好打磨的。

问题四:缺乏模式面试。

很多考生一直在学校待着,很少经历过正式的面试,这就导致在考研复试中会非常紧张。

进而影响复试的发挥。

我们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模式面试,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行的解决。

模式面试也是育明复试课程中必备的一项。

例如,2019年北外高翻一名考生,初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二名,由于资料准备比较充分并且经历了多次模拟面试,复试成绩排名第一,最终成功上岸。

育明教育的复试课程有9800-18800(保过)及调剂班次,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登陆官网或者拨打400-6998-626 问题五:个人陈述冗繁。

很多考生不知道个人陈述说什么,尤其是英文的个人陈述,啰啰嗦嗦的,该说的没有点到位,不该说的说了很多。

一般而言,个人陈述是考研复试面试的第一个环节,很多高校要求用外语表述。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展示自己呢?根据育明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是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报考原因及研究兴趣即可。

所以,不要轻视每一个复试的环节,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可以最终导致考研折戟沉沙。

问题六:没有联系导师。

导师很关键,这个不用赘言。

但是怎么联系导师呢?联系哪个导师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必须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导师,这样能大大提升自己复试的成功率。

此外,就是如何联系导师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长学姐,或者通过育明教育辅导机构,都可以。

一、2020年电影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认识电影》(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拥有育明教育内部资料仅需看以上2-3本参考书足够)参参考书都认真做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灵活运用。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历年真题】+【育明教育内部资料】+【一对一辅导】1、电影艺术词典2、于丽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中国电影出版社3、于丽电影市场营销中国电影出版社4、黄一峰电影市场学中国电影出版社5、巩继程主编影视制片项目管理河北教育出版社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7、俞剑红老师的《电影市场营销学》二、2020年电影学考研真题(学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35分1.艺术表现观2.扁平人物3.新媒体艺术4.结构主义5.装置艺术二.简答:45分1.结合具体文艺作品,简述近代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分类方法2.艺术鉴赏特征3.中西绘画透视法不同三.论述:70分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2、黄金分割率3、间离效果4、公共艺术5、汉字艺二、简答1、什么是艺术真实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三、论述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

其主要内涵是什么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三、来自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分享如果你想搞得足够细致,那就请把这两本薄薄的小书仔细看看,弄透。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会在这本书里讲到,但是如果出到类似建国后电影私营厂的创作状况,苏联冷冻时期的创作状况这种题而拿不准且模模糊糊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不要说你好像看到过就是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仅仅知道了么回事儿。

这是我的教训。

彭吉象《影视美学》这本书我是作为电影理论的主要备考书籍来看的。

书非常条理,上篇是理论发展概括,下篇是结合实例对一些问题的分析。

我对上篇做了很认真的笔记,整理完拿着笔记作为一个主要的复习资料。

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我在1月初发现了这本书,不惜8号去博库拿到了订好的这本书,因为那个时候的心理你们晓得吧,都是很慌乱的,觉得白白看了好几个月,什么都不知道。

结果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看到09年有道大题是问电影演员的缺席在场理论的。

而这道题中所说的缺席与在场理论的详细扩充在任何之前看到书里都没有,结果被我发现这书里有讲到正解。

书还是条理的,不深不浅,但是其实也只有这么一道非常正解的题让我很惊喜。

其他的中规中矩,别的书里也会有。

而且从2011年开始,文学系大改,不再从题库里出题目,都是全新方式命题,以往的题库参考价值没有那么大了。

杨远樱《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很多书单里都有这本书,后来我知道有的学校老师也会给自己考研的学生推荐这本书。

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本书如果从考研应试角度讲,效率不是很大。

顶多看看小字。

考研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干的事儿当成一件大事儿,以为自己要考研了非要看什么原著论文,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心理,毕竟初试考试考得还是知识面和基础专业知识,复试一聊才能聊出真东西。

所以抱着一颗纯粹应试的心准备考试吧,这本书在这个阶段大可以忽略。

陈晓云《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你会觉得这本书很意外吧,没听过吧。

我也就是买来看看。

但是现在想来这套书还是不错的,闲的时候,或者说拿出你想当大学者看外国理论原著的时间来翻一翻,可以填补一下对中国电影行业当下的发展情况。

说有多大用到也没用,但还是值得拿出来说一说,因为毕竟近一两年可能有那么几个热点,多了解一些没坏处。

这个的用处就像你去阅览室翻电影学院学报或者说当代电影差不多。

今年考到78年以后到现在的中国喜剧发展状况。

我擦,我的知识储备里喜剧知识是78年以前的,只能靠自己一些零散的电影的了解整理一个大概。

但我回来发现,这套书里就讨论了近两年喜剧电影的一个创新云云。

考前没怎么翻,可惜了。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很厚的一本世界电影史,觉得这书对于备考来说不是很好,比较杂,不适合大部分中国概括能力较差的学生。

因为我是开了一门这样的课,而且当时刚开始备考,所以这本书看得非常仔细。

有的部分讲得挺细,如果要看,建议在对整体电影史论发展有个宏观概念的时候回头再看这本。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李少白《中国电影史》,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这两三本我在准备的时候有人给我推荐过,尤其是邵牧君这本。

后来把这三本书都从图书馆借出来了,没有自己买。

本打算仔细看一遍邵牧君这本,但是后来忘了怎么就没看,可能来不及了,但是大家口碑都不错貌似是。

这三本我个人来说是作为前面基本书的一个补充的,如果遇到哪一块问题想多了解了解,或者翻起来的时候觉得他们那部分讲得特别好,我就会仔细把那部分看了。

但是没有从头到尾的通看。

看你自己情况了。

如果觉得这两三本好,你也可以作为你主要的备考书目。

1、考试准备的时间问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对于专业课基础较好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可能会短些,而对于那些基础弱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考试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长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学科必定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透彻,但是在短时间内,经过高强度的复习和科学的指导,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般而言,专业课复习最好能保留有3个月的复习时间。

注意,有的同学准备了两年,汗~准备时间过长,既容易过早进入疲劳期,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所谓“效率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相反,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地进入疲劳期,而到了考前的11月、12月份,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2、考试资料的选择不同的学校,考试难度和风格不一样,所以考试的资料难以统一,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教材,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这样,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比较有效率。

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生考试的难度水平大致还是处于中初级水平,因此基本上还是可以列出一个有效的资料清单:(1)报考学校的指定书目(必备)❤❤❤❤❤(2)历年的考试题目❤❤❤❤❤历年真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

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

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

因此要尽量去弄到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

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相关主题